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真的只是衣服嗎?衣服對人的影響難道僅僅只是禦寒和美觀的作用嗎?劉希彥老師認為,衣服的作用遠不止於此,衣服不僅影響人的心情和健康,還會影響人和天地能量場之間的關係。
1
現代人橡膠底的鞋穿多了,
會有一個問題:不接地氣
如今的鞋子大多都是橡膠底,這個材質好處在於可以防水,不過相對也有對人體不利的一面,就是不接地氣,大家會有疑問了,什麼是地氣呢?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北京,經常會出現預報有雨但是沒有下的情況,只是會感覺很悶而已,可是周邊的山區卻下雨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如今天氣預報只是根據空氣的溫度、濕度、風向等來預判天氣的,這僅僅是天氣層面,未考慮到地氣,只有天地陰陽二氣的交合,雨才會下。所以會不准。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在老房子住,發現地面突然變潮,之後一定會下雨,這個比預報准,這時的潮,就是地氣的上行所致。
人體的設計是適應地球這個能量場的,人體和天地的能量場運行是同步的,天氣和地氣對人的身體都會有影響。
人的腳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接收地氣,腳下有一個穴位,名為湧泉穴,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就是接收湧入體內的地氣;相對的,頭頂還有一個百會穴,天之陽氣匯聚於此。
現在大家都穿膠皮底的鞋,會隔絕地氣的傳導,讓人體接不上地氣。舉一個例子,有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大城市睡覺的話,睡一覺起來會感覺很疲乏,人的狀態很昏沉,如果是身處在山間亦或鄉村中,哪怕睡眠時間短,休息便會很好,十分清爽。這是因為如今城市到處鋪上了水泥,隔絕了地氣。
白天陽氣運行為主,晚上睡眠時陰氣運行為主,如果水泥鋪在地面,將地氣全部隔絕,人體吸收不到足夠的來自於地的陰氣,則容易造成不太理想的睡眠質量。
住在高層樓房久了,人常感到虛乏煩躁,心神不寧,若是離開高層,到鄉下的老院子,哪怕是呆上一小會,就感覺人不飄了,如同心落下來了,這便是人體接收到了大地的能量,也就是接上了地氣。
2
養生不如多穿布鞋:
接地氣,更能養脾胃
日本的傳統文化幾乎都是源於古中國,實際上現在他們現在對文化的保護,做得可能比我們好。我發現一個小細節,老派的日本家長給孩子穿的鞋,不會打上橡膠底。
我們老式的布鞋,釘鞋底的時候,中間也有一部分是露出來的,大家一般以為是出於輕便考慮,實則不是,那裡便是湧泉穴的位置,是為了讓人接地氣。
地為土,脾胃也屬土。在高樓住很久,離地面太遠,體內便會土氣不足,脾胃功能就會不好。
說到脾胃不好,還要牽扯到食品問題,尤其是蔬菜,現代農業,蔬菜都是激素催出來的,在土地里生長的時間很短,自身的「土氣」不夠,人長期食用這些快速生長的蔬菜,也會影響自身脾胃的功能。
城市的格局和食品的質量我們沒辦法改變,但我建議大家平時備置一雙老布鞋,要傳統的樣式,不要橡膠底的,有時間了就換上,到地上去走一走,這樣有利於人體接受地氣,自身也會感覺舒暢一些。
3
要舒展眉頭和身心,
不妨從穿一件寬鬆的衣服做起
現代人的特性就是生活得太複雜,壓力大,慾望多,到大街上一看,皺著眉頭的居多,眉目舒展的太少見了。眉間是人體能量場的匯聚地,也是一個接受來自於天的能量的地方。
怎樣才能舒展開頂輪、眉間輪呢?不妨從穿一件寬鬆的衣服做起。穿著緊身的衣服很難有身心舒展之感。為什麼現在提倡穿漢服,你穿上漢服只要覺得自己自如了,你必定是端身正意,有了坦坦蕩蕩的氣場。
衣服能影響人的心境,而心境會影響人接受外界的能量。因為你是什麼能量場,就接收什麼能量場,此所謂「同氣相求」。
在日本的街上有人穿和服,沒人會覺得奇怪;在中東,女人蒙塊黑頭紗也沒人覺得奇怪。在中國,你要穿身漢服,別人會覺得你很奇怪,甚至問你是不是穿的韓國的衣服。
一百年前,我們穿西裝,大家覺得是奇裝異服;現在我們穿自己漢民族的傳統服裝變成奇裝異服了。我們文化的丟失和沒落由此可見。
4
腰間保暖要做好,
守住自身的元陽之氣
下面我說一下現代服飾的設計。現在的衣服設計得都很緊身,哪怕是棉衣,在腰部也都是很薄的,好像覺得這樣可以顯得身材好。
如果我們看功夫片里,武館中練武的,常常大汗淋漓,光膀子,不過我們發現,無論多熱,他們的腰間都會纏著一圈圈粗布腰帶,小時候看電影就覺得納悶,不怕長痱子嗎?還以為是為了顯得肌肉很結實。
現在懂了中醫才知道,這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後腰!人的腰間是兩腎及丹田所在,是固守人體元氣的地方,武師們就是為了防止練武時元陽之氣泄出,才綁上了厚實的腰帶。保護不好這裡會有什麼不好的反應呢?我說一點。
現代人總愛上火,大夫看了就說是虛,可為什麼虛還上火呢?
我們知道,在一個空間內,空氣下熱上冷,上面冷的就會向下,下面熱的就往上,這樣才會產生循環;如果上熱下冷的話,就永遠不會產生流動,無法循環。
人體也一樣,現代很多人不注意保護腰間的元陽之氣,人體下面寒了,上面相對就熱,上熱下寒,才導致上下不循環,出現陰陽絕離的情況,比較明顯的症狀便是:
腰間摸起來比較涼,再一摸腦門,則是發熱的,心裡總會感覺到很煩躁、焦慮、抑鬱,白天精力不夠,疲乏,晚上還睡不著。
若是碰上庸醫,看見「上火」就開寒涼藥,就麻煩了,更傷害了下焦的元氣。
還有很多女同志,夏天的時候為了凸顯身材好,會穿得比較少,尤其是露臍裝,直接將後腰丹田的部位全部露出來,若是坐在辦公室,還開空調,寒邪入侵,後果更糟糕!
女性每個月都會有生理期,生殖系統比較消耗能量,也很脆弱,若是透支陽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很多婦科疾病,甚至不孕不育都是因此而造成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平日坐著的時候,拿一塊毯子亦或披肩,護在腰間。哪怕拿一個墊子,墊在後腰的位置也好,都能起到防護的作用,可以固守住自身的元陽之氣,同時也防止了外邪侵犯。
【注】劉希彥,國學研究者,在紅學、京劇、古琴等傳統文化領域皆有造詣。致力於漢傳古中醫的研究、恢復及傳播多年。治癒病患無數,授業弟子多人。亦是作家、舞台藝術家、編劇,其創作的舞台劇作品曾獲國際舞台藝術丹尼獎。
推薦閱讀
古人穿衣智慧
《黃帝內經》里說:「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悽愴,暑無出汗。」這可以說是中國醫學最早給出的穿衣建議。
中醫一直強調要「避邪」,要避免風邪對人體的傷害,像腰、頸、背、腹等地方,是一定要保暖的位置,如果穿衣服的時候把這些地方露出來,那就很容易受風,引起一些疾病。
另外,根據四季寒涼的交替,我們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穿衣習慣。
明代徐春甫編撰的《古今醫統大全》里說:「春月,陽氣閉藏於冬者漸發於外,故宜發散,以暢陽氣。」
也就是說,春天來了,原先冬天隱藏起來的陽氣開始漸漸生髮出來,因此春天應該以發散為主,讓陽氣順暢。可是這時天氣冷暖不定,一會兒暖,一會兒冷,變化很快,如果立刻脫掉棉衣換上較薄的春衣,很容易受冷風吹襲而感冒。宋代陳直早在《壽親養老新書》中就指出:春季天氣漸漸變暖,衣服應該逐漸減少,不可立刻穿得很少,讓人受寒。
夏裝的用料也很有講究。輕、薄、軟、透風、爽汗的衣料宜於用作夏裝。古人多用麻紗,據研究,麻紗襯衣的散熱作用大約是毛織品的3倍。還有比麻紗更理想的衣料,那就是絲綢。絲綢質輕、柔軟、涼爽,隨風飄動,散熱效果佳,是其他各種衣料所無法比擬的。
冬裝的要求是保暖性能好。《老老恆言》說:「大抵初冬需薄綿,不如絮之薄而勻:嚴冬需厚絮,不如綿之厚而軟。」可見,古人已經注意調整冬裝的用料及厚薄來順應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