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散戶如何精確計算主力持倉量和成本?值得每位股民深思

2019-08-05     十億投資人

股價的漲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該股籌碼的分布狀況以及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的:動用的資金量越大、籌碼越集中,走勢便較為穩定,不易受大盤所左右;動用的資金量越小、籌碼分散在大多數散戶手中,股價走勢漲難跌易,難有大的作為,如何估算主力持倉數量呢?

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求和平均來判斷:

(1)通過實戰的摸索,在判斷主力持倉量上通過即時成交的內外盤統計進行測算,公式一如下:

當日主力買入量=(外盤×1/2+內盤x×1/10) /2

然後將若干天進行累加,至少換手達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時間一般以60——120個交易日為宜,因為一個波段主力的建倉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該公式需要投資者每日對目標個股不厭其煩地作出統計分析,經過長時間實證統計,準確率極高,誤差率通常小於10% 。

(2)對底部周期明顯的個股,是將底部周期內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運行時間,即可大致估算出主力的持倉量,主力持倉量=底部周期×主動性買入量(忽略散戶的買入量)底部周期越長,主力持倉量越大;上動性買人量越大,主力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觀察到底部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資金默默吸納,主力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所以高拋低吸並且不斷清洗短線客,但仍有一小部分長線資金介入。因此,這段時期主力吸到的貨,

至多也只達到總成交量的1/3——1/4左右。所以忽略散戶的買入量的主動性買人量可以結算為:總成交量的1/3或總成交量的1/4。公式二如下:

主力持倉量=階段總成交量x1/3或1/4

為謹慎起見,可以確認較低量。

(3)在低位出現成交活躍、換手率較高,而股價漲幅不大(設定標準為階段漲幅小於50%,最好為小於30%)的個股,通常為主力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是換手率以50%為基數,每經過倍數階段如2, 3, 4等,股價走勢就進人新的階段,也預示著主力持倉發生變化,利用換手率計算主力持倉的公式三:

個股流通盤×(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

計算結果除以3,此公式的實戰意義是主力資金以超越大盤換手率的買人量(即平均買入量)的數額通常為先知先覺資金的介入,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因此,主力一旦對冷門股持續吸納,我們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主力手中的持倉量。

最後,為了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將以上下三個公式的結果進行求和平均,最後得出的就是主力的持倉數量。

總公式如下:

準確主力持倉量=(公式一+公式二+公式三)/3


如何通過換手率數據估算主力持倉成本?

我們要計算的是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的這段時間的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開始建倉呢?日K線容易造假,因而周K線的參考意義較大,周K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所以周MACD指標金叉可認為是莊家開始建倉的標誌,這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

在市場上,大多數的買家都是中線客,其控盤度大約在40%~60%之間,這種持倉量活躍程度較好,即莊家的相對控盤;超過60%的持倉量時,即達到絕對控盤的階段,這類股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因為在一隻股票中有60%的籌碼屬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這批人等於為莊家鎖倉,當然控盤度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的關係。

具體計算時,一般以每換手100%,莊家的持倉量為 40%/300%×100%=13.3%,當然這裡有一定的誤差,所以我們把從MACD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得出這段時間的換手率,然後再把這個換手率×13.3%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所以一個中線莊家的換手率應在 300%~450%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我們以鹽津鋪子為例,從周線來看,以出現MACD出現金叉為時間起點,截止到統計時的成交量為:3.32+18.27+36.36=57.95億,這個階段的換手率為57.95/16.32=355%,此時可得知莊家吸夠了籌碼,便開啟拉升從而進行出貨。

至於成本,可採用在所計算的那段時間內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即為莊家的成本區,雖然簡單,但相當實用,誤差不超過10%,我們把莊家的成本和持倉量計算出了以後,莊家的第一目標為成本×(50%+1),這樣我們在莊家洗盤的過程中,心中就能有數,也知道莊家的底線在何處。

鹽津鋪子這段時間的最低價為24.94元,最高價格為47.40元,則莊家的成本為36.17元。此時莊家的第一目標價位為54.26元,但是這期間也會有10%的誤差,切勿等到這個目標價位才出貨,如果一旦哦動能不足,應在這個誤差範圍內果斷離場。

另外,一般的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在40天~60天,即8周~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 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莊家,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國為莊家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莊家資金大,進出兩難。

巧用換手率計算主力持倉量和成本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成交量除以流通股總數乘以100%。因為我們要計算的是從主力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時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因此,以本人經驗,以周線圖的參考意義最大。

參看個股的周K線圖,周均線參數可設定為5、10、20,當周K線圖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時,就可以證明該股有主力介入。只有在主力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主力建倉的特徵。正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逐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我們也就可初步認定找到了主力。

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主力,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只有控盤達到20%的股票才做得起來,少於20%除非大市極好才有話語權。如果控盤在20%~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升難度較高;如果控盤量在40%~60%之間,這隻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這個程度就達到了相對控盤;若超過60%的控盤量,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這就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

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呢?因為一隻股票流通量的20%一般是鎖定不動的,這些是絕對的長線投資者。而剩餘的80%流通籌碼中,只有其中的20%是最活躍的浮動籌碼,如果你把這20%的籌碼收集完畢,市場上就很少浮籌了,所以能夠大體控盤。而最後的60%就是相對穩定的籌碼,若主力再吸納一半,即30%,那麼主力手中的籌碼就是50%的控盤,加上長線投資者的20%,等於主力控制了70%的籌碼。

這樣,主力就能控制股價的運動方向。這也是大多數主力所採用的控盤程度。若主力控盤60%以上,外面的浮籌只有20%,主力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股價。投資者要跟風時,最好跟持倉量超過50%的主力。當然持倉量越大越好,因為升幅與持倉量大體呈正比的關係。

一般而言,股價在上升時主力占的成交量為30%左右,而在下跌時為20%,而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我們可初步假設放量:縮量=2:1,則在一段時間內,主力持倉量為(2*30%)-(1*20%)=60%-20%=40%,即在上升時換手率為100%,以及下跌時換手率亦為100%時,主力的控籌程度初算結果。但這樣計算過於複雜,我們可粗略計算,在這段換手總率為200%的時間內,主力可能持籌40%,則當換手總率為100%時可吸納的籌碼應為(40%)/(200%)*100%=20%。

我們從周KD指標低位金叉以及周成交量在低位溫和放大之時開始計算,至你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各周成交量加起來為周成交量總量,然後再除以流通盤再乘以100%,即為換手總率。若換手總率為100%時,主力的持倉量為20%,若換手總率為200%時,主力的持倉量為40%,若換手總率為300%時,主力的持倉量為60%,若換手總率為400%時,主力的持倉量為80%。這是依據每換手100%,主力可吸籌20%的結果推算的,依此類推。

一般而言,當換手總率達到200%時,主力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了,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而當換手總率達到300%時,主力基本都已吸足籌碼,接下來主力是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圖和動向,切忌盲目冒進而被動地從短線變為中線,這時,我們就要參考一下短線指標KDJ了,特別是60分鐘KDJ指標,若處於較高位置,可等待指標調低後再介入。這樣既可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又可避免短線被套。通過計算換手總率,我們就可大致判斷主力的建倉及鎖籌程度,這樣可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時間最短化。特別對分析那些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準確率較高。在平時的看盤中,我們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以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必有厚報。

接著,我們還要計算主力的成本:

一般而言,中線主力建倉時間大約在40~60天,即8~12周,取其平均值為10周,則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我們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作為一個主力,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

一般而言,一個股票從一波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則主力的正常利潤是40%,我們把主力的成本算出以後,然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即為主力的最低目標位,不管道路是多麼曲折,股價遲早都會到達這個價位,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虧損離場,主力資金大,進出兩難,有時,你拋也拋不出去呢?這是主力永遠的心痛。

這就是我們所應算出來的主力的底細,我們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懼怕主力的軟硬兼施,看清了股價的漲跌,不過是主力跟我們玩的心理遊戲。


換手率識別主力進場和出貨

主力進駐的股票,其活躍程度遠遠超過那些沒有大資金進駐的股票。主力操盤的每一個步驟之中,其進出股票時都會伴隨著換手率的相應放大,在建倉、洗盤、拉升和出貨的四個步驟中,建倉階段和出貨階段的換手率一般是非常高的,這與主力大量買賣股票是分不開的。

吸籌——利用人們的恐懼

主力在準備大幹一票之前,必須要保證自己有貨。舉個例子幫助理解,一個賣拐的批發商,對這根拐杖進行大肆宣傳(擁有這跟拐杖三個月後神清氣爽,半年後行動自如,一年後健步如飛),這時很多人慕名而來,結果批發商發現自己倉庫裡面只有一根拐杖,創造出了需求卻沒有供應,宣傳費都賺不回來。

因此,他們需要在做宣傳拐杖效益之前,找幾個老實的木匠去訂做足夠多的拐杖來填滿倉庫,這就是吸籌階段。

主力在吸籌之前,先通過各種形式的媒體去發布某品種或者某股票的利空消息,然後擇機進行賣空使得價格迅速下跌,造成市場恐慌紛紛拋售自己的頭寸,隨後市場恢復平靜,主力慢慢踢著蘋果樹,拿著掉下來的蘋果。

主力在操作的時候也有很多顧忌,首先要確保市場還是買盤,不能讓每個人都過度驚嚇,確保震盪幅度讓持有者害怕即可。其次買入的時候並不會一次買到位,因為這樣會使得價格迅速上漲,拿不到非常優勢的價格。而是踢一腳撿一個,這就是吸籌需要很長時間的原因。

一般來說,在股價經歷了長期的下跌後,進行整理並且進入主力的建倉時期時,因為是從散戶手中收集籌碼,因此,這個時期的換手率水平一般較高。也就是說,在股價處於相對低位時,出現了高的換手率,且有一定的持續著,通常意味著買方資金的流入,且信號具備較高的準確度。如下圖所示,為金明精機的日線走勢圖。可以看到,該股價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後,在圓圈標示處出現了增量的拉升,連續三日的換手率水平皆接近10%,很可能是多方動能在積極進場,股價之後可能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此時買入。之後股價一路上漲至21.55,已然翻倍。如果買進該股票,獲利非常可觀。

派籌——利用人們的貪婪

倉庫填滿之後,主力開始要逐步的拉高價格,上漲速度比較平穩,成交量也還行。他們希望緩慢的建立牛市以達到利潤最大化,主要派籌階段在趨勢的頂部或者價格的頂部。一般情況下,這一階段都伴隨著很多利好消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突然在某一時刻價格快速上揚,好多散戶意識到這隻股票的利好消息是真的,開始要轉勢了。但是散戶心裡想看到更多的確認信號,害怕接盤,在內心的掙扎和糾結之中,價格沒有一點留戀的直衝雲霄。最終貪婪戰勝了理智,散戶進去了,要知道,踏空一波行情比套在裡面更讓人難以接受。而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了主力的派籌階段,當然,主力派籌也不是一次到位,而是賣一點價格低一點即可,這時候更多當初沒上車的韭菜們蜂擁而至,期待這麼久價格終於下來了,買入推動價格上漲,主力繼續派籌,如此循環直到倉庫清空。

以上兩個階段可以簡單概括為,主力玩弄兩種市場情緒——恐懼和貪婪,製造足夠多的恐懼讓人們放棄自己的籌碼,製造足夠多的貪婪吸引人們接收他們的籌碼。

在股價已經上漲較大幅度,出現了滯脹的狀態,或者已經走出了明顯不符合上行氣勢的空頭K線組合時,較高的換手率可能反而是盤面的負面表達。一般來說,這時候高的換手水平意味著主力在進行出貨,而還沉浸在極熱的市場情緒中的散戶則積極進場接手,大量的籌碼完成了從主力到散戶的易手,下一步,股價極可能會開啟下跌的趨勢。

如上圖所示,為四通股份的日線走勢圖。可以看到,該股價在上漲末期連續出現成交量放量的情況,在殺跌前一個交易日,換手率已經達到了42.19%,在股價走出大陰線的當天,換手率亦高達38.95%,而之後,股價開啟了下跌的趨勢,一路向下陰跌,股價腰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殺跌的前一日,儘管是跳空高開收大陽線,但如此大的換手率,投資者必須警覺。通常,在股價強勢上漲時,處於市場對其一致看好,會出現惜售的現象,換手率對應也不會過高,籌碼安定。而之後連續縮量下跌的走勢,更是印證了大的換手率背後,是籌碼的易手,是主力在倒貨。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判斷,不要對高的換手率一概而論。

綜合來說,換手率的特點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加以把握,應該對不同個股、不同時機的換手率的不同表現有對應的理解和研判,對其應用不該過於死板,生搬硬套。


交易理念

首先,我們把交易理念先搞明白:

1、感覺不好時就休息。

2、做正確的事情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情重要!

3、正確的進出場點的選擇是交易質量高低的關鍵。

4、如果出現調整,就不可能一天兩天結束,否則就不是調整。

5、一定要看股票的歷史走勢有什麼特點,作為判斷它以後走勢的依據。

6、耐心和信心在交易中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所有的其它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耐心和信心起決定作用。

7、股票的價值決定了股價的運行方向(趨勢)。股票的價值就是股票的基本面和成長性預期的綜合判斷。

8、交易的終極目標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持續穩定的從股市中獲利,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暴利。記住祖訓:財不入急門!只賺能賺到的錢。

9、空頭市場不作多:做到三不「不加倉、不重倉、不滿倉」。 多頭市場不作空:做到三不「不減倉、不輕倉、不空倉」。在最危險的情況下,誰也看不到我的身影;只要我出現,都是市場相對最安全的時候。

10、趨勢一旦形成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資金的進出能夠影響股價的短期運行方向,但改變不了股價的大趨勢,它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股價趨勢運行的作用,股票一定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趨勢走完全過程,除非資金由量變達到質變。

我們把理念搞明白了,那麼行動上也要向高手看齊:

1、買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買,應立即全部賣出,等待觀望。

2、賣一回,錯一回,不可再賣,應立即全部買回,耐心持有。

3、均線系統不好不買;K線形態不完美,不合要求不買;線亂不看,形散不買。

4、永遠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而要做滑頭!游擊戰術。

5、行情做錯,要離場醒腦,閉門思過,切不可拚命。知錯必改。

6、大膽追漲,立設止損,不失為炒股最佳策略,但二者必須同時做到!試錯操作法。

7、行情看不准或操作不順利時,要強迫自己休息,耐不住寂寞是投資者的大敵。

8、知道如何盈利,並不等於能盈利,弄清為何漲跌,比知道如何盈利更重要。

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分析(圖解):

1、當市場走出單邊下跌的時候,我們沒什麼操作的想法,此時應空倉觀望。

2、哪怕中間不停地震盪,仍然是下跌,我們的操作就是一致的看空,此時應繼續觀望,等待底部。

3、一旦某一次的震盪之後,市場拒絕新低並再度向上時,我們應第一時間做出【空頭平倉】的操作。

4、市場無外乎兩種可能:向上或者向下,可能會有人說,還可以橫盤震盪,沒錯,但最終市場還是會給出方向,此時應靜觀其變,再做選擇。

5、第一種可能【向上突破】我們的操作就是在突破的瞬間進場做多,此時應該快速跟進,買入。

6、股價一路飆升,沒有什麼好說的,一路持有!【拒絕多餘的操作】,此時應持股待漲,

7、直到某一天市場拒絕再創新高,我們的操作【多頭平倉】獲利了結,此時應快速賣出,止盈。

8、突破這裡,創新低,我們【空頭開倉】,此時立刻出局,鎖定利潤。

9、第二種可能:一旦方向明確,向下突破前低【空頭再次開倉】,此時靜觀其變,選擇方向。

10、上升初期回落到突破點一下你有兩種選擇:1、多頭平倉。2、設置止損點,可以是突破點向下N%。

11、股價如能突破,再次【多頭開倉】,此時應該低吸高拋,心隨股動。


股票交易系統應該注意的三點

第一,不是越複雜越好,大道至簡

偌大的月餅禮盒裡面能吃到嘴裡的也不過是巴掌大小的那一塊月餅,能夠解決問題的往往其實並不非得需要絢麗的包裝,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

股票漲跌瞬息萬變是所有交易資金角力之後的結果,當我們分析交易虧錢原因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歸咎於影響行情因素的複雜性以及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促使交易者不得不去尋求更加複雜的方法來解決這兩個複雜的問題。

其實,之所以說行情會重演,是因為無論經過多少年人性始終不會變,當我們忽視了交易者自身情緒上的因素而寄希望於通過堆砌複雜的技術指標和數學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基本註定了緣木求魚的結果。

當你學會了很多技術分析之後,後面需要學會的就是怎麼樣忘掉你學到的這個東西,而不是更加深入的研究怎麼樣把他們堆砌的更加複雜,因為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制定計劃和執行。

第二,風險一定是可控可知的

交易造成的虧損,一方面來自虧損的無限放大,另一方面來自盈利落袋的太早,而守住本金是交易的 第一步,守住本金的關鍵是控制住虧損,因此,股票交易系統的首要任務是一定是能控制住虧損,告訴你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在哪止損,能虧掉多少錢,這有做好最壞的心理打算了,才有信心去爭取最好的結果,也更容易得到堅定的執行。

站在絕對客觀的角度上,一筆交易風險各半,交易盈利的關鍵就是風險管理,控制住了虧損也就相當於守住了盈利,而不是說應該怎麼樣避免虧損,只求盈利,盈利的空間可以無限放大,當時虧損的空間一定是明確的,也就是用有限的虧損去博取無限的盈利,這也是把交易區別於賭博的地方。

第三,一定是明了並且無趣的

一套合理的股票交易系統給予交易者可以預測的空間很小,止損點明確,止盈點明確,資金管理規則明確。

構建完交易系統以後,就剩下了類似機械化的執行沒有個人英雄式的預測也就沒有了英雄般的虛榮和滿足感,對交易者來說不是在等待開倉信號,就是在等待平倉信號,交易的過程也會變得令人難以想像的枯燥無趣。

道家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從無衍生出萬物,道,就是世界的本源,就是自然法則,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其實投資者買賣股票時所使用的各項指標,其實都是由投資之道衍生出的各種方法。投資人通過在漫長的研究學習過程中,各項指標知道的越來越多,投資知識越來越豐富,但是最後的賺錢目標卻沒有實現,這就是因為投資之道在投資者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其自身演變也由簡單變得越來越複雜,各種信息充斥了投資者的大腦,於是就失去了統一的標準,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變得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最後結果就是對投資越來越看不懂,必然就會賠錢了。

現在世人都很浮躁,投資者也是一樣,喜歡些花哨不實的東西來裝裱自己,這樣就導致投資人被蒙蔽了雙眼,在投資的迷宮中找不到出口,因為了解的太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指導自己的投資決策行為,所以最後只能在投資的世界裡亂撞,這就像看時間,如果看一個表,可以立即知道時間是幾點,但是如果看兩個時間不一樣的表,因為標準不統一,就不知道現在的時間了。

在進行股票買賣交易的時候開倉方法很多,參照哪個方法,各有定論,但是哪個方法才是正確的,這不是我可以妄加評論的,但是大家不要忘記,萬物只有一個本源,所以也只有一個標準,參透了本源即是悟道就找到了統一的標準,也就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

筆者贈言:

順勢而為,逆勢而不為!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學會市場風險防範!如果你想打破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困惑,提升操盤技巧,我願意將一系列的投資思維分享,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投資人筆記(K600313),解決你選股、買賣點被和套問題,讓你快速找到自己的交易方式、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xIjYmwBUcHTFCnfJv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