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企業儒學是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與發展,為儒學在當代的復興拓展了新的領域。究竟什麼是企業儒學?企業儒學有哪些基本原理?企業儒學與西方企業管理理論有什麼不同?什麼樣的企業家才稱得上儒商?圍繞這些問題,本報採訪了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全國新儒商團體聯席會議秘書長黎紅雷。
原文:企業儒學:儒家思想的現代轉化
訪談 | 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全國新儒商團體聯席會議秘書長 黎紅雷
圖片 |網絡
本報
企業儒學是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與發展,它將儒家的治國理念轉化為現代企業的治理哲學,為儒學在當代的復興開拓了新的途徑。最初,是什麼觸動您將儒家思想轉化為現代企業管理智慧的?
這不得不提到兩次經歷。一次是在1987年,我以中山大學哲學系講師的身份在職攻讀中國哲學博士,接觸到了當時正在興起的「企業文化」思潮。我了解到日本企業「社風」的思想根源來自中國儒家的「德風」文化。一個古老的儒家思想傳統竟然可以轉化成最新潮的企業管理理論,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曾經在造紙廠工作了近八年,對企業還是比較熟悉的,因此產生了將儒家思想系統轉化成現代企業管理智慧的研究思路,最終完成了博士論文《儒家管理哲學》。另一次是在2013年,我應邀前往哈佛大學講學,期間,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企業家精神研究中心主任羅伯茨教授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的企業家,特別是改革開放早期的民營企業家,在創業時基本上沒受過現代管理科學的教育,沒讀過MBA或EMBA,他們靠什麼辦企業?對此,我回答,就是幾千年來影響中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回國後,我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家學習和踐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特別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實踐,撰寫了《儒家商道智慧》一書。
黎紅雷
本報
您在《儒家商道智慧》一書中首次提出了「企業儒學」的概念,在您看來,什麼是「企業儒學」?企業儒學有哪些基本原理?
就學科定位而言,企業儒學是當代儒學發展的一個新領域,也是當代企業理論的一個中國化表述;就理論形態而言,企業儒學是對千年儒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也是對百年企業理論的創新性發展;就實踐基礎而言,企業儒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概括與總結,是新儒商企業治理智慧的結晶。因此,企業儒學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它是當代儒學活力的體現,對列文森所謂「儒學走進博物館」的論斷提出了有理有據的證偽;第二,它是當代治理理論的拓展,對「全球治理理論」進行了微觀層面的補充;第三,它是當代工商文明的建構,對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研究展示了儒家倫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參照系。概括來講,企業儒學的基本原理有三條原則。第一,天人合一的精神信仰,包括敬畏天道的信仰根源、孝親法祖的信仰依據、愛人惜物的信仰實踐;第二,德禮合一的管理文化,包括道之以德的人文教化、齊之以禮的制度規範、以道御術的運作方式;第三,義利合一的經營哲學,包括以義致利的經營目標、成己成物的經營途徑、誠信為本的經營倫理。
黎紅雷
本報
儒商自古有之,孔子大弟子子貢與陶朱公范蠡被後人尊為「儒商鼻祖」。到了明清時期,先後湧現出一個被時人明確稱為「儒賈」「儒商」的社會階層。而「新儒商」將傳統的儒商文化揚棄繼承,賦予了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在您看來,「新儒商」與「傳統儒商」有什麼區別?
在學者們看來,傳統儒商是具有以儒家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底蘊,關愛親友、孤弱,熱心鄉里和社會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與賈業的統一和良性互動,具有厚重文化底蘊的工商業者。與傳統儒商不同,新儒商是自覺地將儒學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企業治理實踐的現代企業家。其中包含了以下三層意思。第一,新儒商是現代的工商企業家,而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商賈」;第二,新儒商是現代企業的「治理能人」,而不僅是熱心社會公益之事的「慈善好人」;第三,新儒商是當代新工商文明的創造者,而不僅是傳統儒家文化的繼承者。如果說傳統儒商是「倫理型儒商」,那麼新儒商就是「治理型儒商」。
黎紅雷
本報
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西方的企業理論得到廣泛的學習、借鑑和應用。您認為,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企業儒學與西方企業管理理論有什麼不同?
在現代企業中,西方的企業理論講「管理」,著眼的是解決企業運作中的具體問題之「術」;而東方的企業儒學則強調「治理」,探求的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長治久安之「道」。新儒商的企業治理智慧將「道」與「術」相結合,其基本精神是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御術。比如,企業儒學融入企業管理的理念主要有,第一,擬家庭化的組織理念,包括親如一家的組織氛圍、教以人倫的組織教化、和則多力的組織目標;第二,修己治人的領導理念,包括修己以敬的領導修養、修己安人的領導過程、修己安眾的領導效果;第三,德才兼備的用人理念,包括立德樹人的育人措施、明哲善察的知人方法、任賢使能的用人原則。再如,企業儒學融入企業經營的思維主要有,第一,和合共生的戰略思維,包括和而時中的戰略決策、合作共贏的戰略舉措、生生不息的戰略目標;第二,博濟天下的責任思維,包括導人為善的企業責任、泛愛大眾的社會責任、萬物一體的自然責任;第三,創業垂統的傳承思維,包括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日新又新的創新精神、博厚悠遠的傳承精神等。可見,企業儒學的治理智慧超越了西方經典的企業理論,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黎紅雷
本報
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與普及,應該說現在的中國企業家基本都知道「儒商」這個概念了。大多數企業家正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努力踐行儒家商道。那麼,什麼樣的企業家才稱得上儒商?
當代中國的企業家正在逐步走上儒商的發展之路,目前各地的儒商組織(包括儒商會、儒商研究院、儒商書院等)紛紛建立,各種儒商論壇紛紛召開,儒商事業正在蓬勃開展。為適應這一趨勢,博鰲儒商論壇攜手博鰲儒商榜組委會先後徵求了海內外一百多位學者以及上千位企業家的意見,組織編寫了「博鰲儒商榜評估體系」,目的是讓企業家在學儒商、做儒商的過程中有個參考和借鑑。其中最核心的評價標準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德以治企,踐行儒學「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理念,德啟善根,教化員工;禮定規矩,制度嚴明;法服人心,賞罰得當。第二,義以生利,踐行儒學「義以生利,利以平民」的理念,生財有道,依法經營;按章納稅,提供就業;滿足需求,導人向善。第三,信以立世,踐行儒學「內誠於心,外信於人」的理念,言行一致,表里合一;口碑營銷,樹立品牌;合作發展,共生共贏。第四,智以創業,踐行儒學「智者不惑」的理念,善抓商機,與時俱進;崇尚智慧,學習成長;基業長青,永續經營。第五,仁以愛人,踐行儒學「仁者不憂」的理念,關愛員工,共享財富;關愛顧客,服務大眾;公益慈善,綠色環保。第六,勇以擔當,踐行儒學「勇者不懼」的理念,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努力拚搏,自強不息;承擔責任,傳播文明。總之,這樣一套儒商榜評價標準以儒學的「德、義、信、智、仁、勇」六個基本概念作為結構框架,涵蓋了現代企業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企業的組織形態、教化哲學、管理文化、經營理念、品牌觀念、領導方式、戰略智慧、責任意識等方面,為當代企業家運用儒家商道治理企業提供了一條便利可行的操作途徑和一套嚴謹規範的評價體系。
黎紅雷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1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視域 | 新儒學:為中國現代性的培育提供儒家方案
社科成果 | 鼓勵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