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貧瘠土地上,他把玉米畝產從1800斤提到3000斤以上,怎麼做的?

2019-11-03     鋤禾園

種糧,最終目的總是要歸根於穩產高產。但只要是種糧,就逃不了一個抗病問題,只要農作物面臨病蟲害,那就肯定會相伴而來一個抗病的過程。在抗病過程中,越是高產的作物,往往最後的產量表現都不會太好。這讓高產和病蟲害的抗病之間,形成了一種矛盾。專業們其實在培育新品種的時候,也越來越趨向於讓兩者趨於平衡,從而保障農作物高產且穩產。

除了育種和病蟲害的影響外,糧食產量還有很多受影響的因素,像是農業技術,肥料的使用,另外還有個最基本的指標,就是土壤是不是足夠肥沃。

我們都知道,在東北地區,有著非常肥沃的黑土,這是最肥沃的土地了。用肥沃的黑土種植玉米,加上風調雨順的好光景,一季能有2800斤左右的產量。但若是同樣的技術,同樣的農民,同樣的種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這畝產往好了說,也就1500斤吧。

怎麼能讓農作物在貧瘠的土地上獲得最高的產量,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在吉林省四平市的梨樹縣,有個叫沈德福的人,他的綠色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用了3年時間,發明了一種新種植方法,這種方法很適合貧瘠土地上種玉米,經過試驗,能保證每畝的產量達到3000斤以上,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他的試驗田裡,沒有壟台和壟溝,試驗田中的玉米是按照垵犬牙交錯平播的,每垵有玉米6株,在這裡,每一株玉米豎著看,斜著看,都和閱兵方陣一樣整齊有序。當地農民說,按照原來的種植方法,每米長的玉米地能種4株玉米,每一垧地也就能種6萬株。但是在沈德福的試驗田裡,卻能種植10萬株玉米。按照一株玉米產一個玉米棒,一個玉米棒產3兩玉米算,這一垧地就比傳統的種植方法多收穫了1.8萬斤的玉米,達到了3萬斤。

沈德福說,他把這種種植方法,起名叫做平播拐種。平播拐種的種植方式,能夠更加省時間,因為斜面和豎面都成行成列,顯得也比以往的種植方式更加的通風透氣,這都是能夠促進農作物生長的好事情。

他還在所在地,選用了以前農民都扔掉的,不種的,屬於農民口中的那種:不能打糧的,兔子不拉屎的貧瘠風剝地上做試驗,保守估計,用平播拐種的種植方式,玉米每垧地用肥需比傳統種植法多2成肥料。但是收成會估計在3萬斤以上,3萬2千斤左右,增產很可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lZTOm4BMH2_cNUg7Y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