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盜墓筆記」18人盜墓賊鋌而走險「摸金」

2019-10-30   中國網資訊

圖為被盜鶴骨器。警方供圖

中新網錫林郭勒10月29日電 (記者 張林虎)記者29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公安局獲悉,當地警方歷時近一年,輾轉遼寧、內蒙古赤峰、呼和浩特等多地,將一個系列盜墓團伙徹底搗毀,破獲案件11起,繳獲文物7件,抓獲盜墓團伙成員18人。

2018年9月,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公安局3次接到報案稱,舊桓州城遺址有被挖掘跡象。金舊桓州城遺址位於正藍旗黑城子示範區正北4公里,閃電河東岸。《金史》「志⋅兵志」記載:凡邊境置兵之州三十八,桓州為其中之一,為金代政治設施的重要遺址。由於地表採集有鐵鏽花瓷片,蘊含文物豐富,引得一些盜墓賊鋌而走險前來「摸金」。

警方經過摸排,一個以遼寧籍劉某為首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團伙浮出水面,18名團伙成員悉數落網。

圖為古墓盜坑。警方供圖

據劉某等人交待,2016年至2018年間,劉某夥同他人先後3次由赤峰出發到舊桓州城遺址,用金屬探測器、鐵鍬等工具,對遺址進行盜掘,盜得火銃4個,銅盆1個,鶴骨器1個。

案件順利破獲,但偵查員通過與犯罪嫌疑人接觸,感到這一團伙犯罪成員較多,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其中個別人更是「經驗豐富」。隨著案件偵辦工作的深入開展,一起起隱案逐漸浮出水面。

在遼寧建平老官地鎮,一個名為噶及哈達的地方有豐富的遼代墓葬群,該盜墓團伙兩次至此進行盜掘。除此之外,遼寧建平、內蒙古赤峰等多地也被「光顧」。

該團伙盜得的文物大多被劉某等販賣,民警循線追蹤,成功將5件文物追回,同時從犯罪嫌疑人住所起獲文物2件。

目前,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