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發射失敗但輿論評價積極,SpaceX的秘訣是什麼?

2023-05-05     看航空

原標題:「星艦」發射失敗但輿論評價積極,SpaceX的秘訣是什麼?

北京時間4月2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SpaceX) 公司發射其超重推進級-「星艦」(Starship)組合體飛行試驗任務。組合體點火起飛後,多台發動機在飛行中出現工作異常,速度、高度嚴重偏離飛行剖面,飛行約239秒後,箭體爆炸解體。

「星艦」組合體發射

對於此次失敗,SpaceX公司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平台發布狀態表示:

「這次發射令人興奮,過去幾個月我學到了很多。」

隨後,包括《中國航天報》、中國宇航學會在內的多家專業媒體與組織發布了技術解析文章。

整體來說,雖然此次「星艦」發射失敗,但是全球航天業界對此的輿論評價相當正面。

失敗原因初步明確

SpaceX公司的組合體「星艦」由超重推進級(Super Heavy Booster)和「星艦」飛船(Starship)組成,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箭,也是第一種兩級都能回收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全組合體高度119米,起飛質量達到5000噸左右,最大起飛推力達到7260噸。

星艦完全體

發射當天,「星艦」組合體進入發射流程後,由於檢測到推進劑貯箱的增壓問題,在發射前40秒一度暫停發射流程。

在點火起飛過程中,「星艦」組合體的地面發射台出現了極為嚴重的破損,多台發動機工作狀態異常;飛行速度和高度偏離飛行剖面,並出現了飛行姿態嚴重失穩發散的情況,最終在飛行約239秒後爆炸解體。

爆炸解體的星艦

SpaceX公司已經公開了「星艦」組合體發射失敗的初步原因——超重推進級的動力系統故障是導致發射失敗的直接原因。

超重推進級採用了33台大推力全流量補燃液氧甲烷發動機,外圈20台為固定發動機,僅提供推力;內、中圈13台為搖擺發動機,同時負責飛行姿態控制。

在飛行過程中,不僅內外圈的多台發動機先後出現推力異常、停止工作;還出現了液氧大量快速泄露、火箭失去姿態控制能力的現象。

「星艦」多個發動機停止工作,噴流異常。

這種情況並非不可預見:

作為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超重推進級在發射過程中,發動機遭遇的工作環境惡劣程度是前所未見的,即使是SpaceX公司也缺乏對應的工程經驗,無論是從受力、受熱、噪聲振動哪個要素來看,都是如此。

僅此一點,就有可能導致部分發動機無法正常工作、推進劑相關的管道閥門破損。

「星艦」發射台在發射前後的對比。可以發現發射台基座幾乎被掏空,數量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和土壤在火箭噴流的衝擊下,拋飛到四周幾公里的範圍內。

這種工程經驗的欠缺,同時體現在了火箭發射台上。SpaceX公司出現了一個嚴重誤判:認為其已有的無導流槽發射台不需要額外強化,足以安全支持一次「星艦」組合體的發射。

最終,發射台下方的地面遭遇了極為嚴重的破壞,發射台基座破損後的殘骸碎片飛濺範圍達到數百米,並破壞了部分周邊設施和車輛。

目前事故調查中還無法排除一種可能:「星艦」組合體的動力系統故障中,發射台碎片的撞擊破壞也可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要素。

不過, 雖然「星艦」組合體發射失敗了,但大多數人對此次失敗相當寬容,並表示依然看好其未來前景。

也許對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次「星艦」組合體的發射失敗和此前數次試驗的失敗並沒有不同,畢竟SpaceX的火箭研發,尤其是「星艦」系列,歷來就是「一邊炸一邊發展」的。

而對於飛行器設計有更深認識的專業人士,則會分析此次發射中的積極因素,比如「星艦」組合體成功突破了最大動壓(Max-Q),並在姿態搖擺翻滾的極端不利情況下保持了箭體結構完整。

換個角度來說,目前SpaceX公司已經獲得了其它航天企業無法企及的輿論優勢。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種優勢已經成為SpaceX公司現在乃至未來發展的核心優勢之一。

為何人們如此包容SpaceX?

那麼,SpaceX公司在輿論中的底氣和優勢源自何處?

01

每發火箭承載任務有限,可替代性高

SpaceX公司突破傳統航天發展模式的一個關鍵觀念,就是通過火箭的低成本、大批量製造,實現快速疊代,在快速發展的前提下不斷突破。

當這種模式步入正軌、火箭製造形成規模以後,單個產品的損失並不會對整個項目產生難以替代的影響。

截至2023年4月19日,SpaceX公司的關注者所統計的「星艦」建造情況:灰色部分代表已建造。其中Booster 8已於2023年初報廢。

比如這次首次試射的「星艦」組合體,是由Booster 7號超重推進級和Ship 24號「星艦」飛船組成的。

就在它發射之前,已經進入實際建造階段的超重推進級已經排序到了15號,完成大部分甚至全部製造和部分測試的就有4枚。而「星艦」飛船的建造排序已經達到了34號。

在這種背景下,首枚「星艦」組合體的發射失敗並不能預示整個項目未來的失敗——況且此次發射失敗並非一無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下,」炸掉一枚火箭來換取經驗」,確實很划算。

02

長期公開公司信息,引發公眾共情

SpaceX公司不同於其它任何傳統航天企業的一點在於,其創始人馬斯克作為經驗豐富的網際網路創業者,非常擅長利用網際網路的信息傳播特性。

而SpaceX公司從創建伊始,就始終以網際網路為最主要的宣傳渠道,在它的產業布局的規劃中,這是非常核心的一點。

SpaceX公司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球直播工作情況,讓網友們 圍觀大棚、甚至露天焊接不鏽鋼大水桶的工作情況。這其實是SpaceX刻意設計的宣傳渠道。

在價值觀念和宣傳策略上,SpaceX公司並不避諱公開談論設計缺陷和發射失敗。不僅僅有SpaceX公司經常把失敗的、特別是爆炸視頻做成集錦,公開宣發,甚至馬斯克也經常在網上和網友討論各種技術方案,比如「星艦」飛船回收時,應該啟動幾台發動機接地。

很多關注SpaceX公司的人,熟悉SpaceX每一發編號的火箭個體。他們親眼看著某一枚火箭的主要結構如何被製造和裝配起來,與馬斯克討論過火箭設計——甚至可能建議被採納。這種極具參與感的」養成式「關注,使他們對SpaceX公司的火箭抱有特殊的親切和認同感,並成為SpaceX公司在輿論場上的忠實擁護者。

03

曾經歷質疑與攻擊,人們都愛戲劇感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創業早期,由於多枚火箭連續發射失敗,SpaceX公司在瀕臨破產的同時,經歷過極為艱難的輿論低谷階段。

從商業航天模式,到可回收火箭的技術路線,再到馬斯克個人的能力資質和品性,SpaceX公司一度面臨著主流社會的全面質疑和否定。

馬斯克談被阿姆斯特朗視為騙子的感受。

特別是馬斯克本人,他涉足航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幼崇拜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但阿姆斯特朗生前則公開稱馬斯克為騙子,這給SpaceX公司和馬斯克形成了極大的打擊和挫折。

隨著火箭回收技術路線的成熟和運營上的巨大成功,SpaceX公司完成了輿論上的戲劇性扭轉。這些創業早期的艱難經歷現在反而成了SpaceX公司在輿論上最值得誇耀的部分——畢竟,人們太愛這種充滿戲劇性的「反轉」劇情了。

輿論場優勢對其發展的影響

SpaceX公司的發展非常依賴於輿論優勢,其中有一些要素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有利於公司獲得投資者的青睞與巨額投資。

在政治上也好處多多,哪怕是面對」美國空軍+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對手組合,SpaceX也能打贏官司,拿到至關重要的官方發射任務訂單。

但從長遠看,優異的輿論場表現對於SpaceX最重要的好處,是為今後發展吸引到更多的優秀人才。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子金融和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爆發,讓這些產業吸納了大量優秀的學生和年輕人。而傳統航天業由於 制度環境相對封閉、物質待遇提高不明顯,正在不斷地流失人才。

自從SpaceX公司在航天業界爆髮式崛起,在社會上掀動了新一輪的航天熱潮,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投身航空航天產業——大量頂尖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寧可拿相比金融、網際網路等行業更低的薪水、忍受更高的勞動強度,也要為了情懷跑去SpaceX公司搞火箭,這才是SpaceX公司輿論優勢的最核心意義。

排版:藍風

策劃 | 文案:候知健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維珍軌道宣告破產:面對SpaceX,在絕望的賽道競爭中崩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caa3b1d7f258b75f1e0a97f395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