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谷
捐版權、送會員、慢直播造醫院……連日來,隨著疫情的蔓延,廣電總局加速部署疫情防控宣傳的相關工作,從傳統的電視平台到新興的網絡視聽平台,在抗擊疫情宣傳上統一戰線、共克時艱,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履行作為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
據了解,總局宣傳司著力統籌全國衛視節目編排,指導加強疫情防控報道,減少娛樂性節目,並及時發布36家衛視全天節目指引。
各大衛視積極貫徹落實總局的政策,加大了對於疫情相關新聞的報告,部分衛視還取消了原定春節期間播出的綜藝節目。
目前,處在疫情中心的湖北衛視每日從早八點到晚11點,間隔性地有6個特別版面推出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疫情》,其他省級衛視也大都開設了抗擊疫情新聞直播節目和特別報道,北京衛視有《養生堂》、東方衛視有《名醫話養生》、浙江衛視有《李蘭娟今天說》、湖南衛視有《抗擊疫情特別時間》、新疆廣播電視台有《新廣行風熱線》和《我家的戰「疫」生活》等,通過直播、錄播等多種形式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做到信息的透明化與公開化,以真實的新聞資訊來穩定民心,共同科學抗擊疫情。
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則著重部署以下四個方面:
目前來看,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這一系列措施也都陸續一一落實。譬如,愛騰優芒等視聽網站響應總局號召開設「肺炎防治」頻道/專區,聚焦每日疫情,向公眾推送實時熱點以及相關公益內容。
其中,芒果TV除了投入5億首期廣告資源進行貼片抗擊疫情的公益宣傳片外,還設置了多個疫情相關的內容版塊,充分發揮融合傳播、視頻傳播、矩陣傳播優勢,整合權威央媒、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等媒體、頻道優質新聞資源,製作推出一系列融媒體專題特輯,並在全埠重要位置推送,形成了強勢報道矩陣。
由此可見,從傳統電視平台到網絡視聽平台,外加部分有影響力的自媒體,紛紛開啟抗擊疫情攻堅戰。在這一聯動宣傳的背後,亦是見證了在融媒體時代,對於突發性公共事件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上的形式、手段的變遷。
在疫情蔓延宣傳後,各級電視台紛紛響應中央決策部署的集體行動,通過新聞報道、專題節目、紀錄片、公益廣告和文藝作品等廣泛宣傳防護知識,增強群眾自我防控、科學防控意識。紮實有效做好輿論引導,引導推動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各大主流媒體協調旗下的公眾人物拍攝抗擊疫情的公益宣傳片,例如,從央視的主持人海霞、康輝、張蕾到湖南衛視何炅、李維嘉、杜海濤、沈夢辰、仝卓等都參與了各自平台的宣傳片錄製,推出多個系列的宣傳ID。
除此之外,各大衛視還協調、邀請平台在播劇演員錄製抗擊疫情的公益短片,目前有《新世界》《還沒愛夠》《下一站是幸福》等參與了此次宣傳;央視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發起「萬眾一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線上活動,成龍、李冰冰、吳亦凡、趙薇、陳坤、周迅、等百位影視演員參與其中……這一系列的抗疫宣傳短片,藉助當紅名人的社會影響力,增強民眾自我防控、科學防控的意識,也鼓勵有能力的人為抗擊疫情奉獻愛心。
除此之外,在近日各大衛視播出的春晚當中,也對晚會內容進行了調控。比如,湖南衛視響應疫情期間不走親串友的號召,將華人春晚中原有到親戚家拜年等民俗刪除,並加入了臨時錄製了防疫宣傳片。央視以及東方、浙江、北京等衛視平台臨時在晚會中加入了《愛的橋樑》《因為有你》《心手相連眾志成城》《我們的力量》等多個與抗擊疫情相關的詩朗誦。
除了名人的影響力之外,還有部分地區村長在廣播中硬核宣傳,經由網友錄製之後在網絡上進行二次傳播,被網友稱為硬核村長。而近幾天,無人機式巡查更是吸引網友的目光,無論是年邁老人還是黃髮垂髫,只要被無人機拍到在外面晃悠,都會被隔空提醒不要外出。
從「名人效應」到「村長效應」,抗擊疫情知識普及渠道多樣化。相對而言,在下沉市場,硬核村長們的宣傳方式經過在自媒體平台上的發酵,各具話題效應和引導效果,這也應該是在《爸爸去哪兒》之後,「村長」這一角色再度出圈。
除了常規的疫情相關新聞播報之外,此次抗擊疫情宣傳在戰術上還有兩大亮點:一是VLOG,二是慢直播。
1月25日,央視新聞增援記者到達武漢之後,以VLOG的形式記錄關於武漢和疫情的一切,推出《央視記者武漢VLOG》,發布了護士小姐姐顧得上吃飯嗎、武漢人都戴口罩了嗎、記錄患者出院時刻、武漢能買到零食嗎、武漢晚上能點得到外賣嗎等系列內容。這是繼上次康輝的VLOG之後,央視新聞再次發布VLOG,以記者親臨一線以參與和體驗的方式來展現在疫情籠罩下武漢的方方面面。
相對自媒體而言,央視記者所推出的系列VLOG,依然具有新聞工作者所特有的客觀性、真實性、及時性等特徵,其本質是新聞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以一種更為柔和的交流方式來向觀眾輸送相關的新聞內容。
在疫情蔓延過程中,很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用來抗擊疫情的火神山醫院的建造進度。還記得此前,有一則新聞是有一位樸實河南大叔沒回家過年,自己打車過來支援武漢火神山,站在寒風中一邊吃盒飯一邊接受採訪,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點贊。
後來,火神山、雷神山兩大醫院先後開啟了慢直播,24小時不間斷展現在大眾面前,工地上機器施工、甚至不同施工單位之間起爭執都能盡收眼底,吸引了六千萬網友進行雲監工,並在直播交流區占據了話語主動權,開啟了除開疫情本身之外的新一輪社會議題。
據相關從業人員介紹,在工地上安裝攝像頭進行監工,實際上是建造行業的常態,但將工地全貌以及進程公開直播還屬於首次。這不僅僅讓因疫情宅在家的網友們找到新的關注點,實時跟進醫院搭建進度,同時在直播交流區,還有從事相關行業的網友實時科普,也是對我國基建文化的一次普及乃至出圈。
在觀看醫院建造的過程中,對於工地上所用到的吊車、泵車、罐車、挖機、推土機、壓路機、叉車、鏟車等設備,網友根據其特色性能進行個性化、趣味化地取名,比如,叉醬、鏟醬、嘔泥醬、藍忘機等名稱,#挖掘機天團出道#這一話題還登上了熱搜,形成了獨特的「火神山、雷神山文化」。
在大家熱議追捧的背後,這一熱門話題也引發部分網友的質疑,諸如,以國家大事作為娛樂不可取,幼稚化的取名試圖轉移公眾注意力。其中,因《奇葩說》而走進公眾視野的姜思達在微博上發表的相關言論也引發極大的爭議,姜思達本人也一度登上了熱搜。
在讀娛君看來,網友之所以會關注工地上的各類設備,是因為:在固定廣角鏡頭下的慢直播,網友能夠看到工地全貌,現場工程進度,但視覺主體基本都是這些正在運作的大型機器,難以看清現場工人具體的工作。
可以說,網友是通過機器的運轉從而去關注背後操作的人。比如一輛「藍色廢寢忘食的挖掘機」,簡稱為與網劇《陳情令》角色同名的「藍忘機」。表面是對機器的一種稱謂,實際上對運作機器工人的讚美。才會有那些擬人的稱呼。
總的來說,網友給工地上的設備所取的擬人化名稱是日韓文化、飯圈文化、影視文化與基建文化的多向糅合。況且「飯圈文化」並非洪水猛獸,在這一疫情馳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像朱一龍、蔡徐坤、朱亞文等明星的粉絲站、後援會也提供了大量的財物,資金和救援物資能夠快速就位很大程度得益於「飯圈應援文化」的實戰經驗累積。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以飯圈思維來解讀工地實況,帶動了慢直播以及工程建造兩個領域的出圈,也更大範圍地吸引了大眾對於抗擊疫情的關注。
慢直播這一方式曾運用在多機位展現晚會幕後,但作為「配角」所得到的關注度不大。但此次網友通過火神山、雷神山的直播,見證了這兩所醫院從無到有的建成過程,給予用戶的是一種陪伴、養成式的觀看體驗。
外加,在整個抗擊疫情宣傳的攻堅戰中,大眾雖然能夠在自媒體平台發布個人意見,但更多的處於信息接收的「延遲狀態」,而在醫院建造的慢直播中,實時的交互性也很大程度帶動了個人參與積極性。
在讀娛君看來,此次抗擊疫情宣傳所運用到VLOG、慢直播,是為提升用戶體驗,從而與時俱進進行創新交互方式,所秉承的是「正向娛樂」而不是所謂的「苦中作樂」。
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湖北省實行封省,多個城市先後封城,國內其他地區多項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臨時取消,開啟了「不拜年、不聚會、不串門」的春節。
此前,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精選《外交風雲》《外科風雲》等10部優秀電視劇向湖北廣播電視台、武漢廣播電視台捐贈播出版權,湖北廣播電視台將這些劇集安排在綜合頻道、經濟頻道、影視頻道以及壟上頻道播出。1月31日,總局又緊急調配100餘部優秀動畫片、紀錄片、廣播劇,免費支援湖北廣播電視台播出,以豐富疫情期間人們精神文化生活。
在加強抗擊疫情宣傳的同時,愛優騰芒也貫徹總局的指示精神還面向全國用戶提供了免費的精神食糧,在免費內容輸送上有不同的戰略方式。
愛奇藝著重為用戶提供限時免費的電影資源,為訂製了一份《春節一動不動觀影說明書》,以每天一部電影的方式將用戶的假期安排的明明白白。
騰訊視頻與愛奇藝的內容排播重點基本一致,在1月24日至2月7日限時免費《芳華》《妖貓傳》《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斷片之險途奪寶》等大片,優酷則是影劇綜等維度多向發力,在1月27日至2月14日期間《大江大河》《妖貓傳》《火星情報局4》等平台優質內容;而芒果TV則是推出「春節10天芒果TV全免費」活動,也就是說原本的會員內容可零門檻地觀看,這一活動吸引了140萬用戶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原定於2月14日在全國上映的動作喜劇電影《肥龍過江》正式提檔至2月1日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視頻網站進行超前點映,這也是繼《囧媽》之後電影發行模式的又一次觸網創新。
整體來看,長視頻平台通過限時免費的方式,為大眾提供更多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產品,從而履行作為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從平台的角度來看,這亦是一次推廣自身優質內容資源、增強用戶粘性的契機,通過「春節限定」的活動有針對性地向用戶推送自家優質內容,以差異化的方式進行用戶留存的轉化。
結語:
連日來,在總局的統一統籌下,台網在抗擊疫情宣傳上都快速步入正軌,在貫徹落實總局各項政策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尤其在台網聯動的基礎之上,運用視聽新媒體,對於廣電系統的疫情防控工作「多輪交互式傳播」,憑藉自身所沉澱的流量池,擴大信息的覆蓋面和觸達率,引導輿論走向,安撫、穩定民心,助力疫情防控宣傳再上新台階。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