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老哥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2023-10-30     平原公子

原標題:土木老哥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土木老哥的未來,是星辰大海

2023年10月15日,在德清召開的空間科學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梅洪元院士做了一個報告。

報告名為《中國環月空間站和開發月球熔洞穴基地方案》,這個方案來自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地外建築研究中心。

大家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這則視頻,內容非常詳細,中國環月空間站和開發月球熔洞穴基地方案——月球基地核心艙部署月球熔洞穴,還可部署充氣艙段和雙層充氣入口圓頂。未來還將建設月面太陽能場,通信站。

施工步驟如下,先組建環月空間站,然後開展月表無人作業,勘探測算月球表面的熔岩管穴,進行三維掃描,然後投射「鑽地設備」,炸出一個大洞,再進行表面清理、場地平整,然後核心艙精準落月,展開各種艙室,充氣支模,然後灌注「月壤混合物」,形成一座座月球基地建築......然後再周邊建造各種各樣的光伏站、能源中心、地月往返中心。

這個方案厲害就厲害在,它的可行性極高,既能大幅壓縮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構造,又可大大提升基地的建造速度與安全性,月球表面溫度為117/-173°C,熔洞穴溫度為17/-43°C,月球基地加壓可居住艙段溫度約25°C,完全適合人類居住。所以,月球表面下的自然溶洞穴,是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利用的天然「基地」。

整個方案,看起來科幻,其實非常「樸素」,土木老哥一聽就懂。

開荒嘛,你不得先打個「地窩子」?

建築施工之前,是不是先得進行地質勘測?地質勘查完了,就得把地形構造圖畫出來,我們才能根據地形構造出基地的設計圖,然後現場進行開山爆破、三通一平、工程機械進場、安裝預製結構、支模板、就地取材、攪拌「月壤混凝土」......最後「打灰」。

工程科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有人說,結合「小行星防禦計劃」,咱們這個是新版的「星球大戰」,專門嚇唬美國的......我說你格局小了,今天的美國算什麼?還需要我們去針對它?咱們的未來,就不該局限在這小藍星的一畝三分地上,咱們有著更寬廣、深遠的理想。

看完這個方案,發現根本不是腦洞PPT,而是成熟的「施工方案」,甚至可能早就開過專家會,做過可行性驗證了。

不要覺得科幻,這些操作其實在我們土木老哥看來,都是「成熟的施工技術」,平時大家穿大山、過峽谷、修地球的時候,早就試過了,基建狂魔這些年積攢的經驗、創新的技術,早已到達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峰,只是普通人感受不到而已。

比如開篇那個打穿月球地表、擴建溶洞的操作,現實中非常容易實現,我國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東西;再比如那個安裝雙層支架、充氣支模、然後灌入「月壤混合物」的操作,這在修跨江、跨海大橋的時候很常用,建築材料就地取材更不新鮮,咱們「天鯨號」吹沙填海的時候就是這麼乾的……說白了,只要把設備送上去,完成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人可能要問視頻中的「無人設備」是不是有點過於先進了,實際上,如果你有空去一下大型工程的施工工地,就會發現,我們早就可以實現無人的下料、裝配、建造了。

這套方案,真的算不上「遙遙領先」,而是「可以展示」的那一類。

中國人擅長修地球,同樣也擅長修宇宙,大基建可以建在大地上,但最終是要開啟星空之路的。

土木老哥們的未來,真的是在「星辰大海」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1f8828017a749eeb2a229ae610b3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