估計有一艘全女士航班?中國空間站將迎來全女性航天員乘組模式?的確,這要是出現了,那在世界範圍之中都是「首次」,也是極其罕見的事情。
那會不會出現呢?這是我國在報告關於一名香港女警、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載荷專家的消息之下,網友表達的一次說明。
那下面就來先來說明一下香港荷載專家的事情,再來說明一下會不會真的有女乘組。
載荷專家——中國香港女警入選航天員
沒錯,這一次消息來得非常突發,這是多家媒體聯合公開指出的, 根據報告指出,一位接近選拔過程的消息人士在5.24日證實,一名香港女警已被選中加入航天員選拔項目,預計很快就會公布。
而過後,關於這一位中國香港女警入選航天員的具體詳細,也被披露出來了。
那就是這名女警名為黎家盈,博士學歷,專業是信息科技及計算機方面,原是香港警隊總督察,加入警隊後在特別部門工作。
而且,該女警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載荷專家,在2023年就已經接受相關訓練,具備航天員資格,所以,接下來就是等待公布。
不過,按照報道的情況來看,這應該是確定了的,沒有多大的問題,而且我國在第四次批的航天員宣布的時候,就已經公開說明了。
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員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三類,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所以,這一位香港女航天員,也是具備這樣的實力,不過,能夠在這麼多人之中突出重圍,也說明了實力還是存在。
大家要知道,在2022年啟動港澳區域的航天員選拔時候,其中1個月之中,就有約120人報名。
過後,在經過為期3個月的初選之後,確定了40名候選人,過了複試之後,只有20餘名候選對象進入最後定選階段,其中包括多名來自港澳地區的候選對象。
而最終女警黎家盈成為了入選中國空間站的香港航天員,必然也是實力派了。
而且,在報道這個消息之前,我國也宣布了,至少有一位入選,那這都已經全面曝光了,應該就是他了,沒有什麼爭議的了。
當然,由於我國對航天員是高度保密的,只有在執行任務前才會公布。
而港媒報道也是權威的,到底是不是,最終肯定是執行任務才確定性明了,這裡大家先看看就行。
然而,在香港航天員消息之下,有網友表達了「中國空間站全女航天員執行任務的」情況,真的有這個可能性嗎?下面就來分析看看情況。
中國空間站:全女性航天員模式要出現?
沒錯,這網友的腦洞的確是很大,而中國空間站迎來全女性航天員乘組模式的話,這必然也是歷史性的一幕。
而從中國的女航天員情況來看,可以說執行任務的女航天員是「非常稀缺」,加上這一位香港女航天員,也僅僅只有4位,分別為航天員劉洋,王亞平,還有一位第三批次的女航天員。
也就是說——香港女警加入,有4位女航天員了。
所以,中國女航天員少,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都期待看到女航天員執行任務,只能說「越稀缺,大家越喜歡看到」。
當然,女航天員本身執行任務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就簡單說明一下,女航天員執行任務有什麼優勢呢?
第一、女航天員在某些方面感覺更加敏銳,心思更加細膩,考慮問題更加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方法,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比較強。
第二、女航天員可為乘組帶來活力,男女一起工作可使雙方配合順暢,積極主動,工作效率高,錯誤率少。
第三、女性上天也有利於全面開展醫學研究,沒有女性參與載人航天,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成果是不完整的。
除了這些之外,女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中雌激素和鎂的代謝方面優於男性等等。
所以,女航天員的優勢非常明顯,也期待看到女航天員執行任務,那真的會看到嗎?
對於這個問題,這個可能性是極小的,首先女指令長從滿足的要求來看,只有王亞平,劉洋,而第三批次女航天員還未執行任務,也需要以「老帶新」的方式進行培養。
同時,在第三批次航天員參與任務結束之後,第四批次的才會執行任務。而過後又是依靠第三批次的航天員執行「老帶新」,當然,第二批次帶新人也不是不可能,也可能帶上第四批次的,但執行任務之下,我國都是趨向於年輕化。
所以,從已知4位的女航天員情況來看,不太可能融合出一個「全女乘組出現」,加上在每一次太空任務之中,都有一些挑戰性的任務,那可能至少也需要一名男航天員才行。
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不太可能出現。
當然,如果在商業航天出現之後,還是有可能一次出現一個女乘組,這個就看後面了,至少在中國空間站擴展前,這難以看到。
中國空間站升級後,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中國空間站未來要從三艙位升級到六艙位,到時候中國空間站更大,可以適應更多的人居住,並且做實驗。
而除了我國航天員之外,我國也正式邀請了國外航天員加入,那麼中外航天員同時執行任務的時候。
在更大空間站組合體之下,大機率會超過3名航天員執行任務。那個時候,更多的航天員之中就有機率出現「全女乘組」的情況。
當然,在軌同步執行的女航天員應該會更多,這主要是看後續中外一起執行任務的時候,航天員的標配情況。
所以,中國空間站將是一個不一樣的空間站,這也是符合中國航天的發展戰略,因為我國要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為一個共同交流,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等平台,不少人也看到了,印度,日本等17個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
其實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再加上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那都是明明白白的事情了,就是要做開發太空平台,而這樣的好處,那就是在合作之中實現突破,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航天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