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交易的模糊性,基本閉眼睛買,大概就是50%的成功率,無論你採用什麼交易方法,總會有一些盈利的,因為行情不是漲就是跌,總會有一些交易讓你賺錢,哪怕你水平是零,就是一隻貓、狗來交易,也肯定有許多盈利的單子。就因為此,新人們才覺得自己是有能力掙錢的,要不然怎麼會有一些盈利的單子呢?有的時候還能連續盈利,還盈利不菲,而且成功率還不低呢?這是導致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盈利的原因,因此如果失敗了,那自然就是心態問題。
而我們知道,大部分人,尤其新手們,沒有完整的體系,就別說什麼理念了,他們主要是胡亂交易,胡亂預測,當行情出現與自己預期不符的情況時就硬抗,導致大出血,埋怨自己當時心不恨,不堅決砍,執行力不強,是心態不好;而如果他們砍了,結果行情又回去了,他們又會抱怨自己太「恐懼」了,沒有耐心持倉等待利潤,心態真不好,等等許多交易中的問題,都會類似。你們沒發現,這兩種心態是相反的觀念麼?是矛盾的麼?但都落在一個人身上。無論他們怎麼虧損,無論虧損的方法是什麼,他們總能找到對應的心態與之對應,所以當他們虧了,就很容易找到匹配的心態癥結,然後抱怨自己心態不好。
當行情蒙對時又不自信,生怕行情反轉到手的利潤沒了,就跑得快,他們又會抱怨自己太小心眼,太小氣,本來是可以多賺一些的,還是心態不好所導致,自己不夠貪婪所致;而當持有行情,出現不少利潤時,他們想抓大利潤,結果行情回調,利潤回吐,他們又會抱怨,怪自己太「貪婪」,還是心態不好所致。總之,只要他們沒有把全部的利潤都納入到腰包,總能找到對應的心態與之對應,所以當他們少賺了,很容易找到對應的心態症狀,然後歸結到自己的心態不好所致。
不僅新手們,其實做了許多年的老交易者,也容易把失敗輕易推給心態,他們為什麼不把失敗推給自己能力不行呢?豈不知,他們的盈利,很可能只是蒙對了行情,而不是自己能力的原因,不屬於自己的能力範疇,但他們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或者意識到,但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問題。
如果脫離了基本功,就去談心態,完全是空談,脫離基本功地去談心態,那是耍流氓,例如,我們經常聽到,交易最需要的是耐心,的確,交易確實需要耐心。但是,我問你,你是需要等待,但你等待什麼?你知道你要等待什麼麼?沒有基本功,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等什麼。若果你有了基本功作為基礎,在什麼點位應該進,什麼點位應該出,心中有數,耐心的等,你自然就知道自己需要等什麼了。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進,哪出,談何耐心?談何等?如果你對行情的各種演變都做好了各種對策,就會處變不驚,心無掛礙,所以要想心態好,必須先紮實基本功,做到計劃交易,交易計劃。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還沒到高手階段之前,沒到穩定盈利的階段,所以主要是基本功問題,切勿輕易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心態,否則永遠走不出交易那個心裡怪圈,無法突破交易的那個瓶頸。
船小好掉頭是散戶的優勢。但也是散戶的弱點。風險承受力小、專業知識匱乏和沒有時間盯盤。
對於小資金散戶。不要整天想著追概念追漲停。沒有時間看盤追概念車漲停風險很大。因為遊資操作手法兇悍。走勢很難判斷 可以連拉漲停。也可以使用漲停板操縱股價方式套你沒商量。
散戶虧在哪兒。很多時候就是虧在追漲殺跌的過程。
對於五萬元以下散戶,炒股沒有定式,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做股票投資,無非要解決三個問題,1.什麼時候買。2.買什麼股票 3.什麼時候賣掉。如果,這三步,你都做對的話,那你就成功了。
1、什麼時候買?從統計學數據上來看。答案很簡單,在大盤和個股的市盈率在10-15倍之間時買。因為這個區間,股市的估值在低位。
2、買什麼股票?還是從統計學數據上來看。應該買那些高成長性,高穩定性,高確定性,具有良好的商譽和經濟特許權的偉大的企業,消費行業的龍頭老大。大家不需要羨慕的,吉列,,,,…中國也有,雲南白藥,片仔癀,同仁堂,包鋼稀土,格力電器…
3、什麼時候賣?首先,發現了更好,更優秀,更有確定性的偉大企業。(一般來說,是很難的。)其次是,如果發現企業的基本面發生了基本性的變化,或者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的時候,就要賣。第三。股價過分高估。
1、把資金分成10份,每份5000元,每次交易不要超過5000元;
2、判斷大盤趨勢,在你認為大盤止跌企穩或者上升的時候,開始買入股票建倉;
3、選擇和大盤走勢一致的股票,了解股票的行業、板塊、盤面等相關信息,鎖定幾隻目標股票;
4、選擇一隻自己通過分析感覺最有把握的股票,重點關注這隻股票,連續追蹤;
5、選擇買入時機,在股價處於雙底、三底時買入,也可以在股價連續多天未出現新的低價時買入,你必須有足夠的判斷支撐你的觀點,認為股票未來大機率是上漲的;
6、設立止損單,如果股價跌破什麼價位,你會覺得自己當初的判斷是錯誤的,那麼這個價位就是最初的止損單,這個價位不應該低於你買入價的5-10%;
7、如果買入後股價出現連續下跌,並達到止損價位,說明你判斷出現問題,必須承認錯誤,賣出股票,重新審視自己選擇的股票,或者更換其他股票;
8、如果買入後股價上漲,說明你當初判斷是正確的,繼續跟蹤這隻股票,並根據上漲幅度調整你的止損點,如果上漲5%,止損點也隨之提高5%;
9、把它每日的最高點連線,把它每日的最低點連線,繪製一條價格波動圖,在股價運行到低點連線延長線的位置,可以再次買入5000元;
10、隨著股價上漲,可以連續多次重複買入,每次的交易量始終不要超過5000元;
11、期間不斷提高自己的止損價位,如果股價跌破止損價,果斷賣出,重新進入新一輪買賣;
12、如果你的資金出現了升值,當你賺夠10000元的時候,可是把每份的金額設置成6000元,當每份的資金增長到2萬元的時候,可以操作兩隻以上的股票;
13、如果你出現連續的虧損,離開股市休息一段時間。
開始入市,不要有暴富的心態,那會害了你,以學習的心態入市,多看,少動,謹慎操作。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法則一:買股票前先進行大勢研判
1、大盤是否處於上升周期的初期——是——選股買入。 法則一:買股票前先進行大勢研判
2、宏觀經濟政策、輿論導向有利於那一個板塊,該板塊的代表性股票是哪幾個,成交量是否明顯大於其它板塊。確定5-10個目標個股。
3、收集目標個股的全部資料,包括公司地域、流通盤、經營動向、年報、中報,股東大會(董事會)公告、市場評論以及其它相關報道。剔除流通盤太大,股性呆滯或經營中出現重大問題暫時又無重組希望的品種。
法則二:中線地量法則
1、選擇(10,20,30)MA經六個月穩定向上之個股,其間大盤下跌均表現抗跌,一般只短暫跌破30MA。
2、OBV穩定向上不斷創出新高。
3、在大盤見底時地量出現,以3000萬流通盤日成交10萬股為標準。
4、在地量出現當日收盤前10分鐘逢低分批介入。
5、短線以5%-10%為獲利出局點。
6、中線以50%為出貨點。
7、以10MA為止損點。
法則三:短線天量法則
1、選擇近日底部放出天量之個股,日換手率連續大於5%-10%,跟蹤觀察。
2、(5,10,20)MA出現多頭排列。
3、60分鐘MACD高位死*後縮量回調,15分鐘OBV穩定上升,股價在20MA之上走穩。
4、在60分鐘MACD再度金*的第二個小時逢低分批進場。
5、短線獲利5%以上逢急拉派發。
6、一旦大盤突變立即保本出局,以利再戰。
法則四:強勢新股法則
1、選擇基本面良好、具成長性、流通盤6000萬以下新股觀察。
2、上市首日換手70%以上。或當日大盤暴跌,次日跌勢減緩立即收較大陽線收復首日陰線三分之二以上。
3、創新高買入或選擇天量法則買點介入。
4、獲利5%-10%出局。
5、止損為設為保本價。
法則五:成交量法則
1、成交量有助於研判趨勢何時反轉:高位放量長陰線是頂部的跡象,而極度萎縮的成交量說明拋壓已經消失,往往是底部的信號。口訣:價穩量縮才是底。
2、個股成交量持續超過5%,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明顯標誌。短線成交量大,股價具有良好彈性,可尋求短線交易機會。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後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誌,此時成交極其稀少,是中線買入良機。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例如,0508瓊民源,停牌前一天放量下跌,次日遭停牌,長達三年。
法則六:不買下降通道的股票
1、猜測下降通道股票的底部是危險的,因為他可能根本沒有底。
2、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下跌的股票一定有下跌的理由,不要去碰它,儘管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它已經太便宜了。
法則七:要敢於買入創新高的股票
1、95%的人不敢買創新高的股票,這是他們總抓不住大黑馬的原因,龍頭股然是率先創出新高的品種。
2、當某隻股票創新高時,其中必含重大意義——該股票一定有一些事情發生了改變,不論有多少人宣稱,基本面並未改變,而且也沒有理由漲到如此高位。這種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人們還是無法克服恐懼。
法則八:勇於止損
1、首先要明白沒有誰不曾虧錢,沒有睡是百發百中,因為要知道市場上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2、一旦出現與預想不同的情況,寧可錯失一次機會也要果斷止損出局,保持資金的自由,耐心等待下一個交易機會。
3、不設止損不買股。
法則九:分批買入一次買出
1、確定目標股票後結合盤口走勢,試探性買入,趨勢確立後再逐漸加碼,不可一次性滿倉買入,避免因分析不全面導致太大損失。
2、到達目標位則一次性了結,不可拖泥帶水,貽誤下一次交易機會。
交易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一個20年的資深交易員和一個2個月的新手交易員絕對不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交易經歷越長,交易者的水平就越高。根本原因是許多交易者用錯誤的思維方式交易股票,儘管他們有多年的交易經驗。他們不知道如何觀察、思考和總結,只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做出交易決定。然而,這不是真正的股票投機,而是一種變相的賭博!
股票交易的核心是機率思維。簡而言之,就是積極參與高機率事件,同時努力防止低機率事件。任何的交易者開倉時,他都認為他的開倉方向對市場的發展來說將是一個很高的機率事件。缺乏機率思維的交易者有兩個典型的表現:倉位過重和無止損,因為他們沒考慮到低機率事件。因此,不管一個交易者以前在股票市場賺了多少錢,只要他缺乏這種機率思維,市場就可以在黑天鵝事件把他一次性擊潰,永遠不可能再翻身。
如果我們知道在交易中要時刻保持機率思維,下一個問題是如何發現高機率事件和如何防止低機率事件。在尋找一些高機率事件時,一些交易者採用技術分析,一些交易者採用基本面分析,一些交易者採用基本面和技術共振方法。長期以來,這兩派往往互不相容,相互攻擊。事實上,任何方法都不是好的或壞的,任何一方的判斷結果也不是100%準確的,而只是一個機率。當防範低機率事件時,大多數交易者都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資金的管理。然而,比它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因為大多數主觀交易者的一致性很差。
參與高機率事件實際上分為兩個過程。首先,我們需要找出什麼是高機率事件,其次,什麼時候參加高機率事件。本質上,前者測試交易者選擇品種的能力,而後者測試交易者選擇時間的能力。眾所周知,股票品種具有同時上漲和下跌的特性。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在上漲時,我們有時會選擇生產更多的鐵礦石而不是螺紋鋼?這是因為,根據基本面分析,我們認為鐵礦石比螺紋鋼有更大的升值空間。既然我們根據基本面分析來判斷個股在後期會上漲,我們為什麼不選擇進入呢?這是因為基本面分析的作用在於品種的選擇,而准入時機的選擇,需要技術方面給我們一個明顯的准入信號。
許多交易者混淆了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的角色,因此操作相當混亂。事實上,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品種選擇和方向判斷,而技術分析的主要功能是進入和退出時機的選擇。許多技術分析師不認同基本面的分析師。一些人認為基本面分析是事後才想到的,而另一些人認為散戶投資者無法理解基本面。事實上,基本面分析是用演繹的方法來判斷市場趨勢,而技術分析是用歸納的方法來判斷市場趨勢。前者基於嚴格的邏輯推理,而後者基於歷史會重演的假設。然而,交易不是一門科學,所以基本面分析並不總是有效的。同時,歷史不會簡單地重演,所以技術分析也同樣並不總是有效的。因此,兩種分析方法的判斷結果都只是一個機率。
聰明的交易者總是持有機率思維。他們通過基本面分析發現高機率事件,並利用技術分析給出的明顯信號,去參與高機率事件。同時,為了防止黑天鵝事件,他們知道如何做好資金管理工作。為了表示他們對機率思維的尊重,當他們發現他們認為是高機率事件時,他們並不急於進入,而是耐心等待,等待技術分析給出他們強有力的進入信號。
更多操盤技巧,盡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