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變化不大,兩波冷空氣「間歇性」來襲,同時,關於颱風活動問題,我國出現了變化——颱風醞釀升級了,有兩個,並且有一個將進入我國區域。
所以, 接下來將可能引發內陸氣候的進一步大變,下面就簡單說明一下冷空氣,主要說颱風的問題。
冷空氣的確還是保持兩波發展,第一波已經出現,並且在11.17前結束,第二波是從11.21起發展,預計就會南下,東移同步進行,可能在11.25左右結束,這兩波冷空氣都是我國大範圍地區出現氣溫下滑,並且帶來雨雪天氣。
第一波、冷空氣影響之下,我國大範圍地區出現4度到6度的氣溫下滑,部分地區可達到8度以上。
而雨雪還是集中在東北,西北區域,其中東北最強,黑龍江、吉林等地有大到暴雪,黑龍江東部局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第二波、降溫的實力要強很多,大範圍區域將可達6-10度,華北、東北地區局地降溫超過12℃,部分地區還將伴有雨雪天氣。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二波具有發布全國性寒潮的可能性,這也說明了隨著氣象意義上冬季的到來,冷空氣的變化更加的強烈了,這也是符合季節性變化,這就是冷空氣的情況。
而除了冷空氣之外,就是颱風的問題了,西北太平洋的確還是存在兩個颱風胚胎的活動,編碼為17W,97W。
最為特殊的還是17W颱風胚胎,這個颱風胚胎是升級後的編碼,日本在升級發布17號颱風傑拉華生成預警之後,出現了降級的情況,這種情況雖然比較少,但也並不意外,在沒有命名前,一切變化空間都還有,但對於17W來說,各大主流都認為還是具有發展起來的空間。
而我國在中期數據之中說——菲律賓以東洋面預計有2個颱風生成,其中一個將於22日前後進入南海南部,其實就是說的這個17W。
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該颱風胚胎在菲律賓東部可能快速增強,但預計它將從菲律賓登陸穿過,所以,又出現了減弱的情況,這主要是環境影響。
但最終GFS預計會在進入我國南海之後,有可能在11月下旬,在南海增強,並且過後在越南近海增強並且北上,北上之後,對我國華南可能帶來一定影響,海南,廣東等地可能受到影響較大,主要是它帶來的水汽影響,這相當於是「颱風雨」的模式甩過來了。
所以,這個颱風胚胎如果形成了的話,那可能影響我國,後續需要重點注意下,就看路徑上有沒有改變,如果從南海南部進入了,直接衝進越南,那就沒有多大影響了。
除了這個之外,而還有一個颱風可能出現就是97W。
雖然從衛星雲圖上來看,這個颱風胚胎不怎麼樣,但是預計11.18時段左右,可能發展出一個新颱風,如果17W這個時候沒有成為17號颱風傑拉華的話,那這個可能就是。
而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如果它出現之後,將會北上走拋物線的路線,最終還是消失在西北太平洋之中,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這個颱風。
而從EC的模擬情況來看,也是保持17W有可能在南方發展起來,成為一個「遠洋」進入南海的土颱風,也是在越南附近增強,而97W不太看好,認為不會起來。
那綜合情況來說,只能說——17號颱風傑拉華的醞釀是存在的,無論是GFS、EC都認為有一個可能起來,所以,大家繼續觀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