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一樹新綠,許一世靜好

2020-04-22     羋月說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次與疫情戰鬥的日子裡,我們重新思考了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人類沒有權利破壞自然、傷害動物,打亂平衡。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或許,我們人類要像樹一樣活著。人類如果把自己當做一棵樹,那麼便一定會深深愛著腳下這篇給予他生命的土地。


這個特殊的日子,請我們珍惜自然,珍惜綠色。


遇一樹新綠,許一世靜好。


暮春時節,

繁花落盡,綠滿枝頭。

新綠的葉子,

拼盡全力,在枯枝上長出來,

掙脫桎梏,擁抱春風。



白居易說:

「風吹新綠草牙拆,

雨灑輕黃柳條濕。」


史達祖說:

「臨斷岸,新綠生時,

是落紅,帶愁流處。」


周邦彥說:

「新綠小池塘,

風簾動、碎影舞斜陽。」



滿目的綠色,

純潔明凈,給人以希望。


01

新綠,最溫柔的春色


蘇軾有首詩:


湖上青山翠作堆,蔥蔥鬱鬱氣佳哉。

笙歌叢里抽身出,雲水光中洗眼來。


春天到來,萬物復甦,點點新綠,處處生機。


深深淺淺的綠色,有著強大的治癒力量,讓我們從浮濁塵世脫離,洗滌雙眼,更凈化心靈。



其實,最初,我們的老祖宗並不喜歡綠色。


「青衫」都是身份卑微的人,才穿的衣服。


直到宋朝以後,綠色漸漸流行起來。


明朝文震亨在《長物志》里,提到青綠色是最多的。


他寫道:「綠葉古株,最可愛玩」、「銀杏株葉扶疏,新綠時最可愛」。



春意盎然,對生活的熱愛最濃。


熱愛生活的人,才會細察入微地看到春天的綠色;而綠色,也會反過來讓人內心柔軟,情緒溫柔。


人心的底色,恰似這溫柔的春色。



02

青山綠水,青枝綠葉

花紅柳綠,綠草如茵


說到「綠」,心中便勾勒這樣一幅畫面:


晴朗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鬱鬱蔥蔥的樹木,延綿不絕的草地,腳邊有蟲鳴,遠處有花香,清涼的風吹過,深深吸一口氣,神清氣爽,詩意盎然。



綠,是賀知章筆下的柳條飄飄: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綠,是白居易筆下的江南水鄉: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綠,是韓愈筆下的朦朧春色: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綠,是李白筆下的纏綿情思: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綠,是王安石筆下的鄉愁長嘆: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綠是詩情畫意,綠是詩意盎然。



03

中國的綠色

中華的絕色


中華有絕色,骨子裡富有詩意的中國人,給不同的綠色,起了相對應的名字。


蒼綠、竹綠、柳綠、黛綠、沙綠……輕輕讀來,口齒留香。



[ 奶綠 ]


春燕飛檐而過,新茶寒火未融,

春茶在杯中展立,片片綠,片片香,

陌上細雨,壩上風吹,

炊煙裊裊,綠滿十里。



[ 鸚鵡綠 ]


田田的荷葉,層層疊疊的綠,

深深的竹林,疏疏密密的綠,

蒼翠而飽含詩情,張揚又透著瀟洒,

肆無忌憚的生長,恰如久旱的甘霖。



[ 灰綠 ]


園子的一角,

石燈上落滿了葉子。
雨下得急了,樹梢間的縫隙間,
便不知覺里,有了一點新鮮的綠意。



[ 翠綠 ]


一夜春雨後,萬物清明,

夜將闌白,睡意消退,

此時的世界是如此的清新,

各種綠陳設點綴。

似有生命的涌動,萬物開始復甦。



[ 蒼綠 ]


暮色中的綠最好看。

白日裡的山,染了暮色就成了蒼山,

多了幾分寧靜,少了白晝的喧囂,

就連鐘聲,都變得綿延悠長。



[ 沙綠 ]


一席茶,滿室香,

一池荷,滿塘綠。

薰香遲暮,花饌青燈,

是天雨欲來前的閒逸,

是午後濃茶後的情詩。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綠濃深院一溪月,

原來也這樣浪漫。



04

遇一樹新綠

盼一世靜好


中國綠,不同於中國紅。


它是屬於生活的顏色,少了點雍容華貴,多了些親近自然。



當我們不開心時,去郊外的春綠中釋放心情。


當我們迷茫無助時,從牆角冒出的綠芽找到希望。


當我們困苦脆弱時,一樹綠葉搖擺,溫柔的治癒我們的心傷。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我們無比嚮往春天。

就像枯黃的大地,

嚮往綠草蔓延。


看一樹新綠,

盼一世靜好。



這是最美的季節,

這是最燦爛的春色。


眼前的綠意,

懷著溫柔,把悲傷抹去,

所有美好,便如約而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4OpXEBfwtFQPkd0_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