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季」來臨:科學體檢避免誤區 這些知識請收好!

2024-06-19     光明網

央視網消息:體檢季來臨,體檢中遇到的問題也隨之「撲面而來」。對於一些人來說,體檢只是例行公事,對體檢項目未必非常了解;還有一些人則對體檢心生畏懼,生怕查出點什麼,或是害怕核磁檢查帶來的輻射等。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體檢呢?

體檢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專家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疾病風險。通過體檢,可以提早發現疾病線索,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建議20歲以上人群除了基本體檢項目,要多注意傳染性疾病的相關篩查和預防;30歲以上人群容易出現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異常;40歲以上人群則尤其要注意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標,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需做好腫瘤篩查;從50歲開始,除上述要注意的問題外,還要關注胃腸道問題、骨骼問題;建議60歲以上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細緻全面的體檢。

核磁檢查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

有些人認為,體檢時,核磁檢查帶來的輻射,比X光和CT更大。對此,專家表示,核磁即「磁共振」,是給人體造了一個磁場,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既沒有放射線,也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

那麼,做一次X光、CT檢查帶來的輻射,對身體會有影響嗎?

專家介紹,對普通人來說,像CT、X線這樣的醫學檢查,只要劑量沒有超過100毫西弗/年,就不會給健康帶來風險。而一次普通的X線檢查,輻射劑量只有約1.2毫西弗。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醫學影像部主任 王培軍:一年一次或兩次X線和CT檢查產生的少量輻射,對人體的健康幾乎沒有產生重要影響,但要避免短時間內無必要重複的檢查。

此外專家提示,CT掃描對身體產生的輻射,也並非終生積累的。一般來說,普通CT掃描後,自身會進行代謝修復,時間大約為2個月。

人體不同部位可以選擇不同檢查

那麼,面對如此眾多的影像檢查,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專家介紹,人體不同的部位或疾病,需要不同的檢查。例如,骨骼外傷,建議首先採用普通X線或CT檢查,不推薦核磁檢查;而脊椎疾病則建議首選核磁檢查,其次是CT檢查。具體情況還需聽從醫囑。

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神經學組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主任 呂粟:CT檢查目前廣泛地用在我們的身體檢查,特別是腫瘤的早篩、早查當中。推薦在45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低劑量CT的檢查,來排除肺部早期腫瘤。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拿到體檢報告後怎麼看?體檢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說明了啥?指標異常怎麼辦?

首先閱讀「體檢結論」和「健康建議」

拿到體檢報告先看什麼?

首先,建議大家先閱讀「體檢結論」和「健康建議」。如有高危值,報告中會進行主動提示,並明確告知是否需要「複查」或「就診」。

體檢報告中的符號是什麼意思?

在體檢報告里,當出現向上的箭頭()或「H」時,表示檢驗結果高於正常值;向下箭頭( )或「L」則表示檢驗結果低於正常值。如果出現「+」表示陽性,一般多用來提示檢查結果異常;「-」則表示陰性,大多用來否定或排除某些病變的可能,但也有例外。正負號(±)表示弱陽性或者不確定的陽性結果。

大小便檢查能反映多項健康指標

哪些項目異常值得大家注意呢?

專家表示,大小便檢查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能幫助我們儘早發現問題。其中,尿常規的檢驗能反映人體代謝和泌尿系統的信息。如果尿液里的紅細胞或白細胞出現增多,那就可能會有結石或者感染等情況出現。

此外,報告中的一些指標也非常重要。例如,我們希望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偏高一些,這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我們希望它低一些,如果過高,它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報告上出現結節、囊腫等字眼怎麼辦?

專家表示,遇到結節、囊腫也不必過於慌張,多數的腎囊腫、肝囊腫為良性。但如果腎囊腫伴有症狀、直徑≥5厘米時,需到泌尿外科就診;如果肝囊腫直徑≥10厘米或合併感染、出血,則需及時到肝膽外科就診。

上海長海醫院 預防保健科主任 倪海萊:如果出現了上腹部疼痛等症狀,或者膽囊息肉近期一下增大了,或者那些多發性息肉的情況,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及時去就醫。

此外,如果肺結節>8毫米、磨玻璃樣、不能排除惡性,建議到呼吸內科或胸外科就診。

專家提示,拿到體檢報告不用太過緊張,一些指標數據不在正常值參考範圍內,也不代表一定有問題。體檢檢測到的是一個瞬間的數值,單憑一次體檢是不能明確診斷的,還需要綜合其它檢查結果及本人病史,才能最終得出結論。但是,對於體檢報告中提到的「複查」「定期隨訪」等術語,一定要認真對待。

來源:央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b7a6a45a5247019862259a266f93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