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扭意思就是低轉速扭矩,我們都知道扭矩來自混合氣燃燒膨脹對活塞的推力,混合氣越多,輸出扭矩就越大。而混合氣多少取決於進氣量。
自然吸氣發動機是靠活塞主動吸氣的,低轉速下活塞運行速度低,吸氣不夠「猛」,因此進氣效率並不高,扭矩自然很小。
而渦輪增壓發動機就不同了,由於增壓器可以強制充氣,所以增壓發動機在很低的轉速範圍內就能輸出最大扭矩。比如現在家用車在1500轉就能輸出最大扭矩。而很多人也都會以最大扭矩轉速夠不夠低來判斷一台發動機是否先進。
但是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低轉速扭矩是「中看不中用」。比如某車在1300轉就能輸出最大扭矩,只看參數確實挺厲害,但實用性並不高。
其實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僅限於急加速的情況下才成立。對於日常大多數用車情況來說低轉速扭矩的用處還是相當大的。
為什麼說急加速時低轉速扭矩「不中用」呢?原因主要有兩個:
(1)原地急加速起步,由於1擋減速比很大,所以踩下油門後發動機轉速會迅速爬升,瞬間就越過了低轉速區間。而此時由於渦輪遲滯,發動機在低轉速區間並不能輸出最大扭矩。也就是說在起步這一階段低轉速扭矩完全沒充分發揮出來。
(2)在用1擋加速完升入2擋後發動機轉速一般會回落到4000轉左右,此時雖然低轉速區間扭矩已經建立,但提速卻用不到這個轉速區間了。
由此可見對於急加速工況來說,發動機低轉速扭矩的作用確實不大,甚至可以說毫無用武之地。
日常駕駛中低轉速扭矩用處極大
但是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把車開得那麼激烈,對於日常大多數情況來說,低轉速扭矩的用處簡直太重要了。而且低轉速扭矩越大越好、最大扭矩轉速越低越好。
因為低轉速扭矩大在行駛中車輛可以保持高擋位低轉速的工況運行,此時不僅油耗更低,而且發動機的震動和噪音也更小。特別是遇到爬坡或者需要緩慢提速的情況,如果低轉速扭矩充足,那麼爬坡時變速箱不用降擋,直接踩油門就可以保持當前擋位直接硬拉。想提速超車也是踩下油門後直接保持當前擋位去提速,你會感覺車開起來格外從容和安靜。
而低轉速扭矩不夠的話就比較狼狽了,稍微遇到點上坡車速就快速往下掉,變速箱只能降擋,發動機轉速拉高,噪音增加。超車時也是如此,油門稍微踩多一點點變速箱就立馬降擋,感覺一點都不從容。
所以說低轉速扭矩有用沒用並不是絕對的,而是要根據使用場景來判定。如果你開車在賽道刷圈速,那麼低轉速扭矩的實用意義真的不大。但對於家用車來說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相對平穩的在行駛,低轉速扭矩的意義自然就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