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逆襲折射成才多樣選擇

2024-06-19     光明網

這兩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個叫姜萍的女孩刷屏了。據媒體報道,這名服裝設計專業的中專學生,自學兩年高數,居然以排名第12位的成績,力壓來自海內外知名高校的數學高手和563支AI團隊,闖入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

在對姜萍天賦與毅力的讚嘆聲中,也不乏惋惜的聲音,遺憾她未能踏上一條更優的求學之路。

志願填報信息是考生和家長的剛需。每年高考志願填報前夕,教育部都會部署相關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為考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同時,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對個人或校外培訓機構諮詢服務的監管,嚴肅查處收取高價費用、價格欺詐及虛假宣傳等問題。

監管有成效,但並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近期有機構發布的一項關於「高考過來人」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希望重新選擇高考志願;志願填報仍然是考生和家長最焦慮的問題;當時主要決策依據是填報手冊(63%)、教育系統官網(54%)、學校老師(48%)、招生平台(39%)、志願填報機構(22%)等渠道。寫滿了遺憾的數據,說明多數考生希望得到更多權威且個性化的指導,也表明志願填報諮詢大有市場。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1年,我國高考志願相關企業註冊量基本以30%至90%的增速逐年增加,今年前5個月註冊的企業數量同比增加23.5%。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為9.5億元,近九成高考生願意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下一步如何規範發展,可能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6月16日,家長們在諮詢會上與高校招生老師交流。劉穎攝(新華社)

就讀中專和高職只是選擇了另一條求學路。我國中職和高職學生的就業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為製造業和服務業輸送了成千上萬的技術能手,很多人還成長為大國工匠。不可否認的是,在十來歲的年紀,許多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大都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視野,也不了解升學路上的各種門道。儘管來自市場機構的服務填補了信息差,不同程度地滿足了需求。但大量事實表明,學校更應擔負起提供普惠的、更有實效的志願填報公共服務。

特別是隨著職高、普高「五五分流」政策落地,中考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初中階段,除了傳統的知識教育,應該考慮前移提供志願填報指導、學生資助等各項公共服務,不能只讓學生和家長「自負全責」。同時也應開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選拔途徑,比如提升職業教育含金量,暢通職教高考、專升本等渠道,舉辦企業大賽、技能大賽,不埋沒任何一個有才華的孩子。也許這就是姜萍故事折射出的社會價值吧。

(作者佘穎)

來源:經濟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ebd32fbce73a0bc2ab21947b788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