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少,活得越久?一日三餐怎麼吃,不妨學學鍾南山的長壽菜單

2022-05-04     卓瑪途旅-雲南

原標題:吃得越少,活得越久?一日三餐怎麼吃,不妨學學鍾南山的長壽菜單

「朋友跟我說既能減肥又能養生,我深信不疑,結果......」

吳女士對於養生一直關注度很高,大約在五年前聽聞「過午不食」可以養生後,一直堅持這個飲食習慣,午餐後到第二天的早餐前,堅持不進食。

堅持了五年後,本以為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沒想到的是,吳女士身上出現了反酸、噁心、嘔吐、食慾下降以及睡眠質量差的問題。

不適症狀發展到嚴重影響她的正常生活,去醫院經過胃鏡檢查後發現她患有嚴重的胃潰瘍伴隨膽汁反流,需要服藥進行治療。

飲食與健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卻忽略了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顯示,不合理膳食是導致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約有310萬居民因膳食不合理死亡。

怎麼吃更健康,怎麼吃更長壽?這一直是人們不斷追求的問題。「輕斷食」、「過午不食」、「一日兩餐」.....關於如何吃飯的言論層出不窮。「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的觀點更是深入人心。

那麼,這些流傳的言論有科學依據嗎?健康飲食究竟該怎麼做?

一、吃得越少,真的活得越久嗎?

飲食減少是否能讓壽命延長?關於這件事還真有人做過研究,跟隨小妙來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一下。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衰老》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果蠅身上發現了Sestrin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調控飲食限制的作用。

果蠅體內的Sestrin蛋白質含量越高,可幫助其延長壽命,同時可以預防果蠅免受高蛋白質飲食對於壽命的影響。簡單來說,限制飲食可增加果蠅體內Sestrin蛋白質含量,而Sestrin是一種新型潛在的抗衰老因子,可以一定程度的延長果蠅的壽命。

無獨有偶,2019年10月Linda Partridge團隊也在《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新陳代謝》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指出小鼠在年輕時就開始減少食物攝入,並一直保持下去,可以讓小鼠的壽命和健康都得到積極改善。

反之,在老年時改成隨意飲食,會讓小鼠的死亡率迅速增加。從動物實驗來看,吃得少,活得久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值得提醒的是,關於節食可以讓人延年益壽的結論,都僅在動物實驗上得到驗證。這個結果在人類身上尚未得到驗證,對此我們一定要持有正確的心態,不能盲目地限制進食,這樣做很可能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二、長壽秘訣?向鍾南山學習

抗疫先鋒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今年已經85歲高壽,依舊身體硬朗,精神煥發,活躍在一線。

「早餐吃好」是鍾老的健康飲食理念。一碗紅豆粥,一碗加全麥餅乾的牛奶,兩片夾芝士的麵包,一個雞蛋,兩個橙子。這是鍾老的早餐菜單。

生活在廣州的鐘老,飲食清淡,還強迫自己食五穀雜糧,把雜糧當『藥』來吃。他說,精米白面雖好吃,但營養價值不及雜糧。

除此之外,鍾老提醒,高脂高熱量,腌制,燒烤,油炸的食物都要少吃。動物性食物大概占總食物量的20%,植物學食物大概占總食物量的80%最好。

三、錯誤晚餐吃法,危害重重

除了節食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崇尚不吃晚飯,認為這是養生新潮流,可以快速減肥、排毒。但是事實上長期不吃晚飯,容易出現很多問題。

1,不吃晚飯不但不減重,反而更易長胖

短期不吃晚飯體重下降,通常是水分和肌肉流失導致,這不穩定也不長久。長時間不吃晚飯,身體感應到處於空腹狀態,為了防止被「餓死」,會把更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而且,在熱量短缺的情況下,身體基礎代謝功能減緩,這些都不利於減肥。一旦恢復飲食,也更容易反彈。

2,晚餐吃太晚,影響睡眠質量

當你躺下睡覺時,體內的胃,肝等器官仍然在不停地工作,向大腦傳遞信息。大腦的興奮狀態會造成多夢,失眠。長期的睡眠質量不好,有可能引發神經衰弱。如果經常晚飯進食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易刺激肝臟,增加形成高血脂症,脂肪肝的風險。

3,晚餐吃太飽,更容易肥胖

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低。多餘的熱量可以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長久以往,不僅產生肥胖問題,過多的食物給腸胃造成負擔,血液流動緩慢,這是造成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

四、吃飯黃金法則

除了吃飯不宜過少過飽之外,還有一些良好的進食習慣需要我們培養和注意。

吃飯細嚼慢咽,先吃大顆粒食物,既利於消化,也更快感到飽腹感,吃得更少。

粗糧營養高,但不易消化,可和細糧混合搭配,增加攝入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營養更均衡。

吃飯時聊天,看電視會讓食物咀嚼不充分,腸胃負擔加重。人更容易吃多,是不健康的做法。

每一種飲食方法都需要辯證看待,合理飲食,科學飲食才能健康長壽。不恰當飲食帶來的不良危害可能潛伏很久,定期去醫院體檢,防患同樣必不可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64cbc2ce4b15e145704fbbad1e93c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