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十年前的設計,iPhone 的設計到底變了什麼?

2022-04-19   斗服腦

原標題:用回十年前的設計,iPhone 的設計到底變了什麼?

這是蘋果在向經典致敬嗎?我並不否認,常說時尚就是一圈一圈的輪迴,而歷代 iPhone 的外觀,其實也經歷了 4 個階段,4 種形態的設計變化。

01

定型之路

在造型和工藝上,前三代 iPhone 並沒有多少亮眼之處:它們都留有寬大的邊框,整體偏向圓潤,而三代機型的差異,僅在於背蓋的弧度,以及所選用的材質上。

其中,初代 iPhone 的後蓋選擇了「鋁合金+黑色塑料」的拼接方式,而 iPhone 3G 和 3GS 更是在外殼上全部裹上塑料,均是為了網絡信號傳輸。

iPhone 與 iPhone 3G。圖片來自:Macstories

iPhone、iPhone 3GS 和 iPhone 4。圖片來自:Haiku Deck

往後的 iPhone 5 時代,整體仍然延續了 iPhone 4 的方正風格,但它的外殼是由一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機身的厚度與重量都得到了明顯下降。

不過,為了避免信號被金屬層屏蔽,iPhone 5 和 5s 都將後蓋的上下兩段鏤空,替換成玻璃蓋板,形成了三段式的風格。

蘋果官方放出的 iPhone 5 製造流程片段

多彩的 iPhone 5c 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是蘋果第一次採用聚碳酸酯材質,來打造彩色 iPhone。

由於塑料外殼比金屬更容易接收到信號,iPhone 5c 不需要在外殼上另外開孔,邊框與後蓋也不再有結合痕跡,實現了比 iPhone 4、5 更高的一體性與圓潤感。

iPhone 5c 圖片來自:TechCrunch

另外,iPhone 5c 也一改當時人們對於塑料手機的偏見。就算它選擇的是成本較低的聚碳酸酯,但在蘋果的精湛工藝下,卻做出了猶如陶瓷般的光滑亮澤。

材料無貴賤,工藝見高低,當年的 iPhone 5c 便是最好的例子。

這也是 iPhone 發展中的第二次設計更迭,往前,向後,你看到的又是兩種不同風格的 iPhone。

但選用了一體成型的金屬外殼後,iPhone 6 也衍生出新的設計問題。出於對天線信號的考慮,蘋果不得不在金屬後蓋上切出四段塑料條,這些「白帶」對於視覺的影響,甚至比原來的「金屬+玻璃」的三段式結構更甚。

iPhone 6、6s 實現了更高的一體化,但視覺上卻並不美觀。

也因如此,當時人們對於 iPhone 6 深空灰以及白色版本的吐槽會更少些,因為這兩個款式的天線條顏色,會更接近於後蓋原本的配色,而不會像金色和玫瑰金那麼突兀。

到了 iPhone 7 時期,為人詬病的背部天線才得到緩解。

蘋果曾在一段工藝視頻中講解了亮黑色的生產原理。它先將鋁金屬進行拋光處理,之後是陽極氧化和染色工序,最後再使用磁化鐵粉對表層進行浸浴,得以將金屬打磨成和玻璃一般的質感。

但 iPhone X 的改變比前幾代更大,因為它主要是關乎螢幕的。

全面屏設計到來後,iPhone 上標誌性的元素 Home 鍵,被滑動手勢所取代,螢幕上下兩端也進一步延展開來,得以與邊框保持等寬。

唯一的不適,就只在於頂部的劉海上了。

它為 Face ID 而生,也成為了全面屏時代下 iPhone 的新特徵。

為了迎合全面屏形態,蘋果也在這個階段完成了一系列設計轉變。比如說 Home 鍵消失後,像 Apple Pay、呼叫 Siri 的功能,就得由雙擊、長按鎖屏鍵來完成。

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X 上的側鍵會變得更長,且更容易被我們按到。

還有一點是無線充電功能的引入,這使得 iPhone 拋棄了金屬一體化的設計,再次選用了和 iPhone 4 時代類似的「金屬中框+玻璃後蓋」的形態。

至此,礙眼的天線條被徹底消滅,後蓋重新回歸純色,iPhone 8 系列也成為了非全面屏版本 iPhone 的設計終點。

iPhone 6 至 iPhone 8 的後蓋演變歷程

但如果談論一體化,iPhone X 乃至是 iPhone Xs 時期的產品,其實都比 iPhone 7 亮黑版還要差。

問題還是那個問題,當機身後蓋與中框選用材料不同後,裝配痕跡也會重新出現,此時蘋果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抹除這種差異。

但在我看來, iPhone 12 更重要的意義,是蘋果願意在 iPhone 上做一次「刪繁就簡」的處理。

首先是邊框區域。對比 iPhone 11 你會發現,當我們在正視 iPhone 12 螢幕時,已經不會再看到外圍那一圈「凸」出來的金屬框體了。

這也是直角邊框帶來的好處之一,它可以讓螢幕顯示區在正面視覺下的占比變得更大,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觀感。

或許對蘋果來說,保持這樣一個更迭節奏,是為了和 iPhone 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以及網絡大環境的轉變節點相匹配;另一方面,這也使得蘋果有時間去將新技術變成了一個真正實用,且每個人都願意使用的功能,而非流於表面和形式。

十多年過去,iPhone 的走向日趨明朗清晰。劉海的去留,按鍵、接口的取捨,仍攫取著人們的關注。未來 iPhone 的每一次更新換代,仍然是突破自我的挑戰,也或許是又一輪的昨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