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傷害過你感情的人,到底教會了你什麼(一)

2023-02-15     心靈深處艾聞

原標題:那些傷害過你感情的人,到底教會了你什麼(一)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對於遭受過感情傷害的人來說,有一句話一定聽過,「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沒有他們的傷害,也就沒有自己後來的堅強和成長」

對於這句話,解讀的視角很重要,傷害會促進一個人的成長,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自己,並有機會來改變自己,這是我們能夠賦予傷害正向價值的地方。

那麼,在遭遇了感情的傷害之後,我們應該學會那些東西呢,或者說,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今天開始,我們來深入談論一下這個話題,跟隨艾聞,一步步解讀這個深刻的成長曆程。

一、能夠區分懦弱和寬容,學會了對傷害說不。

面對傷害,有一門功課是需要做的,那就是學會區分自己的行為,到底是懦弱,還是善良。

善良和懦弱,在形式上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一種退讓,忍耐,但是,二者的性質是有根本區別的。

懦弱的退讓,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說到底是「沒有辦法」,是把希望寄托在對方身上,也就是指望著對方不要再傷害自己,以此作為結束傷害的唯一之選。但事實上,對方面對你的懦弱,往往只會更加得寸進尺,變本加厲,而自己對應的也只會一退再退,這樣的模式,最後的結果通常都是喪失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比如,在那些遭遇感情背叛的情況中,這種懦弱的情況就很多,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和傷害自己,而自己無法擺脫,也無法反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對方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指望著對方能夠良心發現,但結果卻是相反,對方得寸進尺,而自己只能不停退讓,最後不斷「失守」,失去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如果一個人都無法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那麼,這樣的人生是不可能幸福的,他所每天要面對的,都是自己其實不接受的,是不斷給自己製造痛苦和傷害的事情,長久積鬱,極度內耗。

事實上,很多人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無能為力的背後,其實就是懦弱導致的,但是,我們面對自己的弱點的時候,有勇氣面對並且有能力改變的情況其實並不多,我們通常會給自己尋找另一種解釋,比如,把自己的懦弱當作善良,把不斷的退讓視之為自己的寬容和大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需要內心的平衡,我們不希望自己陷入極度的自我否定中,這是一種人的本能,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機制。

然而,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問題的本質,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們永遠也無法解決問題。

關於懦弱和寬容的區別,有一個形象的例子:

一個人打了你一巴掌,你不敢還手忍下來了,這就是懦弱;你敢還手,並且有還手的能力,但是,你沒有打回去,而是一笑而過,不計較,這就是寬容。

所以,面對對方的傷害,自己有沒有還手的能力,自己有沒有不受對方傷害的能力,自己有沒有反制對方的勇氣,有沒有堂堂正正表達出,你要再如此,我就翻臉了的勇氣和底氣,這是關鍵性問題。

如果能夠區分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到底是懦弱還是善良,在這個前提之下,才能解決好後續的問題。

如果看到自己的本質其實是懦弱的,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就是要增加自己避免傷害的方法。這個道理就像,你碰到一個惡棍,他總是見你就打你,你現在打不過他沒有關係,因為你還弱小,或者說,你還不習慣打架,所以一開始你退讓,只能任由對方欺負自己;但是,你要慢慢開始練功,不斷增強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對抗中,提高自己反擊的能力,最終,能夠打成平手,乃至反殺對方,到那個時候,對方才不敢欺負你。

退一步而言,如果自己確實不習慣對抗,不喜歡衝突關係,或者說,自己再如何練功,還是打不過對方,那麼,自己也要學會離開這種永遠只會傷害自己的人——最怕的選擇是,指望對方突然頓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很多人之所以不斷遭受傷害的根本,就在於,你總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不是寄托在自己身上。

切記,遠離那些只會傷害自己的人,這是面對傷害的時候,必須有能力作出的選擇,如果這個選擇的能力都不具備,那麼,試圖結束傷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回到正題,面對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如果我們經由對方的傷害,而讓自己具備了反擊或離開的能力,我們應該感謝這種傷害,如果沒有這樣的傷害,我們也就沒有機會鍛鍊出自己的堅強、勇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7923efca1a62ba447067feb939284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