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了戰爭,金日成試圖在最快的時間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但美國也很快針對朝鮮半島展開了軍事行動。
這讓毛主席倍感憂心,他知道,美國對於亞洲野心極大,接下來要受害的不僅僅是朝鮮,中國的邊境也岌岌可危。
危在旦夕
於是,中央很快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人們針對朝鮮半島接下來的走向發表自己的意見。
包括毛主席在內,大家一致認為,現在我們必須要加強東北的邊防,以避免接下來的危機。
要保衛東北邊境,最合適的部隊是四野,他們長期在東北作戰生活,戰鬥力強,管理調動起來也比較容易。
作為四野的領導者,林彪當即表了態說:「我完全贊成用四野的部隊。這件事四野責無旁貸,要多少人就出多少人,要多少武器裝備就出多少武器裝備。」
可是毛主席很清楚,我們將要面臨的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這不僅僅是在東北增強邊防就能解決的,我們的解放軍隊伍很有可能要奔赴朝鮮作戰。
果不其然,到了1950年9月,美軍進行了仁川登陸,曾經勢如破竹的朝鮮人民軍在美軍強大的火力之下,毫無還手之力。
朝鮮一旦頂不住,下一個受害的就是中國。於是,毛主席再次召開軍事會議。
這一次,毛主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們必須要出兵援助朝鮮。
可這個意見卻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因為此時戰火還沒有燒到中國身上,我們去和美國對抗,風險太大。
林彪的反對意見是最激烈的,他對毛主席提出:我們現在援助朝鮮,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林彪認為,新中國現在成立不到一年,剛剛從漫長的戰爭之中走出來,本就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應該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生產建設方面。
再說,我們一旦出戰,面臨的對手是美國,是現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我們解放軍這邊,根本沒有什麼尖端武器,人數上也不占優勢。
再說,我們現在能稱得上建制完善的,也只有陸軍,至於海軍、空軍,我們幾乎都是從零起步,可美軍那邊是海陸空三軍齊備。
何況,我們到時候必須千里迢迢的跑到朝鮮境內去作戰,戰士們難免水土不服。
這樣幾個因素加起來,我軍的實力恐怕是很難戰勝美軍的,甚至說得難聽些,這就是一場沒有任何勝算的仗。
林彪當時是這麼說的:「為拯救一個幾百萬人的朝鮮,而打爛一個五億人口的中國有點划不來。我軍打國民黨軍隊有把握,但能否打得過美軍很難說。它有龐大的陸海空軍,有原子彈,還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把它逼急了,打兩顆原子彈,或者用飛機對我們大規模狂轟濫炸,也夠我們受的。」
這番話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認同。
美國太強,中國太弱,何況,這件事情目前發生在朝鮮,我們完全有事不關己的理由。
聽著眾人的反對,毛主席的心情很沉重,不打仗,眼前的危機如何解決呢?
對此,林彪認為,我們中國實力太差,無力出手。
不過,蘇聯和朝鮮也算是盟友。
再說,金日成有膽子出兵,也是因為史達林默許,現在最該援助朝鮮的不是我們,而是蘇聯,要是能夠說動蘇聯出兵相救的話,那中國這邊就可以以逸待勞了。
存亡之際
林彪的觀點很明確,他不接受毛主席關於出兵的意見。
看到林彪的態度如此堅決,毛主席心中是有些失望的。
因為,假如要出兵朝鮮的話,必然要選一個人去挂帥,林彪長期領導四野作戰,本來是個很適合挂帥的人選。
不過現在,林彪個人不能接受,再說,他的身體也支撐不了,此事又需要從長計議。
站在當時的角度,林彪的說法其實並不算大錯特錯。因為,中美雙方的實力差距是客觀的,誰也不能保證我們出兵,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且,當時大家感到最可能的結果,是我們直接被美國打垮,這個代價太沉重了。
更沒有人能預料到,志願軍能夠憑藉強大的戰略戰術戰勝美軍,所以,反對是那個年代的主流意見。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毛主席的戰略眼光比所有人要更超前。
無論人們怎樣反對,毛主席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只有出兵才能夠挽救中國的命運。
而最後歷史也證明,是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為中國換來了今後50年的和平。
那麼,假如當時毛主席沒有說服眾人,人們接受了林彪的意見,沒有了抗美援朝這樣一個歷史事件,中國的命運又會走向何處呢?
或許,等待中國的將是一個萬劫不復的局面。
林彪所說的不出兵援助,不得罪美國,這看起來是一個可實現的目標。
但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期間曾說過,老虎總是要吃人的,美國對亞洲虎視眈眈,怎麼可能僅僅吞下一個朝鮮便止步不前呢?
因此,無論我們有沒有主動出兵,其實中國捲入戰爭幾乎已成定局,指望美國放過中國,這完全是天方夜譚。
從當年的歷史資料來看,美國的確還沒有大規模入侵中國的計劃。這主要是因為亞洲方面,蘇聯的影響力也很大,如果美國貿然進攻中國的話,可能會引發美蘇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
不過,對於中國本身,美國的態度是十分輕蔑的。
畢竟,過去他們印象里的中國政府,不是無可救藥的大清,便是麻木不仁的國民政府,他們認為,新中國政府和過去那些官僚沒有什麼兩樣。
因此,在美國最初的計劃里,他們是想要先控制朝鮮半島,然後一步步的蠶食中國的東北領土,進而控制整個亞洲。
事實上,他們已經嘗試那麼做了。在美軍攻打朝鮮,我軍還未出兵之前,美軍已經派轟炸機去襲擾我國的東北領土,造成了平民死傷。
也正是由於美國的這個行動,許多人才轉變了態度,從反對出兵變成了支持出兵。
國家命運
我國選擇抗美援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自救。如果一味的放任美國侵犯朝鮮,到時候,美軍可以直接把軍事基地修到中國的家門口。
林彪在反對的時候,提到過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中美之間軍事實力有著巨大的鴻溝,所以不能出兵。
但反過來想,正因為軍事差距太大,才更不能讓美國打到中國的家門口來。
否則,我們就更沒有反抗的能力了。
美軍一旦侵占了東北,對中國造成的後果是難以估量的。東北在當年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是中國未來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型的關鍵,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東北落入美國手中,那我國將會直接失去工業命脈,即便是樂觀一點,我國能保住東北,可是,在我軍不出兵援助的情況下,東北邊境還是會被美國所占據。
他們只需要定期派飛機來東北騷擾,就能夠讓我國的工業生產計劃無以為繼,結局還是一樣的。
而林彪的意見中還提到,可以爭取蘇聯的援助,這個意見同樣也看似合理,卻暗藏危機。
因為,不論是中國還是朝鮮,在蘇聯心目當中的地位都並沒有那麼重要。
蘇聯更願意把中國和朝鮮,視為自己統治亞洲的棋子。
史達林心裡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他甚至希望中國和朝鮮的局勢亂一些,這樣就能夠操控兩國的政府,這也是他默許金日成出兵的原因。
史達林認為,朝鮮一定扛不住美國的軍事攻擊,而中國的東北一旦受到威脅,唯一的選擇也是向蘇聯求救。到時候,蘇聯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駐軍東北了。
由此,他們又可以霸占東北的港口、鐵路。而且,只要美軍一天不走,蘇聯便有理由在中國進行長期駐軍,久而久之,中國的主權究竟歸屬於誰,可就不一定了。
因為史達林抱著這樣的想法,所以,當時的中國不能請求蘇聯大規模的援助,那和引狼入室沒有區別,只能希望他們在武器上提供支持。
另外,在當年的反對意見中,還有一條頻繁的被人提起,那就是中國面臨著收復台灣的大任務。在自身領土還沒有完成統一的情況下,去幫助朝鮮,這未免太不值得了。
不過,毛主席卻預料到,一旦朝鮮淪陷,那麼,我們收復台灣將變得更不可能。
證據就是,韓戰剛剛爆發不久,美國立刻派兵進駐了台灣海峽,這分明就是衝著中國來的。
台海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所以,國民黨以及背後的美國都死死盯著台灣,意圖把台灣變作反攻大陸的堡壘。
如果我們當初對於美國的軍事行動採取了放任的態度,讓他們打下朝鮮。
那下一步,美國就能立足於朝鮮半島,再把手伸向諸多東南亞國家。
憑當年東南亞諸國的實力,他們更沒有能力去反抗美軍,亞洲諸國在海洋上的權力被進一步壓縮。到那時,美國有更大的空間在海上進行軍事行動,我們又要靠什麼去收復台灣呢?
另外,如果美軍長期出現在中國的邊境,那就意味著中國的邊防壓力,會比過去增加成千上萬倍。
為了防備邊境線上的美國軍隊,我們就不得不把更多的國家收入,投入到軍隊建設之中。
有人計算過,憑當時中美之間的軍事差距,中國可能要把部隊擴充到百萬人以上,才能保證自身安全。
而這無異於飲鴆止渴,軍費的大規模投入,必然導致我國沒有餘力再去進行經濟建設,使得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到最後,等待我們的將是國家崩潰的命運。
而且,美軍一旦打到中國家門口,中國的國際地位會大幅度的下降。
意義非凡
1950年,中國在世界上本來就舉步維艱,處處碰壁。
這是因為,我們作為一個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處在西方國家鄙視鏈的最底層。
我們的國際地位之所以能夠一步步的上升,和抗美援朝這一戰分不開關係。
這一戰之後,我們保住了自己在亞洲的地位,維護了國家主權。而且,全世界也通過這一戰,意識到美國是可以戰勝的,而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軟弱可欺的國家了。
從那之後,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有話語權。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之後,我國面對的邊防壓力小了很多,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生產建設,從戰爭的創傷之中恢復過來。
我們的軍隊也在這一戰中得到了飛速的成長,脫胎換骨。
這些良性效應,正是用抗美援朝的勝利換來的。
而如果沒有那一場偉大的勝利,那麼,美國只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軍事行動。
更殘酷的是,中國是一個面積、人口都相當可觀的大國,美國絕不會放心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國家,在亞洲生存下去。
所以,假如中國對美國的軍事行動一味忍讓,那美國很有可能採取分裂中國的方式,來消解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那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
而且,在那樣的環境下,中國便極有可能淪為美國或者蘇聯的傀儡,徹底失去對於主權的掌控。
而一個傀儡國家面對的是怎樣的命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小國已經告訴過我們答案。
傀儡國家沒有自由,沒有尊嚴,他們被大國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人民的生命也可以如螻蟻一般被人踐踏。大國的一句話,就有可能讓這個國家消失在地球上。
所以,今時今日我們才該感到慶幸。
幸好,毛主席堅持了抗美援朝的意見,也幸好,千千萬萬的志願軍捨生忘死保衛了國家的安寧,所以,我們才看到了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參考資料:
純科學《抗美援朝目的與戰略深度解析》
陳平《沒有抗美援朝,中國將被一分為二》
李峰《決戰朝鮮》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