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元信息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0-04-22     同花順財經

普元信息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一)公司經營概況

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始終以幫助用戶不斷提升IT應用基礎架構能力為核心目標。公司長期專注於軟體基礎平台領域技術創新並緊跟新技術發展方向,持續為用戶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軟體基礎平台產品和技術方案。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擁有的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SOA集成平台系列產品與技術,已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上千個大型、關鍵項目中,成為用戶廣泛接受的、具有競爭力的國產軟體基礎平台專業品牌。

2019年12月,公司迎來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啟了公司發展的新階段。以上市為契機,公司將繼續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公司技術和產品優勢,拓展行業領域市場,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報告期內,公司各項業務保持穩健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果。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597.8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為5,027.4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7%;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108,845.37萬元,較期初增長176.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96,282.22萬元,較期初增長246.34%。

(二)報告期內具體經營成果

1、業務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各業務線均實現顯著增長

(1)雲應用平台業務

2019年公司雲應用平台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103.8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47%。

2019年,公司相繼發布了兩款雲應用平台旗艦產品新版本——普元微服務應用平台產品V5和普元開發運維一體化平台軟體DevOpsV5.5。其中,普元微服務應用平台V5版本採用全新的微服務架構,支撐企業大規模分布式架構應用,提升分布式應用的工程實施效率、降低實施成本。普元開發運維一體化平台軟體DevOpsV5.5版本,通過與AI技術的結合,在在線協作、安全、智能運維方面進行了核心改造與升級,該產品入選了2019年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並先後榮獲了「2019年度中國工業數字化優秀產品」、「2019運維行業年度極具影響力產品」等多個獎項。

市場拓展方面,公司雲應用平台業務在保持較快增長的基礎上,2019年還成功支撐了金融、電信領域多個大型客戶核心應用。其中,開發運維一體化平台軟體DevOps支撐了多家銀行、電信核心系統建設,完善的IT交付流水線與卓越的自動化部署能力實現核心系統一鍵式發布,幫助客戶打造自動化的IT交付流水線,提升客戶IT交付的工程化能力,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以雲流程平台產品為核心的技術方案支撐了某大型電信運營商統一流程應用,實現了運營商集團流程類應用的集約化能力,快速滿足企業多變的業務需求。公司雲應用平台業務的不斷深入拓展,為多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國產化基礎平台架構解決方案。

(2)大數據中台業務

2019年公司大數據中台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000.4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25%。

公司大數據中台業務主要圍繞數據交換與服務展開,包括數據採集、開發設計、數據治理及共享一體化等,重點關注數據的質量管理以及數據如何安全共享。報告期內,公司先後發布了大數據服務共享平台DSPV6.0LA版本(有限發布版本)、大數據集成交換平台DIV7.0GA版本(全面發布版本)等產品,上述產品引入了新一代的數據集成引擎技術、建立了完善的數據共享服務支持場景,能夠滿足客戶數據平台一站式建設的需求。公司連續四年被評為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也是IDC中國數據智能化治理創新者、數據中台領域創新企業。此外,普元數據資產管理平台(PrimetonDGP)榮獲2019星河獎「優秀大數據產品獎」,公司數據共享平台軟體V6進入了2019年上海市創新產品推薦目錄。

市場方面,公司大數據中台產品已廣泛應用在電信、公安、政務、保險行業。其中,基於普元元數據產品的數據資產管理系統在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得到成功應用,為城市級數據中心及大數據資源平台提供賦能,有效支撐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兩張網建設。該案例經驗得到有效運用和推廣,公司先後承擔了蘇州工業園區大數據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大數據中心、上海市青浦區大數據中心等多個大數據項目,有力地支持了政務領域的一網通辦能力,助力實現數字化政府轉型。

(3)SOA集成平台業務

2019年公司SOA集成平台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721.5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0%。

公司SOA集成平台業務是以SOA應用平台EOS、流程平台BPS、企業服務總線ESB、應用伺服器PAS等基礎中間件平台產品為核心發展起來的,產品標準化程度相對更高,主要通過建立應用軟體開發標準與規範,提供高效應用開發環境和工具,幫助用戶解決業務跨部門、跨企業的互聯互通問題,提高應用軟體研發效率,降低軟體維護成本。

針對SOA集成平台業務,2019年主要發布企業服務總線ESBV6.7GA版本(全面發布版本),在原有的服務總線基礎上,拓展APIGateway新的客戶業務場景,拓寬產品業務服務範圍;發布SOA應用平台EOSV7.6.5版本,在容器環境支撐、RestfulAPI發布進行了技術提升,持續滿足企業對新技術的變革需求。

市場方面,報告期內公司SOA集成平台業務扭轉了下降趨勢,較上年同期實現了增長,覆蓋了金融、能源、政務等行業大型用戶業務流程的配置、應用系統的集成等方面,使得用戶更敏捷地響應業務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開發環境和工具。

2、穩步推進國產化替代工作

作為國內軟體基礎平台領域專業廠商,公司致力於為用戶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產軟體基礎平台產品與技術,在與國際廠商的長期競爭中不斷積累競爭優勢,成功進入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等多個行業領域,市場應用廣泛、客戶優勢顯著,擁有較好的國產化替代基礎。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覆蓋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和SOA集成平台的全系列共計27款產品完成了123項國產化產品適配和互認證工作,其中包括飛騰、龍芯、華為鯤鵬等晶片產品,中標麒麟、銀河麒麟等作業系統產品,以及華為高斯、人大金倉、達夢、南大通用、神舟通用等資料庫產品,全面的產品適配及互認工作為下一步國產化推進提供了基礎保障。

此外,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報告期內公司與華為的合作更加深入展開。2019年公司獲得華為優選級認證服務解決方案夥伴(CSSP)認證,多款產品通過了華為自有資料庫、作業系統的兼容性認證。近年來,公司與華為在聯合解決方案領域不斷深化合作,雙方將進一步構建能力互補的、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生態合作關係,以快速響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3、跟進前沿技術發展、參與多項標準制定

為建立前沿技術優勢,幫助客戶持續應對新技術環境下的數字化轉型挑戰,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在微服務架構、移動平台、DevOps等與人工智慧新技術結合方向加大投入;同時,公司還對RPA(RoboticProcessAutomation)技術方向進行了預研投入,探索自動化技術、人工智慧(Tensorflow)與流程產品相結合的場景進行產品研發,並已成功應用於某大型地產集團共享財務機器人信息系統技術開發及服務項目。2019年,公司的「人工智慧驅動的軟體開發」技術方案被中國信息商會人工智慧分會評為「2018年度AI賦能金融創新應用明星」,並榮獲中國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明星一等獎,公司的「基於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方案被評為「2018年度AI賦能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明星」,並榮獲中國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明星三等獎。

2019年,公司共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件、提交發明專利申請30件(含1件PCT國際專利申請),上述授權專利及專利申請均屬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技術領域,體現了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此外,憑藉領先的創新研發與技術實力,報告期內公司還積極參與多項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包括作為全國信標委雲計算標準工作組成員,參編《信息技術雲計算邊緣雲計算通用技術要求》;作為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全權會員,參與《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4.0》的編寫工作等。

4、持續加強內部管理與人力資源建設

在經營理念上,公司一直高度重視規範、高效管理體系的建設工作。為更進一步激發公司的經營活力、釋放員工潛能,公司建立了以事業群為業務驅動力、以研發部門為技術發展力、以管理部門為支撐力的扁平化組織管理體系,並結合「阿米巴」經營理念和公司自身業務特色,自主研發了全面滿足公司業務經營和內控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統——阿米加系統。

該系統包括項目管理、工時管理、費用管理、採購管理、合同管理、收入確認、預算與核算等多個業務模塊,公司各級經營負責人、一線員工均可掌握不同權限下的業務和經營數據,打通了業務端、後台管理部門的溝通渠道。阿米加系統為公司在降本增效、內控合規以及提升經營決策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公司高效、規範經營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報告期內,公司通過諮詢、產品、定製服務等方式為多家客戶建設了規範、高效的阿米加管理系統,實現了價值輸出。

作為基礎研髮型企業,人力資源是公司最主要的資源,也是支撐公司各項業務開展的最基本構成。2019年,公司繼續秉承「合作共贏、創造價值、誠實尊重、超越自我」的價值觀,著重打造與業務發展匹配的員工能力建設,支撐公司業務可持續性發展。公司根據不同行業的業務模式,搭建了與職位體系匹配的任職資格體系,明確技術、銷售、管理等多個職位序列、不同職位級別的任職標準,以及職級晉升的認證、評審、激勵等配套的管理辦法和執行流程,為員工打通了職業發展的雙通道,促進員工主動完善自身知識技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5、品牌建設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本著「開放共享」的技術理念,先後參加了中國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大會、2019大數據產業峰會、2019DevOps國際峰會、2019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BDTC大數據技術大會、第27屆中國國際金融展等相關技術和行業活動共計24場,持續分享公司最新產品成果與技術實踐。

針對微服務、DevOps等技術領域,公司主要通過社群平台傳播技術理念和公司技術品牌,在廣泛的專業技術群體中,持續建立對公司的技術品牌認知,促進產品銷售,不斷擴大公司品牌影響力。

二、風險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風險

(二)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風險

(三)核心競爭力風險

1、技術升級疊代不能持續保持產品技術創新的風險

作為軟體基礎平台提供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及時、高效地進行技術更新與產品升級,以滿足客戶不斷升級的需求。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深入發展,軟體基礎平台相關技術升級疊代加快,公司必須儘可能準確地把握新技術發展動向和趨勢,將前沿技術與公司現有技術平台、核心產品有效結合。若公司未能及時把握或結合技術發展趨勢,將可能面臨核心技術落後、產品升級疊代滯後和創新能力不足的風險。

2、高端技術人才相對不足的風險

軟體基礎平台領域屬於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行業,軟體基礎平台研發、交付均需以技術人員尤其是高端技術人才為支撐。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業務規模的擴張,若公司不能保持高端技術人才資源儲備,並持續吸納高端技術人才的加入,則公司產品系列、研發進度、交付效率等可能受到高端技術人才相對不足的制約。

(四)經營風險

1、收入季節性波動和前三季度可能存在虧損的風險

公司主要客戶分布於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業等行業領域。基於預算管理制度的特點,主要客戶通常在每年年底編制下一年IT預算,次年上半年啟動項目,年中採購、年末驗收和付款。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受客戶預算制度和預算執行的影響呈現季節性波動,一般為上半年確認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較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確認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較多。

公司收入存在顯著的季節性波動,前三季度通常存在虧損的情況,不宜以單季度或半年度數據推測公司全年經營業績情況。

2、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人員規模持續增加,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公司人員規模尤其是高端技術人員數量將進一步增加。社會用工成本尤其是軟體技術人員用工成本的上升,將導致公司整體人力成本持續增加,綜合毛利率下降,對未來經營管理和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響。

(五)行業風險

隨著軟體國產化及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推進,軟體基礎平台市場穩步增長,行業內原有競爭對手的規模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同時市場新進入的競爭者逐步增加,在不同的業務領域公司將面對不同的競爭對手。若公司不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滿足客戶需求的變化,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客戶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增強實力,則未來將面臨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六)宏觀環境風險

1、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加重,對國內、全球的宏觀經濟預計會產生較大影響。公司業務可能會受疫情影響而導致部分客戶延遲開展項目、或延遲進行招投標程序、或縮減相關預算等,從而對公司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積極應對其對本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產生的不利影響。

2、稅收優惠政策變動的風險

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如果國家對軟體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或者公司無法持續符合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無法通過其備案或認定,則公司無法享受按10%或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將會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行業政策變動的影響

公司所處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受到了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勵,國家在財政、稅收、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眾多具體的政策,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使得公司在國家政策背景下受益。如果相關政策變動對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將會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七)存托憑證相關風險

(八)其他重大風險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詳見本節「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詳見「第三節公司業務概要」的「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經營模式、行業情況及研發情況說明」的「(三)所處行業情況」。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戰略是面向國民經濟關鍵領域,為用戶提供體系完整、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軟體基礎平台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關鍵領域用戶實現軟體基礎平台國產化,促進國家信息安全。公司通過打造優秀團隊、持續技術創新和優質的服務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推動可持續的經營和財務表現。

為順利實現發展戰略目標,未來公司將繼續專注於軟體基礎平台領域,並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變化,持續提升技術研發水平,加大專業化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產品線,幫助用戶更加適應新技術環境下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同時,公司將繼續深化「標準產品+平台定製+應用開發」的業務模式,拓展營銷和服務的覆蓋區域及行業應用領域,為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三)經營計劃

公司將繼續秉承「助力用戶搭建自主可控軟體基礎平台架構、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理念,在技術研發、業務拓展、內部管理、品牌建設等多方面深入發展,促進公司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1、技術研發計劃

(1)繼續重點推進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領域技術發展

2020年,公司將結合募集資金項目建設,持續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領域研發水平,加大專業化人才培養力度和研發投入,進一步擴大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業務領域競爭優勢,幫助用戶更加適應新技術環境下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在雲應用平台領域,公司將通過提升產品在雲端的自助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軟體研發、運維效能,滿足應用雲化要求,加速業務創新。產品方面,公司將重點打造雲流程平台、開發運維一體化平台、容器雲平台、移動平台等產品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改進,並在RPA流程機器人、移動端UI智能開發領域進行技術預研與產品原型建設。

在大數據中台領域,公司將在原有系列產品基礎上,通過與大數據基礎組件的對接,增強系統數據安全管控水平,幫助客戶實現大數據內外流通與安全應用。產品方面,公司將發布新版本的數據共享發布平台、元數據平台等產品,著重提升數據整合、數據處理、數據發布的完整鏈路能力,提升數據關聯性的分析性能與準確性,打造企業數據一張圖能力;同時,公司還將在知識圖譜、數據網關等領域進行技術預研與產品原型建設。

(2)著重推進基礎中間件發展及國產化替代工作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信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信息技術體系的基石之一,國產基礎軟體的重要性日益突顯,軟體基礎平台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20年,公司將在原有SOA集成平台產品線基礎上,加大基礎中間件研發投入,推進基礎中間件重點產品升級、豐富基礎中間件產品組合,以更加適應國產化軟體生態建設要求。產品方面,公司將重點進行應用伺服器、數據集成平台、消息中間件等產品升級,兼容領域內最新國際標準,推進與國產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等產品的適配,打造更適應新業務場景的高性能、高可靠的拳頭產品,滿足應用軟體架構的升級需要。

2、市場拓展計劃

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對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將憑藉自身良好的技術基礎及產品優勢,加強底層平台技術與行業應用開發的融合,更好地支撐在重點行業平台及應用業務的持續創新與發展。2020年,公司將加大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等重點行業客戶的拓展力度,持續提升公司在重點行業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公司也將進一步加強營銷體系的地域輻射範圍,建立起以大區中心(上海、北京、廣州)為樞紐,直接覆蓋全國主要中心城市的兩級銷售網絡,提高對客戶需求的響應,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人均產值。

3、內部管理與人才建設計劃

隨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以及公司業務的拓展,公司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公司在戰略規劃制訂、內部流程控制、日常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公司將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嚴格控制費用支出,持續提升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為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發展提供管理保障。

同時,公司將持續提升人力資源建設水平,完善和改進公司的薪酬制度,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公司將加大人才培養和優秀人才的引進,對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關鍵崗位、素質和技能進行梳理,制定各關鍵崗位資源池建設計劃,採用外部引進、內部選拔等多種靈活的方式進行後備人才的培養,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專業人才團隊,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4、品牌建設計劃

2020年,公司將繼續秉承創新的內容營銷與品牌傳播理念,以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成果為核心內容,籌劃及參與更加精準、更具影響力的市場活動。公司將堅持合作共享的技術生態理念,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台、線上主題課程、行業市場會議、技術專題論壇等多元化載體和傳播渠道,聚合目標群體,形成私域營銷資源,不斷拓寬內容創造與傳播渠道,對專業受眾群體形成紮實的技術影響力,培育和孵化潛在的業務機會,為公司的業務拓展打造紮實的品牌認知基礎。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核心競爭力分析

1、研發優勢

在研發模式與體系化管理方面,公司自成立之初即對標國際先進的研發和產品管理機制,公司融合IPD等業界主流的產品管理與研發過程實踐模型,建立了自身獨特的iPALM研發體系。該模式貫穿了從市場分析、技術預研、產品規劃、產品研發到產品維護的產品管理全生命周期,並已應用於公司全部產品與技術研發。公司2012年即通過了軟體開發過程成熟度CMMI5級認證,2019年7月,公司已連續第2次成功通過CMMI5級認證的複審認定;CMMI系國際公認的衡量軟體開發過程成熟度和過程規範性評估標準,連續獲得該體系最高等級CMMI5級認證,表明公司研發管理有效性、過程規範性得到持續認可。同時,公司也於2019年連續第2次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複審認定。CMMI5和ISO9001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公司研發體系持續改進、研發質量持續提升的重要保障。

在研發團隊方面,基於近20年持續專注於軟體基礎平台領域的技術與產品研發積累,公司積累和沉澱了一支經驗豐富、專業化的研發團隊,該團隊與公司業務端的交付與項目實施技術團隊有顯著的職責區分,他們並不承擔具體客戶項目實施與交付工作,而是專注於公司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SOA集成平台系列產品與核心技術的基礎研發,是公司產品與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石。公司高度重視研發投入,2017-2019年研發費用分別為4,515.37萬元、4,635.26萬元、5,510.96萬元,研發投入保持持續增長。

公司多次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高技術產業化、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與技術改造、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上海市「科教興市」等重大專項的研發與產業化任務。2019年1月,根據國家發改委「發改高技[2019]第36號文」,公司技術研發中心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多部委聯合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研發綜合實力獲得國家級認可。公司還曾參與SCA/SDO兩項重要SOA國際技術規範的制定,截至報告期末已參與11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是國內技術標準的重要制定者之一。

2、產品優勢

完善的平台技術產品化能力、快速的產品更新疊代能力,是公司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經過十餘年軟體產品研發經驗和客戶平台定製實施經驗的積累,公司形成了體系化、組件化的平台產品化能力。通過標準化產品結構與使用場景,提高產品化程度;通過基於技術平台和業務組件,分離技術與業務問題,降低研發複雜度;通過組件化方式建立復用,保證產品的快速組裝與集成,提升產品的演進速度。

同時,公司緊跟新技術發展趨勢,發展形成了SOA集成平台、雲應用平台、大數據中台三大業務線的豐富產品組合,體系完整、技術先進,其性能、成熟度和安全性已在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諸多大型、關鍵項目中得到驗證,在技術域寬度與產品組合的豐富程度方面,擁有與國外品牌主流產品比肩的技術實力。

3、平台定製實施及服務支持優勢

國內金融、電信、政務等行業領域內的大中型用戶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軟體基礎平台,通常會有較多基礎平台建設的個性化、定製化需求。公司結合多年的平台建設經驗以及對相關行業的深入理解,以賦能方式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平台產品定製及實施服務,在與國際廠商的競爭中形成了差異化優勢。同時,公司基於多年的定製項目開發實施經驗,形成了完善的項目實施工程方法論體系,按照項目類型、項目複雜度、技術難度等維度匹配項目實施方式,能夠快速形成項目開發方案和實施路線圖,有效提升項目實施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此外,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設立了服務支持機構,通過完善的組織、高效的流程和專業的服務團隊來支撐客戶的本地化服務需求。公司通過在線服務、電話熱線、駐地人員訪問、定期巡檢等多種方式對本地客戶的服務需求做出及時響應,從而對客戶需求做到快速專業的技術支持。

4、客戶優勢

(1)行業覆蓋廣泛、品牌認可度高

公司自主研發的軟體基礎平台產品和技術方案在與國際品牌的長期競爭中,成功進入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等多個行業領域,在技術先進性、性能優越性、產品成熟度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各行業逾千家大中型用戶的認可,在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金融領域,公司產品已深入應用於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農商行、農信社等在內的各類銀行,以及金融管理機構、金融類交易所、保險、基金、證券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電信領域,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客戶已覆蓋中國移動總部及上海、廣東、安徽、雲南等23個省,中國聯通總部及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27個省,中國電信總部及廣東、重慶、江蘇、江西等27個省;在政務領域,公司的統一架構平台、數據治理、數據交換、流程管理等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應用於各級政府政務管理、公共安全、一網通辦等領域,助力用戶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能力;在能源領域,公司擁有電力、石油、燃氣等細分行業的大型企業用戶;此外,公司還在製造、航空、教育、房地產等多個行業領域擁有較多大中型企業用戶。公司軟體基礎平台的品牌接受度、行業輻射度呈現越來越廣泛的趨勢。

(2)優勢行業突出、客戶粘性強

公司豐富的產品組合及有競爭力的產品性能,使得公司能夠持續為大中型客戶提供基礎平台技術解決方案,在金融、電信、政務、能源、製造等行業,均有較多與公司持續合作超過5年以上的大中型用戶。特別是在基礎軟體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金融、電信領域,國外廠商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公司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大量的案例積累,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受到金融、電信客戶長期信賴的國產基礎軟體品牌。金融、電信領域已是公司基礎平台產品與技術應用的顯著優勢行業,2019年公司金融、電信行業的收入為22,997.30萬元,占總營業收入比例為58.08%。

(二)報告期內發生的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事件、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6woXEBiuFnsJQVER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