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赴大連,有幾個重要信號

2024-06-25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餘暉 高語陽 董鑫

6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

新華社和央視新聞報道顯示,李強出席了論壇開幕式、外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會,並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

2007年,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召開,並逐漸形成了由大連、天津兩座城市輪流舉辦的「雙城特色」。

今年是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地點在大連。這是時隔五年之後,夏季達沃斯論壇重回遼寧。

幾個重要信息值得關注。

「有能力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

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李強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作了判斷: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發展面臨重要關口。

2023年全球貿易出現萎縮。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1.2%,從主要市場需求看,歐洲、北美進口量分別下降4.7%、2.0%。

同時,隨著2023年底全球通脹壓力有所減弱,主要發達經濟體開始釋放降息風聲,進入2024年後全球貿易前景改善,一季度增速有所回升。

但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0.3%,有九成地區和八成行業實現了增長。從生產、需求、政策支撐等因素分析,經濟有望繼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

近期,相當多的國際機構、國際組織也都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期。

世界銀行近期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到4.8%,比上期的預測值高出0.3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到5%,比前期預測值提高0.4個百分點。

在與出席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外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時,李強明確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也有能力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

「開闢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面對全球經濟增速總體放緩的形勢,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來自於哪裡?

李強指出,新產業新動能快速成長,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為各國企業創造了更大合作空間。

他表示,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尋求自身合理利益,開闢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

新動能是什麼?

在開幕式現場,李強介紹中國經濟相關情況時,提到了「新質生產力」。

他指出,這些年,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動能。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這從歷屆論壇的細微變化中就可以感受到。

2019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首次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也是在2019年,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今年的論壇把5G-A引入會場,實現全國首個大型國際會議場館5G-A與智算功能全覆蓋。

相關經濟數據也折射了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態勢——

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智能車載設備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7%。

新產業是什麼?

6月25日,李強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時提到,未來產業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活躍力量。

李強表示,以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綠色能源等為代表的技術突破,將創造具有高成長性的新賽道新業態。中國提出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就是要通過人工智慧的廣泛賦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

「中國產品的競爭力絕不是補出來的」

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各項活動中,李強多次提到一個重要話題:

開放與公平。

從世界範圍來看,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與個別國家搞各種形式的「脫鉤斷鏈」「築牆設壘」有很大關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曾警告說,如果全球經濟陷入嚴重碎片化,總體經濟產出可能萎縮多達7%;如果加上技術「脫鉤」,一些國家的損失可能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2%。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加強國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施瓦布表示。

「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李強說。

李強強調,要維護開放市場環境,敞開胸懷、緊密協作,摒棄陣營對立,反對「脫鉤斷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

對於中國來說,近來,一些國家不斷炒作「中國產能過剩」,還指責中國所謂「非市場政策和做法」,說中國通過政府補貼「打造不公平競爭優勢」,造成「市場扭曲」。

對此,李強在與外國工商界代表的座談會上給出了明確回應:

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絕不是「補」出來、「保」出來的,而是在公平競爭的賽道上一步步拼出來、干出來的。

數據為證。

中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貿易夥伴,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中國新能源產業、平台經濟、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頭部企業主要都是民營企業;2023年中國進出口的三成由外資企業實現。

李強表示,中國將堅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更好環境。歡迎大家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紅利。

資料| 新華社、央視新聞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8a4bfa0bb8151142d64e28b36a71d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