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2024-06-12     光明網

數據來源:國家數據局

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區,觀眾體驗光速飛輪虛擬現實(VR)摩托競速項目。   王旺旺攝

體驗區單日參觀人數超10萬人次,對接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1個,總投資額達2030億元……日前閉幕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發布了一系列成果,彰顯了我國數字經濟的澎湃活力。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有哪些新趨勢新動向?在峰會現場,記者進行了採訪。

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

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對能源企業來說,班組就是企業的『細胞』。」國家能源集團數智科技公司項目經理盧齊說,長期以來,能源企業面臨班組類型多、差異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影響企業生產效率。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國家能源集團展台,融合通班組管理系統給出了答案:平台可一鍵實現培訓學習、班組核算、考核評價等功能。廠級、部門級管理員登錄管理平台,可在線實時查看班組業務數據;班組成員可隨時查看崗位標準作業流程,並在線處理班組日常工作。

「管理系統縱向打通了從集團、子公司到班組等各個層級,橫向覆蓋了不同的班組業務管理類型,企業管理質效大幅提升。」盧齊表示,目前該系統已在准能集團、寧夏煤業、平莊煤業、榆林能源等8個集糰子公司的3500多個班組中成功落地實施,覆蓋率達100%,為基層班組減負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運維巡檢環節,數位技術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南方電網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梁壽愚告訴記者,過去,崇山峻岭間,依靠人工翻山越嶺徒步2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依靠無人機,兩小時就能完成。

無人機從機巢自動起飛、拍攝照片、回傳圖片,人工智慧大模型自動進行缺陷識別……「這個大模型已累計識別巡視照片942萬張,平均缺陷識別率為91.24%,較之前部署的小模型算法提升約15%,極大降低了誤告警率,提高了巡檢效率。」梁壽愚說。

漫步在峰會現場體驗區,記者看到,數字化轉型正持續深入企業組織管理、流程管理、運維檢測等各個環節,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九章雲極為企業定製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傳統製造業企業實時掌握生產數據,快速找到設備故障解決方案;中國市政華北院構建與物理水系統實時同步、閉環互動的數字孿生體系,提升水務行業設施管理效率,實現水系統智能化運行;科大訊飛打造基於大模型技術的「AI評標師」,推動企業招標採購業務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培育了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技術在90%以上的示範工廠得到應用。

數字產業化動能強勁

培育數商生態,數據要素價值加快釋放

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國家數據工作體系優化調整後舉辦的首次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在深圳數據交易所展館,各式各樣的數據產品引人注意——

氣象數據產品。引入中國氣象局亞洲高解析度陸面模式大氣驅動場與土壤濕度數據,融合城市行業數據後,可幫助各行業更好應對環境變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現代農業數據產品。通過平台提供的黃牛全產業鏈數據,可對投保黃牛進行健康預警,通過提前介入治療的方式幫助降低養殖風險。

截至2023年底,深圳數據交易所累計交易規模達65億元,累計跨境交易額達1.1億元,涉及交易場景228個,上市數據標的1900個,建立數據產品專區20個,打造行業創新案例26項。

深圳數據交易所董事長李紅光表示,數據交易環節打通了數據供給和需求的互信互通壁壘,讓數據流通實現了規範化發展。從發展趨勢上看,我國數據交易市場整體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要培育壯大數據產業,發展一批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提高數據要素應用支撐與服務能力,打造供需對接、全鏈協同、價值驅動、數字化轉型的生態。

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數據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引育1000家數商企業;浙江省提出做強數商企業群體、提升數商發展能力、推動數商深度賦能、強化標準規範導引、優化數商發展生態等15項重點任務和5條保障措施……多省份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發展數據產業,培育數商生態,促進數據要素價值加快釋放。

在峰會現場體驗區,數商隨處可見。

「通過調整相鄰路口的綠燈起始時間,可保證車輛按規定車速行駛時,享受一路綠燈。」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宇介紹,「數智綠波」產品將來自交通管理部門、道路實況以及網際網路流量感知數據等多方動態數據融合計算,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目前全國範圍內已建設「數智綠波」530多條,綠波公里數近1000公里,協調路口數超2600個,道路平均提速20%以上。

「國家數據局將堅持以企業為重,培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表示,將加大對數商的支持力度,通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數商在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培育新興業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數實融合提供發展空間

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可信化水平

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在逐年攀升。」中國電子首席科學家、中國電子云總工程師朱國平說,隨著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容提速,以及「人工智慧+」「數據要素×」相關行動的不斷推進,將持續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不少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帶來了思考和建議。

——強基礎,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發展和全要素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底座,也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提供了載體保障。」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認為,要著眼於構建智能可信的數字基礎設施,加強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可信化水平。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郭寧寧表示,福州將著力夯實數字基礎底座,全力推動光網、5G網絡、數據中心、智算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暢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

——促融合,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會從『+人工智慧』向『人工智慧+』邁進。」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系統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而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

「數實融合可以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新路徑、為新技術應用和數據要素價值挖掘提供新場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建議,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加速創新融合,深化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促進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拓場景,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

「城市集中承載著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等活動,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劉烈宏表示,通過城市探索實踐,推動建立以數據為驅動的城市數字經濟體系,有利於釋放數字產業的活力。下一步,要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以此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記者 王雲杉 劉曉宇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f0d6d2e18bf0c2ef2429cc6439ec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