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操盤奇才的經驗之談:「尾盤2點半買入法」,從虧損到盈利

2019-07-25     主題獵手鴻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乾貨源源不斷。

在進入股市前,你一定要先想明白二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買股票?

這個問題如此簡單以至於絕大部分人從來沒有仔細想過,其結果就是成為韭菜。

為什麼最後會成為韭菜呢?因為小白一般是在牛市進入股市的,那時候從來沒有接觸過股市的小白開始聽見周圍誰誰炒股又賺錢了,朋友見面,同學會,同事聚餐,甚至和鄰居在廣場上聊天的話題都會很快轉移到股票上來了,開始幾次聽到還無動於衷,但是看到身邊熟悉的人,和自己一樣對股票一無所知的人在股市裡都賺到錢了,心裡開始蠢蠢欲動,完全忘記了之前自己曾經跟在別人後面罵過股市。

在朋友的指導下開戶了,在身邊老手的指導下買了幾隻股票。

開始進入股市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然後看著股票一天天的漲,一天賺好幾千,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之外,那種快感不斷的刺激你的神經,於是你慢慢的加大倉位,但根本沒有想過假如股市下跌怎麼辦。但不幸的是你持倉的股票每天都在漲,你越來越興奮,開始把女朋友,老爸老媽的錢,甚至借錢,貸款來的錢全部一股腦的放入股市。有的人在這個階段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股神,有朝一日也會成為巴菲特,看著帳戶里每天上萬的盈利,你開始感覺上班每個月七八千工資真沒有意思,於是有的懈怠工作,有的辭職。

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是這樣在2015年進入股市的,其中一個同事進入股市的時候已經是4月份了,在一個所謂大咖股神的帶領下,在最開始二個月本金翻了一倍多,但幾個月之後他的50萬本金只剩下幾萬塊了,那個大咖帳戶里上億的資金也只剩下800多萬。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不同的人眼睛裡世界是不一樣的,股市在小白看來是如此的美好,但他看不到股市血腥殘酷的一面,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懸崖邊上。

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那麼你就應該要想方設法提高認知,既然買股票就是尋找好生意,那麼你就應該學會如何分辨什麼是好生意,他們都指向一個事情:學習

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是單調無聊的,但是如果不主動吃這個苦,那麼就會在股市裡被動吃虧損本金的苦,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不會有例外,只不過換個方式而已。

事實上,每一個交易者可以每天都給自己找進場的理由——感覺趨勢要出來了,可以每天都進行來回交易,但是,實際上真正的趨勢不可能每天都出來,所以,交易中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交易的機會,對兩個交易理由的把握程度也區分了交易者的盈虧結果,對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交易的確需要理由,但是更需要的是客觀的理由,在一波趨勢中,你認為的高低點有無數個,但是真正的卻只有一個,所以,合適的時機都不是找出來的,而是等出來的。

投機交易最怕的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出現的時候,很多交易者已經沒有了入場的資本。

在交易的範疇里,耐心是交易能力最直接的體現,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祖師爺,在經歷多年的交易滄桑之後,每一個交易者在不同的交易階段都會領悟到不同的階段重點,由買到賣再到空倉,不僅僅是交易策略的優化,更是交易能力的提升。


關於選股:

孫子兵法說善戰者必先立於不敗之地,善於炒股的人首要先避免虧損,方能確保盈利。

我這樣的人一向謹慎,甚至謹慎的過頭了,比如上車必系安全帶,不敢坐飛機,開車從來沒有違章,過馬路必定走斑馬線,各種醫療意外交通保險都有買,我在股市也是小心謹慎,我是算定了股票的底部才敢去買股票。我從來不買沒有底的股票,哪怕偶爾買錯了,基本上難以大虧。

我選股第一條原則就是先看著這支股票的底部在哪裡,一般來說銀行股為0.8倍市凈率以下,8倍市盈率以下買入。保險行業0.8倍內含價值以下買入,房地產比較複雜,既要看土地儲備,還要看市銷率,0.2倍市銷率以下最好,還要看拿地成本,比如當年融創輕鬆可以拿出168億收購樂視,當時市值才250億,一年銷售額1500億,是明顯的低估股票。券商股一般1.4倍市凈率以下買入。其餘不太了解行業一般是市凈率1以下買入,市盈率8以下買入。

這就是我目前的投資體系,一般按照這個價位買入很少會虧錢。

憑藉上述方法,我14年重倉交通銀行(買入價0.6倍市凈率)和招商銀行(買入價0.8倍市凈率)取得了60%的收益,持有少量中信證券也獲得了250%的收益。16年買入交通銀行(0.5倍市凈率)中國平安(0.8倍內含價值),中國建築(0.7倍市凈率),中國太平(0.6倍內含價值),融創中國(0.15倍市銷率)也取得了優厚的回報。

但是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估值方法,一直以來按照我的市凈率1以下買入,市盈率8來估值對消費、電器、白酒等輕資產公司進行估值,就找不到買點。雖然曾經有持有有過格力電器、五糧液、美的電器等牛股,但是始終無法錨定這樣行業股票的底在哪裡,最後賺一點就跑了。

選股第二條是利潤增長性,兩個利潤相當的公司,一個公司每年利潤平均增長5%。另一個每年增長20%,10年後,後者利潤是前者的3倍。所以長期來看選擇一個利潤增長較快的公司很重要,與其持有一個低估的平庸公司不如持有一個估值正常的業績增長迅速的行業龍頭績優股,績優股如同一個班裡學習好的學生,大機率是下一年考慮學霸會再創佳績,而學渣會成績會跟不上而墊底。偏偏普通人覺得學霸成績已經漲了很多,應該下跌了,學渣成績已經夯實底部,應該反彈了。

選股第三條是利潤(或者業績)增長的確定性,投資的企業利潤要有增長,更好得是公司的利潤是確定的增長。比如房地產,因為預售制度,每年合同銷售的金額會在1-2年內轉化為公司業績,未來的1-2年的業績可期;再比如保險中的壽險,未來利潤增長同10年期國債的750均線相關,利潤增長多少也是比較容易確定。這是我較為喜歡銀行和保險業的原因。

選股第四條是利潤增長的可持續性,20年後,銀行依舊為金融服務,保險依舊為全民社會保障服務,人還是要住在房子裡,可是20年後還用不用手機,無法預料,就像15年前,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想不到現在的窘境。一些行業讓我無法確定利潤能否增長生產經營模式會不會被顛覆,各種高科技行業、凡是帶科技、網絡、智能、生物、電子的我統統迴避,當年電子詞典、隨聲聽、MD、數位相機也是高科技行業之一,如今卻顛覆。所以我視高科技行業為風險投資行業。

第五條,要考慮利潤的有效性,銀行貌似利潤很高,利潤卻是前置計算,從放貸開始計算利潤,至於貸款能否收回,貸款人會不會提前還貸,都是未來無從保證。房地產利潤後置,房子賣出去只算負債,要等交房後才算利潤,所以銀行有效利潤被高估,房地產利潤被低估。有些行業,如重資產行業(如鋼鐵、LCD,黑色家電),要不斷持續投入資本金購買更新設備,原材料,擴大廠房、投入研發,導致可分紅利潤比例較低。有些行業,消耗資本金極少,賺的利潤可以大部分拿去分紅,比如白酒,高速公路、、港口,水電、機場等,不可一概而論。


為什麼要等到尾盤買股票?

很多股明明漲的好好的

到了尾盤的時候就說跌就跌




而且早盤選股大法選出來的參賽者

還要再經過


等超多輪選拔

更重要的是,如此嚴格選拔出來的

可能第二天賣不到最高點

費這麼大勁究竟是為了什麼



...



不過早盤選股如果篩選不好

確實容易買到尾盤跳水的

但凡是用點心,虧是不會虧的

不過還有個辦法可以

有效避免尾盤跳水的現象

那就是尾盤選股法

話說,每天下午的兩點半

投資人就格外精神,甚至躍躍欲試




因為一天之中這個時候的奇蹟最多

這就是所謂的金色兩點半


不僅對普通投資人而言

對機構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時間

因為此刻投資者情緒容易激動

拉升個股可以做到



之所以是兩點半之後

是因為過了這個時間大盤就進入了尾盤


開盤是序幕

盤中是過程

收盤才是定論

是多空一日拚鬥的總結


尾盤的重要性

在於它是一種承前啟後的特殊位置


所以收盤指數和收盤價在操作中



第一步:判斷大盤

首先把大盤15分鐘的K線圖調出來

如果下午2點半過後

15分鐘K線圖是處於上升趨勢的話

就有機會在尾盤買進股票


但是大盤全天都是下跌趨勢的話

那15分鐘K線圖就要關注2點之後的情況

如果出現如下形態


就可以去找類似此形態的個股進行買入操作


注意:如果大盤是放量大跌

就不要進場選股操作

個股基本第二天都是低開


第二步:選股條件


1、振幅在5%以內(多空沒有劇烈爭鬥)

2、流通股本在20億以下(剔除大盤股)

3、換手率3%以上

4、量比在1.5以上(較之前活躍)

5、20天內有漲停板趨勢歷史(容易拉升)


把符合以上條件的個股加入到自選板塊裡面


綜合選股里這些指標主要從這三個類別里選


加入自選後

點擊漲速排行,保留1-3之間的個股

(漲速過大可能會尾盤跳水)


第三步:形態以及買賣點

選好之後開始看他們的近期表現(日k)

以下面三種形態最為看好:

1、平台突破




2、主升浪上攻


3、回踩支撐


形態選擇好之後,再看分時圖

分時白線是回踩均線不破並處於上升趨勢

而且持續有大單買入的

如何辨別尾盤拉升是機會還是陷阱?

尾盤快速拉高的個股,需要結合股票價格、K線形態綜合分析。

1、如果一隻股票在緩慢的上升通道中運行,這時候尾盤突然拉高股價,有利於趨勢、K線形態加速上漲,處於上漲初期,可適當跟蹤關注,反之則應該觀望。



2、在高位震盪橫盤的個股經常出現尾盤急速拉高股價,這樣的股票應該警惕,尤其是每一天的交易時間裡,基本保持震盪下跌走勢,而在收盤時候,就有大買盤主動推高股價,讓日K線處于震盪或者看漲的形態,掩蓋主力出貨的痕跡。

3、尾盤瞬間拉高股價,還要區分有量急拉和無量上漲的兩個不同。

【a】有量急拉大機率是主力對敲做盤,從買賣檔可以看到很多大單、整數單的大舉買進,這樣的情況,十之八九屬於主力操盤手故意炫耀實力給散戶看,引誘跟風盤;

【b】無量上漲則是突發刺激,場外資金急切搶進,股票無須放量就輕鬆漲停往往說明兩個含義,一是主力惜售,二是籌碼高度集中,這樣情況下的無量拉高,特別是封漲停,後市絕對可以看高一線。

實戰策略分析

尾盤拉升作為一種操盤技巧,在不同的環境中被不同主力所利用,實戰中應依據不同的環境具體分析。

(1)依據大盤環境分析。在大盤弱勢時,個股尾盤拉升基本可以肯定為吸籌打壓,或者拉高股價尋找出貨機會,次日下跌的機率極大。應對的辦法是及時逢高賣出,越拉越賣,千萬不要猶豫,不要錯過減倉的好機會。

(2)依據個股所處的位置分析。在個股的低位出現尾盤急拉現象,一般說明主力掌握的籌碼不足,拉高是為了吸籌,以備打壓股價之用。次日甚至此後數日,下跌機率極大。應對的辦法是逢高賣出,以後加強觀察。

在個股的中位出現尾盤急拉現象,一般說明處於拉升中繼,如果全天股價均在高處,則次日上漲的機率較大;如果全日股價處於盤整狀態,而尾盤急拉,說明洗盤即將開始,尾盤拉升,是為了加大洗盤空間但同時又不願深跌,以免廉價籌碼被散戶搶去。應對的辦法是既可以出局,也可以觀察待變。

在個股的高位出現尾盤急拉,一般是為了加大出貨空間,逢高及時賣出是明智的選擇。對主力嚴重控盤股票的尾盤拉升,一般可以不理會、不參與,因為主力可以隨意操縱股價,既可以拉升,也完全可以打壓。

(3)依據個股流通盤的大小分析。在大盤股的炒作中,尾盤拉升出現的機率一般要大於小盤股。因為在大盤股的炒作中,主力必須努力解決不控盤問題。由於2001年以來莊股的慘敗,高控盤的炒作模式已被市場根本否定。莊股的大跳水,給新的市場主力敲響了警鐘。


作為一名以技術分析為手段的交易者,我希望告訴大家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市場隨時都反應出交易員互動的行為,所以那些交易形態會重複發生。當日線圖上出現一個疑似頭肩頂的形態時,試想一下,所有在電腦前看圖表的交易員會產生什麼舉動呢?對,集體放空。有的在頸線沒破之前放空,目的是預期形態會成功,有的在頸線跌破後放空,準備接受下跌空間的利潤。然而,有一個問題卻是那些放空的交易員沒有想到的:誰來做多?如果集體都選擇放空,那麼對手盤在哪裡?因為這個問題的產生,所以最終市場出現了雙殺的現象,假突破比比皆是。市場的奇妙就在這裡。

市場的隨機性和逆向性使得交易進入了矛盾的狀態。這意味著,行情隨後將如何發展,誰也不知道,事實就是這樣,你我都不知道。但是,絕大多數在股市已經摸爬滾打了10年、20年的老交易員至今依然處於無法賺錢的階段,原因只在於他們每天分析行情、研究圖表,目的是為了——至少是沉迷於這種想法——讓自己儘早知道未來行情會如何發展。

但是,只要心存「我知道行情會怎麼發展」的想法時,整體心理架構將使交易者產生錯誤的觀點和行為。

大多數人認為一個高手就必須知道或是肯定能知道行情會怎麼走?明天是高開還是低開?收陽線還是收陰線?如果有人預測到了,則將被奉為至尊。其實,這一切都是假象。那些能預測行情的人不過是運氣比較好罷了,因為市場其實是很簡單的,不是高開就是低開,不是收陽線就是收陰線(平開和十字星子類的不屬於普遍狀況)。我雖然也經常預測到未來行情的走勢,但我從不認為這是我比其他交易者高明的地方,這根本不是一項可以用來炫耀的技巧。真正的高手不是預測大師,他也同樣不知道未來行情的發展會怎樣,但他卻知道後續市場發展機率的分布,而在此機率分布上,他能以自己的方法獲得一致的結果。

一個新手想在股市上獲得成功,首先應該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那些悶著頭在家裡閉門造車的交易者不是說不能最終得到成功,但他要走的路一定更長更艱難。

在生活中,你如果希望變得聰明,你就必須和聰明的人待在一起;如果你希望變得富有,你就應該經常和富人打交道;你如果想成為一個政治家,你就必須多和政治家交往;你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交易員,你就必須與優秀的交易員走得近。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95%以上的交易者之所以最終的結果都是失敗,原因在於他們輕視了這個市場,他們認為股市是不需要任何準備和努力就可以賺到錢的地方。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地方嗎?

在我眼裡,市場始終是窮凶極惡、不可思議且充滿誘惑的。

所以,想要在市場中獲得成功,首先需要做的是——學習。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操盤策略和龍頭戰法,乾貨源源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feXJ2wBmyVoG_1ZVE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