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之後涼(呂涼興衰)

2020-02-20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提到呂光,估計很多人都會一臉懵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呂光,字世明,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氐族人。他雖出身顯貴家庭,難免「拼爹」之嫌,卻憑藉自身的傑出能力和勳績,早在青年時代,就深獲前秦皇帝苻堅和執政王猛的器重。

在充滿傳奇的一生中,他於383年—384年率軍遠征西域,使自東漢末年即與中原王朝隔絕近二百年之久的西域,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創立「十六國」之一的後涼政權;或許是最濃墨重彩,值得大書特書的二次得意之作。

382年9月,苻堅在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後,又想經營西域。於是,命呂光為特使持節、都督征討西域諸軍事、安西將軍、西域校尉。組成了一支由7萬步兵,5千騎兵,號稱10萬大軍的西征大軍,準備統一西域。呂光的西征大軍陣容強大,僅將軍一級的高級官員就有姜飛、彭晃、杜進、康盛等。另外,隴西、馮翊、武威、弘農等郡有名望的人物如:董方、郭抱、賈虔、楊穎等也作為助手參加了西征軍。

383年1月,淝水之戰前,呂光告別苻堅,離開長安。苻堅的兒子苻宏握著呂光的手激動地說:「你的氣度非同一般,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好自為之吧」。在淝水之戰進行的同時,呂光也在西域地區鏖戰。

西域一般指甘肅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和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董灘)以西,即今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包括新疆以西,中亞細亞的廣大範圍。西域小國林立,西漢時號稱有36國。由於一些國家陸續分化,最多時達60多個國家。他們的國土狹小,建於綠洲之上,領土以王城為中心,以綠洲為邊界。西域諸國一般按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路線分為南北兩道。

385年3月,呂光用兩萬匹駱駝馱著一千多種珍奇的西域貨物,帶著一萬多匹西域駿馬撤離西域班師回朝。這時,苻堅已在淝水之戰中慘敗,中國北方又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呂光凱旋迴歸的消息傳到了涼州高昌郡太守楊翰那裡,楊翰估計呂光會趁中原大亂之機奪取涼州自立,便向涼州刺史梁熙建議說:「呂光剛剛擊破西域,兵力強大,銳氣正盛,他聽到中原大亂,定會別有所圖。河西之地,方圓百里,帶甲士卒十萬之眾,涼州足以自保,若呂光越過流沙(今甘肅玉門關以西至新疆羅布泊之間的沙漠地區,俗稱白龍堆)地帶,其勢力很難阻擋。高昌谷口(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十公里雅爾乃孜溝村的交河故城)為險要關隘,應以兵戍守,控制水源,則可置呂光於饑渴之絕境,為我所制。如果認為高昌谷口太遠,守住伊吾關(今新疆哈密市西六十公里的四堡)也行。一旦呂光越過這個關口,就是有張良的計謀也無濟於事了」。縣令張統也認為呂光才智過人,擁有思歸之士,他乘勝利的軍威,其鋒銳勢必難以阻擋,建議梁熙擁立苻堅的堂弟的苻洛(380年曾在龍城反叛,現居涼州)為帝,以藉助皇室的威望,制服呂光。

梁熙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呂光東進回朝會侵害自己的利益,怎麼也不聽楊翰等人的勸告。此時的呂光也得知了淝水之戰苻堅慘敗,中原大亂的消息,離開西域回到那裡的呂光心裡正沒底,而這時風聞楊翰欲阻斷自己東歸的建議,也不敢貿然前進。將軍杜進分析了形勢後對呂光說:「梁熙機靈不足,文雅有餘,他不會採納楊翰的建議,不值得憂慮。我們應當趁他們意見還沒統一的時候,快速前進,奪取涼州,站穩腳跟以後再作打算。如果進而不捷,我甘受過言之誅」。呂光也考慮到,苻堅在淝水戰役中失敗,反秦政權紛涌而起,長安尚不知能否倖存下來,就是回到關中也沒有用武之地,奪取涼州也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於是,呂光採納了杜進的建議,下令向高昌進軍。途中,敦煌太守姚靜,晉昌太守(今甘肅定西)李純舉郡投降了呂光。兵至高昌,楊翰也舉郡投降。當呂光大軍東進至玉門關時,梁熙才如夢初醒,下書責備呂光不該擅自回軍,並令其子梁胤為鷹揚將軍,與振威將軍姚皓,別駕衛翰帶兵五萬到酒泉去阻擊呂光。呂光以牙還牙,也回書梁熙,反責他不赴國難,反而以重兵阻止勝利之師回歸,並同時命杜進、彭晃、姜飛為前鋒,率軍與梁胤交戰於安彌(今甘肅酒泉),大敗梁胤並將其活捉,附近的胡夷部族也紛紛投降呂光。武威太守彭洛見大勢已去,抓住梁熙,投降了呂光。呂光殺了梁熙,率軍進入姑臧城。385年9月,呂光自稱涼州刺史、護羌校尉。

384年姚萇叛秦後,後秦很大程度上攔阻著前秦與其轄地涼州的聯繫,消息難以傳達。386年九月,苻堅被殺的消息才傳到涼州,呂光聽到噩耗,悲痛欲絕,他命令所部為苻堅披麻戴孝。十月,呂光宣布改元太安。十二月,呂光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涼州牧、酒泉公。

《資治通鑑》記載:九月,呂光得秦王堅凶問,舉軍縞素,諡曰文昭皇帝。十月,大赦,改元大安。

但呂光的日子並不好過。就在他十月宣布改元的時候,就遭到了原前涼國主張天錫兒子張大豫和長水校尉王穆的攻擊,張大豫比他早八個月於386年2月在陽塢(今甘肅武威城西)自稱涼王,改元鳳凰。12月,呂光的西平(今青海西寧市)太守康寧也自稱匈奴王,反叛了呂光。最令呂光傷心和惱火的還是曾與呂光同甘共苦的張掖太守彭晃和大將徐昊也與康寧勾結反叛呂光。於是呂光決定趁他們三股力量還沒有緊密協同之前,親率三萬騎兵前往征討。387年7月,呂光在臨洮一舉擊敗張大豫。張大豫逃到廣武(今甘肅永登)後,被廣武人所擒,送交呂光被殺。

12月,呂光進軍張掖,經過二十天的激戰,攻克張掖城,彭晃被殺。接著,呂光又趁王穆攻擊敦煌之際,率領兩萬騎兵攻取了酒泉。隨後,率軍前往涼興(今甘肅安西)截擊王穆,王穆引軍東退,途中部眾潰散,王穆單騎逃走,在騂馬被騂馬令郭文所殺。至此,涼州全部,河西大部地區均為呂光所有。

389年2月,呂光自稱三河王(指黃河、湟河、賜支河,源頭都在青海省境內),改元麟嘉,設置百官,立妻子石氏為王妃,石氏所生之子呂紹為太子。為了向東方和南方擴展,392年,呂光派弟弟、右將軍呂寶率軍攻打金城(今甘肅蘭州)的乞伏干歸,呂寶失敗,一萬多人被殺。呂光隨即又派兒子、虎賁中郎將呂纂攻擊南羌的彭奚念,但呂纂也兵敗而歸。呂光見兩戰皆敗,便親自率軍至袍罕(今甘肅臨夏),將彭奚念打敗,彭奚念南逃,呂光占據了袍罕。這樣,呂光的疆域除全部西域、涼州之外,東西推進至跳水林(今甘肅洮河)岸邊和金城以西地區。395年7月,呂光率十萬大軍進攻西秦,西秦國主乞伏干歸在左輔密貴周、左衛將軍莫者羝的勸說下投降了呂光,並把兒子敕勃作為人質留在西平。396年6月,呂光升號為天王,建國號為大涼,改元龍飛,史稱後涼。後涼這時達到全盛時期,統治疆域同前涼略同。

397年正月,呂光因西秦國王乞伏干歸出爾反爾,數度叛離,決定派兵消滅它。呂光派他的兒子太原公呂纂攻打金城,弟弟天水公呂延率大將、西平太守沮渠羅仇、沮渠曲粥等攻打臨洮、武始、河關,西秦大為震驚。乞伏干歸作戰不利,於是便命人反間呂延,詐稱:「干歸兵敗,逃往成紀(今甘肅靜寧)」。呂延信以為真,率領輕騎直追,司馬耿雅勸阻說:「乞伏干歸勇略過人,不會望風而逃。以前,他戰敗王廣、楊定都是詭稱自己兵敗。這次傳達消息的人,臉色不定,難免有詐。應全軍一起推進,步騎相接,待全軍到齊,在行進攻,必然成功」。但呂延不聽勸阻,麻痹輕敵,率軍前進,乞伏干歸伏擊呂延,將其斬首,涼軍戰敗,司馬耿雅和將軍姜顯率軍退回袍罕。呂光見自己的精銳兵敗,呂延被殺,埋怨沮渠羅仇、沮渠曲粥護衛不利,將二人斬首。四月,沮渠羅仇的侄子沮渠蒙遜以安葬叔父為名在家鄉臨松(今甘肅民樂縣)起兵反涼,一旬之間,聚眾萬人,屯兵於金山。呂光派呂篡進剿,雙方激戰於忽谷,沮渠蒙遜兵敗逃入山中。沮渠蒙遜的堂兄沮渠男成,時任呂光的晉昌守將,聽到沮渠蒙遜起兵的消息,也起兵響應,他聚眾數千人,屯於樂涫(今甘肅高台縣)。酒泉太守壘澄討伐男成,兵敗被殺。

之後,男成與蒙遜共同推舉建康(今甘肅高台)太守段業為大都督、涼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璽。段業以男成為輔國將軍,蒙遜為鎮西將軍。呂光又派呂篡去討伐,段業緊閉城門,呂纂久攻不下。8月,呂光的散騎常侍、太常郭黁見呂光年老多病,太子呂紹昏庸無能,而太原公呂篡又十分兇悍,一旦呂光死去,朝中必然大亂。自己身居機要大臣多年,難免被害。於是便聯合尚書僕射王詳、推舉田胡王乞基為君主,占據姑臧城東苑,並抓住呂光的八個孫子作為人質,起兵反涼。呂光又派呂篡去討伐郭黁。這時呂篡正在圍攻樂涫,接到命令後準備撤離樂涫,眾將勸呂纂說:「如果大軍離開樂涫,段業必然會帶領軍隊跟在我們後面,伺機向我們進攻,不如我們悄悄離開這裡」。呂纂認為,段業沒有雄才大略,只能依靠堅城防守。如果我們暗中離擊,正好助長了他的氣焰,不如公開威嚇他之後。堂堂正正而走。於是派使者告訴段業說:「郭黁反叛,我現在回姑臧。你如果敢決一勝負,望早些出城作戰」。段業果然沒敢出兵。

呂光派呂篡討伐段業,久戰不下。八月,後涼散騎常侍、太常郭黁(nún)等抓住呂光的八個孫子,作為人質,起兵反涼。呂光又派呂篡去討伐郭黁。郭黁等大敗。為泄憤,將呂光的八個孫子全部殺害,喝血盟誓,並與南涼國主禿髮烏孤結盟。後涼晉昌(今甘肅安西)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等,則投降北涼。

398年2月,楊軌也派其西平相郭緯率步騎兵2萬支援郭黁。楊軌軍進至姑臧城北紮營,準備攻擊姑臧。4月,呂纂軍襲擊楊軌,郭黁前來救援,呂纂兵敗退走。此時,在樂涫的段業則攻取了後涼的西郡(今甘肅永昌),於是,涼州的晉昌(今甘肅安西)太守王德,敦煌太守孟敏,都舉郡投降了段業。楊軌自恃自己人多士眾,欲與呂光決戰。6月,楊軌兵敗,投降了王乞基。郭黁聽說楊軌敗逃,也投降西秦,後涼將軍呂弘,放棄張掖,率軍東走,段業進入張掖城後欲追擊呂弘,沮渠蒙遜勸阻他說:「歸師勿遏,窮寇勿追,此兵家之忌呀」。段業不聽,結果大敗而回。

399年十二月,年老多病的呂光因屢次失敗,病情加重。他或許覺得自己沒有痊癒的希望,便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他告誡呂紹說:「我大涼多難,南涼,西秦,北涼都想伺機吞併我國。我死後,你讓呂纂統帥六軍,呂弘管理朝政,這樣也許會渡過難關。如果你們兄弟們互相猜忌,禍起蕭牆,大涼國會很快滅亡。」他又對呂篡、呂弘說:「呂紹並無撥亂救世之才能,只因為是嫡長子,才讓他做天王。現在大涼內外交困,你們兄弟更應當和睦相處。如果你們大動干戈,大禍馬上會降到你們頭上啊。」呂光又特意拉著呂纂的手說:「你性格粗暴,我很擔心。你要好好輔佐呂紹,不要聽信讒言。」不久,呂光就去世了,時年63歲。

呂光死後,呂紹即位。呂纂被命為太尉,呂弘被命為司徒,共同輔佐呂紹。呂纂英勇善戰,後涼每次遇到危難,都是他出面轉危為安,現呂纂位高權重,呂紹怕被他所害,幾次想把王位讓給他,但呂纂不受。呂紹的堂弟呂超也看出呂纂權重,怕傷及呂紹,勸呂紹除掉呂纂,呂紹不聽。呂弘是呂光的庶子,起初欲立他為世子,後來知道呂紹在仇池,才改封呂弘為常山公,故呂弘懷恨在心,勸呂纂攻殺呂紹。呂纂聽從了呂弘的建議,在呂紹繼位後的第五天晚上,率兵攻打廣廈門,逼迫呂紹自殺了。隨後呂纂登上謙光殿,即天王位,改元咸寧。呂弘為後涼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次為呂纂篡位又立下大功,但呂纂還是對他不相信,改封他為番樂公(今甘肅永昌),呂弘一氣之下在東苑起兵反對呂纂。呂篡派焦辨攻打呂弘,呂弘敗後逃往廣固。400年3月,呂弘被捉回姑臧,呂纂讓大力士康龍將他殺死。

呂弘死後,呂纂自感內部已經安定,便於6月出兵攻打南涼,不料被禿髮傉檀在三堆打得屁滾尿流,狼狽逃跑。呂纂失敗後窩了一肚子火,又去襲擊北涼的張掖和建康。結果,被禿髮傉檀率兩萬騎兵乘機偷襲姑臧,多虧隴西公呂緯率軍死戰,才保住了京師,呂纂只好含恨退兵。回到姑臧,呂纂好像變了一個人,天天喝得酩酊大醉,有時醉後打獵摔到山谷中。太常楊穎經常勸諫,呂纂雖然當時答應改正,但事後仍然我行我素。401年2月,呂纂的堂兄呂超擅自出兵西秦乞伏熾磐,乞伏熾磐向呂纂告狀。呂篡命呂超速回京師,一見到呂超,呂纂就破口大罵:「你依仗你的弟兄們武功高超,就不聽我的命令,我恨不得一刀殺了你」!呂纂實際並沒有殺害呂超之意,只是想嚇唬他一下而已,所以仍讓他參加午宴。雖然如此,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呂超非常恐懼,傍晚時,呂纂帶著呂超等人在禁中遊玩,走到琨華堂東閣時,車子無法通過,呂纂的衛兵將劍放在牆邊推車,呂超眼疾手快,拿起劍向呂纂刺去,呂纂當即死亡。

呂篡死後,呂超擁立自己的哥哥呂隆為天王,改元神鼎。為了報答呂超的擁立之功,呂隆授呂超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隸校尉兼錄尚書事,並加輔國大將軍之號,封安定公。

呂隆為了建立自己的威名,但凡豪望、名流,乃至宗親大臣不順己者,全部殺掉,結果使得後涼朝廷內外人人自危,生產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更是無法維持,姑臧城內出現了人吃人的悲慘景象,10多萬人活活餓死,生存下來的人要求到城外活命,呂隆怕引起連鎖反應,坑殺了幾百人。此時,魏興(今陝西安康)人焦郎派遣使者向後秦的隴西王姚碩德建議說:「呂氏自呂光死後,兄弟互相殘殺,朝綱混亂,暴虐無度,百姓飢困,死亡大半,應乘其互相篡權攻殺之時,向其進攻,必定成功」。姚碩德向後秦皇帝姚興請示後,率領步騎6萬向後涼進擊,當時投降後秦的乞伏干歸也率7千騎兵跟隨出征。

401年7月,姚碩德從金城渡過黃河,直趨廣武(今甘肅永登)。南涼的河西王禿髮利鹿孤將廣武的守軍收縮到城內,以避秦軍的鋒芒,秦軍順利地進至姑臧。呂隆派輔國大將軍呂超,龍驤將軍呂邈率軍迎敵。後涼戰敗,呂邈被殺,10000多人被後秦軍斬殺,呂隆據城固守。後涼巴西公呂倫見後秦軍隊無法阻擋,率東苑25000兵眾向後秦投降。

9月,呂隆派使者出城向姚碩德投降。後秦主姚興命其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建康公,繼續鎮守姑臧。不久,呂隆又重整軍備,與南涼的禿髮傉檀和北涼的沮渠蒙遜互相攻殺。後來終無力再戰,又怕被他們消滅,於是向姚興要求內遷。

403年8月,呂隆率百官遷往長安,被姚興拜為散騎常侍、建康公。後涼滅亡。416年1月,呂隆因參與姚愔的叛亂,被姚泓殺死。後涼自386年呂光稱王至403年呂隆投降後秦共歷四主十八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nabnAB3uTiws8KrZ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