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每一個射手為核的版本,都做著「射手無敵」的美夢

2019-10-28     蒼耳蒼耳

近幾個版本中,射手位在官方的有意扶持下,得到了比早前版本更優質的對局體驗。

更長的射程,更高的輸出上限,更安穩的發育環境,都是極其優質的版本BUFF。

因此,在早前幾個版本中,就不斷有玩家放話「射手無敵」,並開始為了個輸出位爭的頭破血流。

而版本更替到了當前的S17賽季,由於分路的大調整,更使得「射手無敵」這個概念廣為傳播,玩家開始爭相搶射手位來享用這版本BUFF的加持。

但實際上,射手位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上分。

1.

S17賽季浮於表面的是關於「射手無敵」的虛假繁榮。

S17賽季射手崛起,比前幾個賽季更加強勢,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發育路的收益太高,額外的經濟加成使得射手的成型周期縮短了太多,更讓後期團戰提早到來。

發育路的額外金錢

而與之形成最鮮明對比的,就是戰坦走的對抗路,雞肋的額外回復,著實看不出什麼特殊價值。

對抗路的額外回復

也正是兩條分路不同的構成,導致了在正常情況的同一時間下,射手經濟總是高於戰坦的經濟。

原本是同經濟的攻守作戰,變成了防守方的優勢。而作為進攻方的戰士與刺客,就不得不花費更高的時間與精力,期望形成一個對射手的有效針對。

但戰士遭到隔離「圈養」,難以形成直接的針對;打野在早些版本中因為野區經濟下調,發育更慢。

如果拿王者榮耀各個位置組成一個食物鏈,那當前版本的射手就像是最高階層的存在,沒有所謂的天敵去克制他。

近幾個版本中,戰士刺客削弱,射手加強

這就是當前版本的平衡環境下,所存在的最大不平衡。

也正是玩家們慢慢領會到了其中的強弱關係,才有了「射手無敵」的言論。

以上,是絕大多數玩家思考當前版本的主要觀點。

然而,所謂的「射手無敵」其實只是虛假的表象,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射手這個位置是一個高成長性的位置,而他要想無敵,首先要做到發育成型。

而發育的這麼個過程,並不簡單,也並不只是射手一人在戰鬥。

2.

版本背後的真相,射手只是「傀儡皇帝」。

大家如果有心觀察巔峰賽與各個區服的榮耀榜單,自然會發現無論版本如何變化,排在頂端的那些人,幾乎都是打野玩家。

就算野區經濟被大幅下調,他們依舊能憑藉著自身理解,達到普通玩家難以企及的一個分段。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對局主動性的這麼一個概念。

射手這個位置相對被動,尤其在旗鼓相當的對局中,要想單憑自身操作明晃晃的碾壓敵人,這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就像馬可波羅,線上打壓制容易,但打擊殺就難得多)

(團戰中射手主動進攻更難打出價值,就像上圖,若非我的張飛跟進,我方狼狗很難有像樣的輸出環境)

而這也就意味著正常情況下,射手對線很難打出直接優勢。

但打野位不同,他遊走於地圖各個角落,他掌握著前中期節奏的引導權,也是打破線上平衡的關鍵因素。

因此,無論版本如何更替,打野位始終都扮演著一個「獵人」的角色,而射手位永遠都是一個「獵物」。

確實,在這幾個版本中,射手這個「獵物」開始像個雄獅一般展露尖牙與利爪試圖反撲,可他依舊需要一個幼獅到雄獅的成長過程。而官方的調整方向,充其量只是進一步的縮短了這個成長過程。

但對於打野位來說,這些調整所造成的影響都不算太大。

尤其在分路調整後射手對射手的當前版本,作戰思路反而更清晰了。

老版本的打野思路

原本只能在扶持己方射手與打壓敵方射手之間做出選擇,現如今可以一併完成,在打壓的同時完成扶持。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寵物小精靈》中的精靈對戰,射手扮演的角色就是上場較量的精靈,而打野位則是那個訓練師。

我培養你,是源於對你天賦的認可;而沒有正規的養育,空有一身天賦也是「泯然眾人矣」。

3.

「傀儡政權」下的應對措施,幕後主使才是關鍵。

在賽季剛更新時,我興致勃勃的發表了一篇文章,講的是輔助位擁有更高的主動性。

其實這個思路,說簡單起來真的太簡單,無非就是「放養戰士,針對射手」,開局想方設法的擊殺敵方射手,從而直接的建立出團隊優勢。

  • 這兒舉一組例子,20星的排位:
王者榮耀:每一個射手為核的版本,都做著「射手無敵」的美夢

第一波GANK

王者榮耀:每一個射手為核的版本,都做著「射手無敵」的美夢

第二波GANK

王者榮耀:每一個射手為核的版本,都做著「射手無敵」的美夢

第三波GANK

這三張動圖幾乎是一個連續的擊殺,幾乎是敵方孫尚香一露頭,就遭到我方的GANK。

在短短的3分鐘內,敵方孫尚香遭到了3次擊殺,我方公孫離經濟領先1700+,直接建立起了前期節奏,拿龍拔塔一氣呵成。

而其中,我的鬼谷子思路也很簡單,就是打壓敵方射手的同時,扶持己方射手,將他這個「傀儡皇帝」推上王座,從而直接引導這局比賽。

這局比賽的戰績結算

如果反過來思考,假如我前期不展開這麼頻繁的針對,我方公孫離或許還在下路和孫尚香來回發育。就算公孫離有著一手好操作,在1v1的均勢對線中,也不見得能占據幾分便宜。

因此,射手強並不是選了射手就能贏。

同樣在發育路有著豐厚經濟,射手之間也都處於基本的平衡,同樣的條件下,又憑什麼說你的射手就能占據優勢呢?

就算拿最近火熱的明世隱和太乙真人來說,他們的意義也從來不是依附於射手,而是因為他們能更直接穩定的建立線上優勢罷了。

4.

射手不能帶飛,沒有主動性怎麼也帶不飛。

這些天的排位中,我見識過不少射手玩家拿個射手就喊帶飛。

可說實在話,純粹的輸出真沒辦法推動對局節奏,就像當初紅極一時的自由人體系,公馬打野在KPL上如日中天。

自由人體系的思路框架

但是在路人局的表現中如何呢?

高分段尚可,因為輔助會玩,只要輔助控好,自由人就可以藉由輔助來實現節奏引導;而低分段則是重災區,無數不明所以的玩家紛紛效仿,最後打不出輸出也帶不動節奏。

是這個打法有問題嗎?

不,只是玩家所處的對局環境有問題。

當前版本的情形依舊相似,射手確實強了,但是他依舊沒有直接左右對局的能力,說帶飛更是痴人說夢。

因此,別高估射手位,也別低估遊走位(中野輔),戰場走勢永遠是具備「主動性」的角色說的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RFjE24BMH2_cNUg1E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