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據部分海外媒體報道,由於印度尼西亞紡織業不敵低價進口產品,紡織廠大規模倒閉及裁員。印尼政府以此為由宣布計劃對進口紡織品徵收關稅,以保護國內紡織業。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是東協中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1244.3億美元,同比增長58.6%。中國對印尼的出口額為606.7億美元,同比增長48.1%;中國從印尼的進口額為637.6億美元,同比增長70.1%。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但根據近期海外媒體報道,由於印尼國內紡織業及製鞋業等產業受進口商品衝擊嚴重,行業發展受阻,印尼政府計劃對該類進口商品徵收100%至200%的保障性關稅,以保護國內行業發展,給我國與印尼後期的貿易往來蒙上一層陰影。
據了解,印尼政府於2023年頒布了第36號關於進口政策和規定的貿易條例,以便加強對進口貿易的管制,該條例於2024年3月11日生效。但是隨著條例的生效,印尼國內部分紡織品及鞋類生產商原料受到禁止和限制,當地工廠難以獲得進口原材料,影響當地工廠生產,由於產量的下滑,無法滿足印尼國內求,並且進一步影響到出口表現。
另外,印尼作為世界最難清關的國家之一,進口產品流程較為繁雜,不僅要進口許可,還要有配額、每票SGS認證等,整體進口清關流程複雜,進一步影響了印尼進口產品的清關效率。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受部分已開發國家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導致碼頭作業暫停,海外港口擁堵現象加劇,貨物裝卸效率低下。為了緩解當地企業原材料短缺和港口擁堵問題,今年3月到5月間,印尼政府多次調整進口政策,針對特定產品放寬進口限制。而放寬限制後,進口紡織品,特別是下游紡織品大量湧入印尼市場,由於國內企業競爭力不強,導致大量紡織企業倒閉、裁員。
據了解,由於受地緣政治動盪,俄烏戰爭和中東局勢的影響,需求端受到擠壓,物流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面臨來自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印尼的紡織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訂單較少,許多工廠的開工程度不足一半。2024年1月至6月初,已有10家紡織公司進行了大規模裁員,裁員總數為1.38萬人。其中六家公司因工廠關閉,其餘四家公司因提高效率而裁員。
相關行業組織負責人表示,印尼貿易部和(財政部)海關在相關產品的進口限制的政策方面反反覆復,貫徹保護國內民族工業相當的不徹底,導致大量廉價紡織品傾銷式進入印尼,嚴重打擊了印尼國內的紡織產業。
印尼僱主協會(APINDO)總主席辛塔·坎達尼(Shinta Kamdani)說,該協會正在調查紡織和紡織產品行業裁員的確切原因。她指出,紡織行業正受到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這是紡織行業遭遇裁員風暴的主要原因。此外,非法進口紡織品的問題也對行業造成了衝擊。
印尼工人工會聯合會(KSPN)主席表示,訂單下降到根本沒有,導致紡織工廠關閉,這導致數以萬計的工人成為裁員的受害者。
KSPN表示,當下紡織行業大裁員的情況仍在持續,原因幾乎相同,訂單已經下降到根本沒有,因此政府必須立即干預:限制紡織商品的進口,印尼不存在的原材料除外;消除非法進口紡織商品,因為它們損害了國內市場,導致國內商品越來越滯銷。
目前國內紡織行業還能生存的都是以出口市場為主的企業。他希望政府迅速採取行動,解決持續衝擊該國製造工廠的裁員浪潮,不僅是紡織工廠,還有製鞋業等勞動密集型工廠,因為這些裁員將降低人們的購買力,進而影響印尼經濟。
印尼經濟與金融發展研究所(INDEF)執行主任埃瑟爾表示,印尼紡織業在20世紀90年代曾風光無限。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服裝巨頭多在印尼有生產基地。但隨著紡織服裝行業的轉移,當地的產業逐步被我國所取代,而現在紡織服裝行業又在往越南等地轉移,印尼整體紡織竟爭力一直較為有限。目前,印尼紡織業以終端產品為主,大量原材料需要進口。
我國作為世界上紡織服裝產業鏈最為完備的國家,產業鏈產品完善,商品作格優勢明顯,成為印尼的主要紡織原料出口國家。根據海關數據來看,近年來中國對印尼紡服鞋類產品整體出口呈現上漲態勢。2023年由於對主要市場出口增速的放緩導致印尼國內紡織行業績下滑,進一步導致了印尼當地對紡服原料的需求。從主要出口類別來看對印尼出口多以紡織原料、織物為主。2024年1-5月,紡織織物對印尼出口12.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27%。服裝出口方面,2024年1-5月國內針織和非針織服裝及服飾合計對印尼出口額達2.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增幅較為明顯。具體到出口服裝的價格,年內出口至印尼的服裝平均單價在1.38美元,明顯低於總體出口的3.58美元。
雖然海外媒體報道由於中國紡服及鞋類產品對印尼出口增幅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紡織原料行業的發展,甚至進一步導致當地紡織工人被解僱。但是,不僅是中國對印尼當地出口增加,泰國等國家紡織服裝對印尼的出口也在逐步增加,而印尼當地產品在高企的能源成本以及相對較低的工資水平導致工作效率偏低等因素影響了本土紡織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再就是疫情爆發後,印尼當地的防疫管控導致紡織業需求蕭條,部分印尼紡服生企業在疫情期間通過增加債務來籌集資金以維持生存,然而隨著2023年印尼紡織行業景氣度下行,紡織產業利潤減少以及帳款回收困難導致企業資金鍊難以支撐,增加了印尼當地企業的破產風險;其次2023年對全球主要市場的出口放緩當地企業庫存積壓並演變成裁員行為;另一方面紡織服裝行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當地工廠生產設備的更新選代,生產設備更為現代化也增加了當地工廠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裁員的可能性,以前紡織行業1人最多操作3台織機,現在1人至少操作8台織機,產業自動化方面也是當地企業裁員的主要原因。
另外,美國近年來對紡織服裝及鞋類產品需求表現一般,疫情後美國零售業集中補倉的現目前並未發生。作為印尼紡織服裝的最大出口市場,這也拖累了印尼當地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更不用說作為新興紡織服裝供應大國的越南、印度等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蠶食了印尼的出口市場。
整體來看,印尼紡織服裝行業衰退存在多方面原因,並不單單是由於我國產品的出口。對於後期我國產品對印尼的出口徵稅情況,仍應進一步觀察。畢竟反傾銷政策不可能立即實施,傾銷是一種以較低價格出售出口產品以占領目的國市場的政策,對於反傾銷政策來說,必須有證據表明進口國正在對某些產品進行傾銷的事實來進行下一步措施。而這仍需要一定時間進行調查,我們也將持續對此保持密關注。
來源:隆眾石化、漫談印尼、鞋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