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武漢為什麼要拆得勝橋?「煙火氣」與「老破小」該如何相通

2023-04-03     蘇丹卿

原標題:遊客:武漢為什麼要拆得勝橋?「煙火氣」與「老破小」該如何相通

今天看到一網友說,武漢為什麼要拆掉得勝橋?並為此感到遺憾

這讓我想起曾經的自己,也為得勝橋的「即將不見」感到惋惜。

我依舊記得我第一次走進得勝橋的意外收穫——突然轉首,黃鶴樓赫然出現眼前,它與巷子裡的煙火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霎那間,黃鶴樓在我心裡又有了新的形象。再深入得勝橋,乍看之下的各種小吃、店鋪以及擺出來的菜攤等形成的雜亂,實際上是攝入內心的平凡溫暖。這對於當時在尋覓街頭人文的我而言,此處無疑是個「好地方」。

後來多次造訪,多次拍攝,多次在社交平台分享,對得勝橋的喜愛毫不掩藏,甚至表達了將這麼一條老街給拆了(也有人說是改建),實在可惜。

據資料介紹,這裡曾是武昌北城的繁華之地,還是軍事要地,已有600多年歷史。

這裡曾是明清時期通往武昌城唯一的北門——武勝門的主要街道。據說那時軍隊出征,必須出「武勝」,歸「保安」,這條街則是軍隊出征走兵車、過戰馬、運草糧的必經之路,故得名「得勝」,寓意 「得勝宜揚,太平全安」。

因是武昌北城唯一的出口,城門內外商賈雲集,是武昌北城最繁華的商業之地,城內外沿街一個個買賣字號排列,副食、百貨、糧油、餐館、書攤、藥店等各種交易活躍。

在時間的沉澱下,這裡的煙火氣愈發濃郁,保留著老武昌最地道的生活氣息。雖然看起來是破舊的,但藏不住的人間煙火味依舊吸引了很多遊人前來拍照打卡。

與黃鶴樓合影也罷,感受接地氣的老武昌生活也罷,在遊人眼裡,這裡是武昌「最接地氣的地方」「最具煙火氣的地方」等,這裡的風物、風景透著一股「美」。這種「美」,最適合用那一句話來形容——最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但轉念一想(也有很多本地網友說出自己的想法),畢竟「我們」都不是生活在這裡的人,不曾為這裡的逼仄環境所困擾,老破小的熱鬧與溫暖不能只盯著「煙火氣」看,也要換位思考本地人的民生問題。

就像本地網友所言,誰不想住在好環境的小區里,誰不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呢?老破小的安全隱患太多。所以,遊客覺得遺憾或惋惜,只是表面所見罷了。對於拆遷戶來說,「離開」是最好的生活改善(也許,也有不舍離開的,或因生活和時代記憶的沉澱)。

我們終究不能因個人情感而忽略了這裡的一整片的生活環境。但同時我也希望得勝橋能通過「改建」而有所保留,並以另一種形式成為武昌古城裡的一條老街,而不是完全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我希望,在這悠長的歲月里,得勝橋依舊瀰漫著黃鶴樓下的煙火氣。你們怎麼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95c43ff147e8cfc09743e79109fb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