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宇宙黎明時期一對類星體正在合併

2024-06-19     光明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張佳欣)在雙子座北望遠鏡和斯巴魯望遠鏡的幫助下,包括日本東京大學在內的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兩個正在合併的類星體,這對合併類星體是在宇宙大爆炸僅9億年後出現的。這不僅是迄今發現的最遠的一對合併類星體,也是「宇宙黎明」時期第一對確認的合併類星體。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雜誌快報》上。

宇宙黎明時期的時間跨度大約是從大爆炸後5000萬年到大爆炸後10億年。在此期間,第一批恆星和星系開始出現,黑暗的宇宙第一次充滿了光明。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到來開啟了宇宙形成的新紀元,被稱為再電離時代。

宇宙黎明的再電離時代是宇宙學的一個過渡時期。從大爆炸大約4億年後開始,首批恆星、星系和類星體發出的紫外線在宇宙中傳播開來,與星系間介質相互作用,在一個被稱為電離的過程中剝離了宇宙中原始的氫原子的電子。再電離時代是宇宙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標誌著宇宙黑暗時代的結束。

為了解類星體在再電離時代所扮演的確切角色,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和分析遙遠的類星體。他們已經發現了再電離時代的大約300個類星體,但尚未觀測到正在合併的一對類星體。

研究團隊在查看斯巴魯望遠鏡拍攝的圖像時,被一片淡淡的紅色所吸引。為了確認這些天體的性質,他們使用斯巴魯望遠鏡上的微弱物體相機和光譜儀(FOCAS)以及雙子座北望遠鏡的雙子座近紅外光譜儀(GNIRS)進行了後續光譜分析。結果證實,這些物體是類星體。

研究人員表示,再電離時代將最早的宇宙結構形成與人類觀察到的複雜宇宙聯繫在一起。通過研究這一時期的遙遠天體,有助人們進一步了解再電離過程和宇宙中第一批天體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科技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6c70e0892049cc5e2d00c0399d68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