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一年後的上海終端:倒閉、被勒索、跑路,轉不出去的門店

2023-09-27     快消

原標題:解封一年後的上海終端:倒閉、被勒索、跑路,轉不出去的門店

文丨關三

「今年十月份,整個快消行業的經銷商倉庫都會爆雷。」

跟某快消同行討論2023年的行業現狀時,對方說到:今年行業的業績增長,都增長到經銷商倉庫里了。很簡單,你看一下整個終端的情況就知道了。終端門店倒閉的倒閉,不賣貨的不賣貨,拿什麼增長?只能增長到經銷商倉庫了。

於是,在十月之前的一個月,跟幾個業務兄弟走訪了一下上海的終端門店,從目前看到的情況而言,確實不是很理想。

死於房租

在業務員小吳負責的片區,過去半年時間倒閉了20餘家門店,上個月倒閉了4家。與小吳類似的幾個業務員負責的片區基本上每個月倒閉的數量也在3-5家。用他們的話說,這一個月倒閉的數量基本上相當於過去一年倒閉的數字。

而倒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疫情過後房東們猛漲的房租。「都說疫情中給減免房租,那個中獎機率少之又少,百不存一吧。」在一切回歸後,房租的價格也就回來了。而房東們漲房租也會有一定的小套路,他會看你的門店生意如何,如果門店生意還可以,他們就會大幅度的漲,如果門店生意不好,就小幅度漲。但無論大幅度還是小幅度,一定是要漲的。

原來3萬一個月的房租,現在漲到4.8萬一個月,一年漲了20來萬,這個錢真的掙不出來,即使掙出來也是完全給房東打工。而這個位於普陀區的門店面積不過60多平方米。而房東們之所以敢喊出這樣的價格,就是看門店生意不錯、你捨不得把這個生意轉讓出去。

這些生意還不錯的門店,大多是在疫情過程中依然保持「公平交易」,平價賣貨,偶爾還給周邊社區捐贈一下。在談到當初怎麼給周邊社區送貨配貨,店老闆老於臉上還有著那種做英雄的驕傲感。談到一些同行,趁著疫情期間大發國難財,也是一臉的鄙夷。

對於這兩種情況,周邊的消費者是用自己的錢包來投票的,那些發國難財的門店生意一落千丈。而那些做平價買賣的,生意都比較紅火,只是消費者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好意成了房東漲房租的理由。也就是無論你在疫情中是昧了良心,還是真有良心,結局都差不多——倒閉。

其實,在店老闆老於看來,所謂的生意還好,也只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已經找不回當年的人流量了。無論是社區門店還是工廠門店,都無法避免的事實就是周圍的人流量肉眼可見的減少。從晚上的燈光就能看到社區人的稀少。而停工的工廠也不知放假到什麼時候。

小吳說自己的一個大客戶原來一次能拿100件,現在只能拿40件。原來一個月的任務,可能跑了幾家大客戶也就完成了。如今把片區的門店都跑完了,任務都完不成。一邊是門店倒閉數在增長,下貨量在降低,另一邊是公司的任務在增長。

而最讓小吳無奈的就是這些門店都是直接倒閉,完全沒有人接手。因為轉讓不出去。小吳片區就有這樣一家叫興福隆的門店。面積1000多平方米,這個老闆的房租到沒有漲,但是老闆算了一下自己每個月的利潤,發完員工的工資,交完房租基本沒剩餘。一年房租360萬,老闆掛牌價400萬,掛了半年多都沒轉出去——這多出的40萬是門店裡所有的貨物打包價。

終端門店的房租基本上是靠香煙的銷售來保證,其它商品的銷售、陳列費等就是保證店裡的其它開支,如人員的工資等支出。近年的香煙銷售中「煙證」監管的越來越嚴。疫情後基本就不給店老闆提煙證的等級。也就是原來銷售多少香煙現在還是多少——一面是香煙銷售收入固定,一邊是漲的房租,這是一塊肉眼可見的差距。

而對房東來講,他們暴漲房租後也不見得房子能租出去。比如,一家叫福瑪特的新開門店,其前身房租39萬一年,生意非常紅火。之後房東暴漲到79萬元。遲遲租不出去,而後把原來門店切出20平米,要租給勞務市場做個中介門店。相對的,福瑪特生意相較於以往,也是肉眼可見的差。用小吳的話說,福瑪特前身一個月能下30件,現在福瑪特一個月10件都賣不動。因為周邊的人都知道房東房租漲40萬,所以就不來了。

對於更多的門店來講,自己的合同還有長則兩年短則一年就到期,等待他們的必然是下一份合同房租的暴漲。大部分終端門店的合同是一簽五年,誰也不知道未來五年人員的回流程度能否支撐起自己的房租。

傷了業務

那些倒閉和沒倒閉的門店都給了業務員深深「一刀」。

可能過去干十幾年的業務員,你身上也就一兩單門店沒結帳跑路。而今年幾乎每個終端業務身上都有四五家門店沒結出來的帳,小李說自己身上有個七八千的欠款。在我們走的其中一家門店就是拖欠了兩三個月的帳款。而這家門店我們稱之為B門店,其實已經是要跑第二次了。

因為B門店的前身還叫B門店,只是當時經營的老闆是現在B門店的哥哥。「現如今在上海這樣的門店比以往翻了幾倍,就是前一個門店老闆跑路,而後轉讓給其七大姑八大姨。門店還是那個門店,但帳卻不認了。而接盤的人似乎也沒打算好好經營下去,依然是結帳拖欠。」

用業務員小李的話說,通常這樣的門店都是生意比較好的,並且合同也都簽的是現結,可就是不結。以往業務交接,終端門店都是認單子不認人的,可如今卻變了風向,門店直接說:你是誰,我又沒跟你做生意。

對業務員來講,身上欠的單子多了,只能離職。「就業務員那點提成,咋結這些欠帳,只能一個月的工資不要了」小李說,自己的某個同事就是這樣,外面欠帳1萬2千多,只能不幹了。而小李說自己區域有個大姐比較猛,某個門店欠她兩萬多欠款,她聯合各個廠家的業務,讓每個人出300元,剩餘的她出,而後起訴門店的老闆,這才把錢要回來。

現在,業務也都聰明,在終端門店一是不壓貨、二是把貨都拆開,這樣門店想跑,裝貨也不方便。「錢要不回來,至少要回點貨,少損失一點是一點」。對於業務來講,原來可以壓十件二十件貨的,現在都是兩三件的送,保證排面有貨,庫存有沒有就無所謂了。

這樣經銷商的貨就又少出不少——雖然本身上海的門店就是以庫存少著稱,畢竟寸土寸金的上海,有點空間都要擺貨賣,如今是本就少的庫存更少了。

我跟小李去B門店看了下排面,而後問店員老闆在嗎?給到的答覆說是下午3-4點可能在,你們下午再來。在過去兩個多月里,小李一直被這樣的話術「忽悠」著。次次白跑,電話當然是從來沒接過。

業務不好過,門店終端更不好過,它們面對著兩個「勒索」、一個威脅。

第一個勒索就是平台的流量勒索。

在上海,有很多的便利店是為餓了麼、美團們準備的。消費者在平台點貨,便利店配送。所以,就有很多專門服務網際網路平台的「小店」,對於這些平台就是你花錢買了流量,你的單數就能上去,如果你不花錢買流量,那你的單數是肉眼可見的下滑。一個數據是:你買流量,基本上1300單一個月;你不買流量,這個數字就會下滑到300單,基本上就是給平台打工。據某便利店的反饋,房東也會在網上看他們的訂單數,決定給不給漲房租。

一家叫007的便利店,就是被房東漲房租逼的搬到了新地方。

另一個勒索就是所謂的「職業打假人」,在這邊叫「打手」。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一些職業的碰瓷消費者,拿一些過期的貨擺在門店,而後再由別的人來購買,或者乾脆就自己購買。投訴到工商局。而工商局給出的解決方式就是讓店老闆跟投訴者聯繫,轉帳給對方。與王海這種有點技術含量的打假人不同,「打手們」完全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自己帶貨或是把你的貨藏起來,等要過期再來買。

這樣的「打手」,多是年輕人,團伙性作案。對於這些「打手」工商局也沒有辦法處理,只能讓店家花錢消災。工商局的相關人員也被這群人搞的煩不勝煩,只能對商家說:要的多了就不用理他們,如果少了可以給。

據傳,嘉定的封濱那片的門店每家被搞過三次。算筆帳,他們勒索十家成功三家,一家基本要給400元,加起來就1200元。這樣的團伙,顯然數量不止如此。所以在快消人眼裡,那些門店是銷量,在「打手」眼裡,就是待宰的肥羊。

另一個威脅就是零食店、折扣店、平台上經常出現的特價。上海雖然沒有零食很忙,但也有一掃光零食等,至於折扣店,好特賣在上海的生意爆火。拼多多上的特價產品也是層出不窮。這些都威脅著線下門店的生意。

無論是跟小吳還是小李或者其它業務,他們當天的業績都沒完成。希望不是我「妨」的。當然我看到的還是片面的,或是一些微觀真實的層面,希望未來一切安好。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出現的店名及人名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ede9382684ed2ea5a10c135e5ea5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