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補稅」事項 預計業績將受影響

2024-06-17     第一財經

[ 若按消費稅徵稅的話,博彙股份受到的影響較大,對2023年利潤及2024年一季度的利潤影響分別約為3億元和2億元。 ]

稅務政策變化後升級產品甚至停產、多年前稅費遭追繳、關聯交易價格偏低需補繳稅……今年以來,多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補稅」。

其中,博彙股份因一則停產公告引發市場熱議。該公司公告稱,6月12日起對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40萬噸/年環保芳烴油生產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進行停產。在這之前的3月份,一份《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該公司「重芳烴衍生品」按「重芳烴」繳納消費稅。

維維股份子公司多年前的稅款遭追繳,也頗受市場關注。其子公司未按規定的申報期限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應補繳稅費8500.29萬元。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外,今年以來存在補繳稅費情況的公司還有順灝股份、北大醫藥、藏格礦業、華林證券、聯建光電等。

多至數億、少則千萬的稅費和滯納金補繳,無疑將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若按消費稅徵稅的話,博彙股份受到的影響較大,對2023年利潤及2024年一季度的利潤影響分別約為3億元和2億元。

多家公司被要求「補稅」

6月13日晚間,博彙股份一則停產公告引發市場熱議,也引發了市場對補繳稅費的關注。

根據公告,博彙股份於6月12日起對相關生產裝置及配套裝置進行停產。同時,該公司將採取各項節流措施,包括但不限於逐步安排員工放假、減薪、裁員等方式。

緊接著,6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鎮海區稅務局發布通報稱,根據稅收風險篩查情況,該局發現博彙股份存在少繳消費稅風險,經綜合研判於2023年11月6日向企業送達了風險提示單,並多次開展了納稅輔導和約談。在企業不主動配合消除涉稅風險的情況下,該局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於2024年3月27日向其下發了《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企業對相關應稅產品依法依規繳納稅款。

博彙股份稅費一事,要從去年年中說起。2023年6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部分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執行口徑的公告》(下稱《消費稅執行口徑》),對重芳烴按照石腦油徵收消費稅。也就是說,博彙股份部分產品被納入消費稅的徵收範圍。

為應對該政策影響,2023年7月起,博彙股份開始對芳烴抽提裝置進行改造,產品由重芳烴升級到重芳烴衍生品。但是2024年3月份,博彙股份收到的《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該公司「重芳烴衍生品」按「重芳烴」繳納消費稅。對此,該公司存在較大異議,認為重芳烴和重芳烴衍生品為兩種不同產品,重芳烴衍生品不歸屬重芳烴範疇。

博彙股份在3月29日的公告中稱,將提高相應產品的銷售價格;適當減少相應產品的產能,在該事項進一步明確後,確定受影響產品的未來方向;加大環保芳烴油產品的產能和銷售力度,增加未受影響的產品業務的銷售規模,彌補經營業績。

於是,在《稅務事項通知書》下發兩個多月後,博彙股份對主要生產裝置進行停產應對。

「截至目前,企業未予繳納。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加強與企業溝通,繼續爭取企業配合,深入做好政策輔導,依法依規處理。」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鎮海區稅務局稱。

不只博彙股份,維維股份子公司多年前的稅款也被要求補繳。6月12日晚間,維維股份發布公告稱,根據《稅務事項通知書》,截至2024年6月4日,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枝江酒業」)未按規定的申報期限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應補繳8500.29萬元;目前滯納金金額尚不能確定。

順灝股份也存在補繳稅收的情況。該公司4月份發布公告稱,已完成補繳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的金融商品轉讓增值稅和城建稅及附加合計420.26萬元,相應滯納金399.02萬元,共計819.27萬元。

4月份還有北大醫藥、藏格礦業和華林證券發布了補繳稅款的公告。北大醫藥稱,經公司自查,需補繳2019年度至2023年5月31日期間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各項稅費共計1382.02萬元,需繳納滯納金共計562.71萬元,合計需繳納1944.73萬元。該公司已按要求將上述稅款及滯納金繳納完畢。

藏格礦業稱,經公司初步測算,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鉀肥」)2021年至2023年需補繳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等相關各項稅費共計3.98億元,繳納滯納金共計8171.96億元,合計繳納約4.8億元。

華林證券則需補繳2018年至2021年期間企業所得稅2932.32萬元,並承擔自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經公司初步測算,約為1800萬元,具體金額將以入庫時金三系統自動生成為準)。

更早之前的1月份,聯建光電公告稱,公司少繳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1979.5萬元。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為此,該公司控股股東捐贈了現金2000萬元,並已於2024年1月3日繳納上述企業所得稅。

因何補稅?

這些公司被追繳稅費的原因不盡相同,分別存在政策變化、少計稅、未按規定申報、關聯交易價格偏低、對稅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情況。

博彙股份便是因為政策原因被「補稅」,依據是《消費稅執行口徑》第三條。這條規定是「對混合芳烴、重芳烴、混合碳八、穩定輕烴、輕油、輕質煤焦油按照石腦油徵收消費稅」。

根據博彙股份2023年半年報介紹,該公司主要業務為研發、生產、銷售應用於多領域的特種芳烴系列產品,具有年產40萬噸環保芳烴油和年產40萬噸重芳烴的生產能力。2023年7月份開始,該公司對芳烴抽提裝置進行了改造,產品由重芳烴升級到重芳烴衍生品。

「根據你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你單位2023年7月以後生產銷售的『重芳烴衍生品』應以重芳烴按規定徵收消費稅。」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鎮海區稅務局澥浦稅務所在《稅務事項通知書》中稱。

維維股份子公司枝江酒業需要補稅,是因為未按規定的申報期限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一時間「稅務倒查30年」的聲音四起。

對此,根據媒體報道,湖北宜昌當地有關部門表示,不存在「倒查30年」,此次對枝江酒業下發《稅務事項通知書》,系審計部門發現枝江酒業前期有稅款欠繳,稅務部門按照程序正常追繳,「審計追欠,沒有特殊原因和背景,不要誤讀」。

值得注意的是,枝江酒業原為維維股份控股子公司,2020年維維股份將所持枝江酒業71%的股權全部轉讓,同年年末維維股份已不再將枝江酒業納入報表合併範圍。但根據轉讓協議,如稅收機關因枝江酒業存在未繳或者少繳稅款而對其進行交割日前稅收追溯徵收的,由維維股份負責補繳前述稅款。

順灝股份則是補繳金融商品轉讓增值稅和城建稅及附加。普陀區稅務局對該公司2017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及有關涉稅事項進行納稅評估後,對該公司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間出售部分股票補征金融商品轉讓增值稅和城建稅及附加,並按照規定加收滯納金。

藏格礦業子公司被追繳稅費,是因為關聯交易滷水價格偏低,需要補繳增值稅和資源稅等相關稅金。根據《稅務事項通知書》,藏格鉀肥與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鋰業」)為關聯企業,2021年至2023年,藏格鉀肥向藏格鋰業銷售滷水,與地區其他納稅人滷水銷售價格相比,藏格鉀肥銷售價格明顯偏低。藏格鉀肥需要將銷售額調整後應補繳的增值稅、資源稅及其他稅費和滯納金及時繳納入庫。

北大醫藥是通過自查發現需要補繳稅。聯建光電是被檢查發現少計稅。華林證券需要補繳稅款,系因相應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在前期未有明確的適用細則,該公司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均將對業績構成影響

補繳稅費和滯納金也將給上述上市公司業績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影響較小,有些影響則較為嚴重。

博彙股份便屬於後者。「『重芳烴衍生品』按『重芳烴』繳納消費稅,將對公司生產重芳烴衍生品裝置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博彙股份稱,經該裝置生產的重芳烴衍生品2023年7月~12月共銷售14.04萬噸,2024年1~3月共銷售8.5萬噸(預估)。

「如按稅務通知書的要求,按重芳烴繳納消費稅,則對公司2023年度利潤及2024年一季度的利潤影響分別約為3.0億元和2.0億元,對公司2023年度業績以及未來年度生產經營均產生重大不利影響。2023年公司業績將由盈利轉為大額虧損(具體會計處理結果及影響金額以年審會計師審計後的數據為準)。」博彙股份稱。

博彙股份2022年、2023年重芳烴及重芳烴衍生品的收入分別為9.17億元、6.21億元,占其營收比重分別為30.91%、22.34%。

子公司補稅對藏格礦業的影響也較大。「藏格鉀肥補繳稅費與藏格鋰業企業所得稅退稅後,預計影響公司2024年度損益約2.14億元,具體會計處理結果及影響金額以年審會計師審計後的數據為準。」藏格礦業稱。

根據公告,藏格鉀肥向藏格鋰業銷售滷水事項補繳稅費後,藏格鋰業將產生增值稅留抵退稅1.23億元,企業所得稅退稅1.42億元,合計抵退稅2.65億元。

維維股份、華林證券、聯建光電等因補稅遭受的業績影響則可能在千萬元級別。

其中,維維股份稱,若公司承擔補繳上述稅收追溯徵收款項,將計入2024年當期損益,鑒於滯納金金額尚不能確定,若不考慮滯納金因素,經初步測算預計影響公司2024年度利潤總額約8500萬元。

截至6月13日,維維股份應收枝江酒業欠款本金1.23億元,根據2023年維維股份與江蘇綜藝、枝江酒業簽訂的股權轉讓補充協議,若稅收追溯徵收款項實際發生時,將直接在枝江酒業欠付維維股份的1.23億元款項中予以抵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f32d7e0015b03c72b888b618bf8a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