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宇案餘波:招商銀行連跌「破凈」

2022-10-13     大摩財經

原標題:田惠宇案餘波:招商銀行連跌「破凈」

田惠宇案餘波:招商銀行連跌「破凈」

出品|大摩財經

10月13日收盤,招商銀行股價跌至29.89元/股,市凈率跌至0.99(港股市凈率0.73),這也是該行六年多年來首次破凈。

10月8日,被查近半年的招商銀行原行長田惠宇遭「雙開」。中紀委國家監委的通報中,田惠宇被定性「長期以市場化運作為幌子,以投資理財為名,以錢生錢,大搞權利與資本勾連,靠金融吃金融」,直指田案之核心。

田惠宇在2013年加入招商銀行後,大力推動招商銀行向「輕型銀行」二次轉型,核心抓手是「投商行一體化」,即擺脫過去銀行靠風險資產擴張模式,大力發展投行資管業務,從「借給人錢賺錢」到「給人管錢賺錢」,進而在近年來進化出」大財富管理「戰略。

田惠宇任期內,招商銀行股價漲幅最高近六倍,營收從2013年的1300億增長至2021年的3300億,同期凈利從500多億增長至1200億元,年均保持雙位數增長,業績、市值表現之佳,使招商銀行儼然成為除四大行之外中國最成功的商業銀行。

客觀上講,招商銀行過去十年的成功得益於田惠宇的「大財富管理」戰略。在利率下降、金融脫媒等趨勢背景下,招商銀行形成了以資產管理為核心,左手通過財富管理服務高凈值客戶,右手以投行業務、投貸聯動服務企業的新型模式,驅動資產規模從3萬多億增長至近10萬億,同時管理超過10萬億的零售客戶總資產(表外資產)。

2021年,招行大財富管理的收入超過500億元,占非息收入的55%以上,非息收入占比已超過總收入的1/3。

但在田惠宇任內,招商銀行也出現了製造業貸款比例不斷壓降、房地產貸款連年攀升的現象,至其被查前,招行銀行房地產對公貸款約4000億元,涉房貸款總額1.7萬億,占總貸款額的30%,超過27.5%的監管紅線。

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嚴峻,招商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陸續踩雷華夏幸福和恆大等客戶,增加的客戶維權讓招商銀行形象受損。

至於田惠宇是如何「以投資理財之名、以錢生錢」,外界有很多傳言,多指向招商銀行的投資業務。招商銀行最知名的投資案例則當屬2016年通過招銀國際入股寧德時代。

招商銀行「商行+投行」戰略,招銀國際是一個關鍵角色,既可以開展海外投行業務,也能通過境內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實現「投貸聯動」。2015年招銀國際重組後,田惠宇親自出任招銀國際董事長。

2016年,鋰電池行業全球前三的寧德時代啟動上市前融資,招銀國際及其管理的招銀叄號、招銀動力基金合計斥資近40億元入股寧德時代,並「投貸聯動」配套為寧德時代提供貸款。2018年6月寧德時代成功在A股上市,至招銀國際在2020年開始減持時,投資浮盈已達百億級。

彼時即有媒體援引投行人士的話稱,招銀叄號、招銀動力兩隻基金的背後大機率是由招行高凈值客戶、私行客戶或者機構客戶擔當有限合伙人,拿走大部分收益。

寧德時代上市時,招銀叄號和招銀動力分別持有寧德時代3.69%、3.43%股權,截至2022年6月末仍分別持有1.98%和1.84%股權,最新持股市值約40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招銀國際投資項目除寧德時代外,還包括微芯生物、海目星、寒武紀、凱賽生物、博納影業等諸多項目現已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以投資名義獲取個人私利或利益交換,是金融業腐敗的常見方法。前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落馬後就被查出,前腳批貸款,後腳通過設立投資平台、影子公司,以股權投資方式獲得大量利益輸送。

田惠宇的個人問題是否會影響到招商銀行的經營戰略特別是投資資管業務?10月14日晚,招商銀行發布了《關於當前經營管理情況的公告》,對市場進行安撫。

公告中稱,招商銀行將繼續保持戰略穩定、治理穩定、經營穩定、人才穩定。未來將堅持模式轉型,繼續堅持「輕型銀行」戰略方向,聚焦「財富管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三個能力建設,推動招行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32f91222fd5b0e88eb6e9fa2d75c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