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發展 哪些地區風電、光伏潛力大

2024-06-18     第一財經

[ 2023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4134萬千瓦,占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的15%。 ]

六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十餘家機構和企業參與,近日聯合開展了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2023~2035年,中國南部、西北、華中地區風能發電增幅最高;同期,南部、華東、華中地區光伏發電增幅最高。上述地區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增幅都將達到162%以上。

日前發布的《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評估(2024)》(下稱《評估報告》)認為,中國新能源資源稟賦和用電需求區域差異大,開展中長期空間精細化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評估研究,有利於促進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優化布局、提高新能源潛力利用率,對於推動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區域之間可以基於潛力評估結果開展跨區域合作,設定更為明確和切實可行的碳達峰與碳中和路線圖、施工圖。

大規模風光裝機占比大幅提高

《評估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呈現如下特徵:大規模,風、光裝機占比大幅提高;高比例,由能源電力消費增量補充轉換為增量主體,在能源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市場化,由補貼支撐發展轉為平價低價發展,由政策驅動發展轉為市場驅動發展;集中分布並行,集中式風電建設和分布式風能資源開發並舉推進,海上風能以及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公共建築等屋頂光伏資源均得到有效利用。

專家調研發現,中國各地根據地區資源條件、地理環境和區域發展策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開發模式。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地區重點推進風能和太陽能的集中式大規模開發,西南地區統籌推進風、光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綜合開發,中東南部地區重點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就地就近開發,東部沿海地區推進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有關專家介紹,風電和光伏發電潛力評估主要基於觀測數據構建數理統計模型,考慮社會經濟成本、區域規劃和雙碳目標,層次化、精細化、網格化是風光發電潛力評估的重要方向。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4134萬千瓦,占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的15%。其中內蒙古、新疆、河北、甘肅、山東、山西、江蘇、河南等地風電裝機容量最高,均超過2000萬千瓦,八省份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5529萬千瓦。

2023年中國風電發電量達到8090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包括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的9%。其中吉林、甘肅、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等地風力發電量最高,分別占各省份總發電量的24%、21%、17%、17%、16%。

這些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風資源,風功率密度大於200瓦/平方米,平均風速達到5~6米/秒,可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因此發電效率相對較高。吉林、內蒙古、甘肅、寧夏、山西等地風力發電作為地區用電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分別占該區域全社會用電量的28%、26%、25%、20%、17%。

《評估報告》介紹,中國風電設施在不同複雜地形條件下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尤其是在適應高山、沿海、沙漠、荒漠、戈壁、農田等特殊地形的風電機組設計技術上實現了快速突破。這一顯著進步不僅推動了中國風電技術的創新發展,還大幅提高了地區風電裝機規模,從而在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同時,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評估報告》舉例稱,新疆達坂城地區和內蒙古烏蘭察布地區集中風電場,依託豐富風能資源,將鄉村風電與農業融合發展,合理利用土地,增加了農業的經濟附加值;遼寧錦州地區和山東威海等地將風機修建於農田間隙中,實現了土地資源高效利用;江蘇鹽城、福建莆田及福州等地在近海部署風電,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區用電需求;寧夏吳忠以重點光伏項目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推進國家「戈壁、沙漠、荒漠」新能源大基地建設。

發展新模式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216吉瓦,累計光伏併網裝機容量達到609吉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2023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占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的21%。全國有20個省份光伏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累計總量占到全國的91%。

其中,山東光伏裝機容量全國第一,達到5693萬千瓦,占比達到9%,其次是河北(9%)、江蘇(6%)、浙江(6%)、河南(6%)。五省份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125萬千瓦,累計發電量達到701億千瓦時。

調研發現,集中式光伏是現階段光伏發電的主要能源供給類型,裝機規模占到全國總裝機容量的58%。集中式光伏裝機容量較高省份是河北、新疆和青海,分別為3023萬千瓦、2878萬千瓦、2521萬千瓦,三省份累計裝機容量占全國集中式光伏裝機總量的24%。

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地區,2023年三省份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分別為4099萬千瓦、3094萬千瓦、2772萬千瓦,三省總裝機容量占全國分布式光伏裝機總量的39%。

2023年中國光伏發電量達到2940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總發電量(包括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全社會用電量的3%、3%。青海、寧夏、甘肅、貴州、山西等地區光伏發電是地區用電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分別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21%、17%、11%、7%、6%。

《評估報告》介紹,各地因地制宜推動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創新性打造了一系列發展新模式,如「漁光互補」「牧光互補+水光互補」「農光互補」「屋頂光伏」等,以助力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比如,廣東深圳浦江屋頂光伏技術,可有效利用當地優質的光伏資源,緩解土地資源緊張的難題;四川理塘、西藏拉薩、廣西象州等,地形條件複雜但太陽能資源較好,光伏發電與荒山改良綜合利用結合起來,發展農光互補模式。

此外,近年來中國漂浮式光伏技術發展迅速,安徽省潁上縣「漁光互補」建設模式為典型代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兩個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建立了「牧光互補+水光互補」新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板」下經濟,探索出一條光伏生態園和藏羊養殖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評估報告》稱,開展中國中長期精細化的新能源潛力評估,有利於支撐區域提前布局電力存儲和調度,並基於評估現有電網的容量、擴容需求等,開展電力基礎設施規劃。

《評估報告》建議,各地應根據新能源發展潛力和需求,制定優先開發計劃,確保資金有效使用。在區域之間,可以基於潛力評估結果,開展跨區域合作,設定更為明確和切實可行的碳達峰與碳中和路線圖、施工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3359673e73a287749b4fb560f2c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