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國債又成香餑餑 儲蓄、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火爆

2024-06-11     第一財經

[ 浙商銀行理財客服人員提示,此次續發國債的認購價是根據6月7日財政部招標結果確定,反映了本期債券已發行天數應計利息及市場利率的波動,因此認購價與首發價不一致,為溢價發行,發行價格高於債券面值100元。 ]

利率下行周期,國債正成為越來越多人考慮的投資理財選項。6月10日端午節當天,2024年第三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和2024年第四期儲蓄國債(電子式)正式發售,不少銀行在上午開售後手機銀行渠道額度很快被搶購一空,不過櫃檯額度情況有所差異。

根據財政部6月5日披露信息,第三期國債和第四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額合計500億元。其中,第三期國債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2.38%,最大發行額250億元;第四期國債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2.5%,最大發行額250億元。

上述兩期國債發行期均為2024年6月10日至6月19日,2024年6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6月10日支付利息。

儲蓄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中電子式儲蓄國債的認購渠道包括各大銀行網點櫃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根據財政部披露信息,2024~2026年儲蓄國債40家承銷團成員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10家股份行,以及24家城農商行。其中,包括六大行在內的16家銀行同時開辦了儲蓄國債(電子式)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銷售業務,16家在櫃檯之外開通了網上銀行銷售業務,其餘8家銀行則未開通線上渠道。

10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多家銀行諮詢了解到,上述兩期儲蓄國債依然銷售火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手機銀行渠道均顯示已售罄。不過從網點櫃檯額度來看,各家情況有所不同,有銀行工作人員稱5年期國債銷售更為搶手。

工商銀行北京一網點工作人員表示,櫃檯額度需要客戶自行前往購買時由工作人員「試一試」才可知道是否有剩餘額度;建設銀行北京部分網點工作人員稱3年期、5年期品種儲蓄國債均還有餘額可購買,但因為假期原因當日購買僅限8:30~15:00;北京銀行北京一網點工作人員則表示,該行儲蓄國債線下與線上額度同步,若手機銀行顯示售罄則櫃檯也同樣沒有可購買額度,不過該行客戶經理表示額度可能還會有變化。

截至10日14:00前,未開通手機銀行渠道的浙商銀行客服人員表示,該行上述3年期、5年期儲蓄國債網銀剩餘額度分別在800萬元、200萬元左右。

從工作人員介紹來看,各銀行對不同渠道的額度分配規則有所差異,有大行工作人員表示不同渠道額度獨立,手機銀行額度相對櫃面較小。從財政部披露的承銷團成員初始基本代銷額度比例來看,此次兩期儲蓄國債國有大行仍是承銷主力,額度比例合計接近八成,另有招商銀行、北京農商行代銷額度比例在2%以上,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江蘇銀行、青島農商行、重慶農商行等代銷額度比例在1%以上。

根據財政部及央行要求,4月10日,網銀成員通過網上銀行代銷兩期國債的額度上限為其當期國債初始基本代銷額度的40%,手機銀行試點成員通過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代銷兩期國債的額度上限合計為其當期國債初始基本代銷額度的40%;4月11日至4月19日,網銀成員和手機銀行試點成員在其取得的代銷額度內合理分配各渠道額度比例。這也意味著,進入發行期第二天後,各銀行不同渠道的額度剩餘情況還可能發生變化。

儲蓄國債因為安全性高、收益穩定、變現靈活、投資門檻低,以及較大型銀行普通定存的小幅利率優勢,「秒光」「日光」的搶購現象不算新鮮,尤其受到追求穩健收益的中老年群體喜歡。進入利率下行周期尤其隨著存款利率多輪調整,想要通過長期、穩定理財產品鎖定收益的投資者增多。

從利率走勢來看,儘管儲蓄國債的發行利率一路走低,但相比國有大行、股份行的同期限定存主流利率仍有優勢。上述2024年第三期、第四期電子式儲蓄國債票面利率分別與4月發行的第一期、第二期的水平持平,但相比去年10月發行的第九期、第十期儲蓄國債利率均已下行了25BP,當時3年期、5年期品種票面利率分別為2.63%、2.75%。

2022年8月以來,3年期、5年期儲蓄國債(電子式)票面年利率累計下滑82BP、87BP。同期,國有大行存款利率經歷多輪集體下調,其中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分別累計下降了80BP、75BP。

按照大行最新掛牌利率和主流執行利率來看,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分別為1.95%、2%,執行利率最高可上浮至2.35%左右(不包括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部分股份行最高還可上浮至2.65%左右,3年期與5年期利率倒掛已不罕見。相比之下,中小銀行利率調整更為滯後且節奏差異較大,主流存款利率水平仍優於大行和股份行。

在購買條件和限制方面,儲蓄國債(電子式)在發行期內按面值向個人發行,100元起購,單一個人國債二級託管帳戶購買每期國債不得超過300萬元。該債券不可流通轉讓,可按照相關規定提前兌取、質押貸款和非交易過戶。

值得注意的是,儲蓄國債持有期限不同,也會導致收益較大差異。上述第三期和第四期電子式儲蓄國債從發行首日開始計息,投資者持有兩期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四期國債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

事實上,被搶購的不僅是儲蓄國債,記帳式國債也較以往更為火爆。以今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為例,目前已發行的2024年第一期(30年期)和第二期(20年期)特別國債發行利率分別為2.57%、2.49%,少部分面向個人銷售的銀行額度同樣出現「日光」現象。

6月11日,上周五第一次續發行的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將進入分銷階段,記者從浙商銀行客服人員處了解到,該行將繼續參與該券種的續發銷售,已在招標日即6月7日接到相關通知;招商銀行客服人員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最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銷售通知,按照前兩次經驗一般會提前兩三天通知。

此外,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三期)將於6月14日招標發行,招標結束至2024年6月17日進行分銷,6月19日起上市交易。該債券招標面值總額350億元,是首隻50年期特別國債。

需要注意的是,國債首發與續發存在一定差異。浙商銀行理財客服人員提示,此次續發國債的認購價是根據6月7日財政部招標結果確定,反映了本期債券已發行天數應計利息及市場利率的波動,因此認購價與首發價不一致,為溢價發行,發行價格高於債券面值100元。

根據財政部公告,本次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計劃續發行450億元,實際續發行面值金額450億元,起息時間、票面利率等要素均與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相同,即起息日為2024年5月20日,票面利率為2.57%,按半年付息,2054年5月2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但該債券經招標確定的續發行價格為100.95元,摺合年收益率為2.53%。本次國債續發行部分從招標結束後至6月11日進行分銷,從6月13日起與原發行部分400億元合併上市交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013b849f89a14ac7120c4e70947f1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