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最近緬北詐騙問題備受全國人民關注,相關話題也是不斷衝上熱搜,在這樣高強度的詐騙消息和防詐知識的「轟炸」下,民眾防詐意識可以說是拉滿了,以至於到了部分網友一「談緬北就色變」的地步。
但目前來看,針對緬北詐騙集團的打擊手段依然有限,儘管已經積極和緬甸當地政府聯合打擊,但就跨境打擊的複雜性和實操難度而言,要想徹底剷除境外詐騙集團幾乎沒有可能。
當然,「機智」的網友也是獻計獻策,提出是否能對緬北詐騙集團採用斷網斷電等物理手段打擊?
斷電手段不可取
利用斷電這種手段來打擊緬北電信詐騙集團,乍一聽很離譜,但背後是有一定的現實依據。
早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有媒體報道,泰國政府曾經強行切斷了泰緬邊境妙瓦底鎮的電力供應,更是「重點關照」當地臭名昭著的詐騙園區--KK園區及其周邊地區,導致附近居民生活一度受到影響。
至於具體斷電原因眾說紛紜,一說是,泰緬政府電力供應合同到期,緬甸政府拒絕續簽合同;另一說則是泰緬兩國此舉是為了打擊與緬甸邊境小鎮妙瓦底鎮的電信詐騙活動,泰國電力局是在緬甸政府要求下才切斷電力。
詐騙、賭博、人口販賣犯罪組織集中地KK園區衛星圖
無論斷電原因是什麼,但是此次斷電中側面反映出了緬甸面臨的嚴重缺電問題,整個國家的電力供應尤其是偏遠邊界地區對於外國有很強的依賴性。
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緬甸也才僅實現了全國50%的家庭供電,但依舊有超過2.7萬個村莊未實現通電。
電力結構單一是造成電力供應不足的一大原因,緬甸整個電力結構,可以說基本以水電為主導。
在2021年底時,緬甸全國共有83座發電廠,其中有62座為水電廠,20座燃氣發電廠,卻只有一座燃煤電廠。
儘管水力發電主打一個綠色健康、成本低廉,但這種嚴重依賴水力發電的畸形結構一旦遇到夏天旱季缺水時,全緬甸的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就會遭遇毀滅性打擊。
相比而言,火力發電可以迅速提升發電量,而且緬甸雖然天然氣儲量極其豐富,為什麼不多建火力發電站?
並非緬甸政府不想,而是不能。
在軍政府時期,緬甸執政政府就和其他國家簽訂了大量「敗家」合同,現有的天然氣主要用於出口,新的天然氣田也要幾年後才能投產。
而燃煤發電因為對環境污染問題,一度遭到民眾強烈抵制,多任緬甸政府推出的數十個煤礦項目也因輿論壓力下被迫停止。
緬甸民眾抗議燃煤發電
再加上輸配電路的老化問題,以及城市工業化用電需求的增加等多重因素下,讓停電、限電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常態。
哪怕是號稱緬甸第一大城市的仰光,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陷入大規模停電。
這也導致對緬甸家家戶戶早就對停電習以為常,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的自一台發電機,而工業園區更是會自備發電機組,防止停電時無電可用。
仰光交警用發電機給紅綠燈通電
仰光如此,更別說與鄰國接壤邊境的偏遠小鎮和山村。
正是在缺電大背景下,緬甸為了保障這些偏遠地區電力供應,往往會接通中國、泰國等鄰國的跨境電網,包括佤邦在內的部分緬北地區的電力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雲南的跨境電力輸送。
因此也有了利用斷電手段打擊緬北電詐集團這一說,但顯而易見,所謂的斷電手段不切實際。
一方面就像之前所說,基本上緬甸詐騙園區基本上都自帶發電機組,如果採用短時間斷電,電詐組織依舊可以利用發電機供電從事詐騙犯罪活動,根本無法對其形成有效打擊。
實際上也是如此,在泰國電力局切斷了KK詐騙園區的電力後,並未對KK園區正常運轉造成多大影響,園區內依舊燈火通明,首先遭殃的反而是周邊民眾。
而如果採用大規模長時間的斷電,又勢必會對緬甸當地普通民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損害兩國信任與合作,顯然不可取。
中緬電力合作項目眾多,給我國帶來了巨大收益
斷網更是無稽之談
除了部分網友提出斷電打擊之外,也有網友提出利用斷網手段打擊緬北電詐活動,協調緬泰兩國國,「切斷緬北光纖」、「讓緬北成為信息孤島」。
之所以想出如此奇葩的對策,恐怕也是考慮到了緬北滋生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特殊條件。
作為多民族國家,自緬甸獨立後,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區武裝相對緊張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在地方武裝勢力的保護下,緬北成為了魚龍混雜的灰產活躍地帶。儘管中國多次聯合緬甸政府打擊電詐犯罪,給地方武裝勢力勤納「保護費」中國電詐集團也才因此能多次逃脫制裁。
除此之外,緬甸佤邦、果敢等多個城市與我國雲南省直接接壤,中緬邊境線長達2000公里,為詐騙團伙成員往返兩地提供安全和便利。
因為歷史原因,這幾個城市的基建背後離不開中國的身影,從國內來到這些城市,你根本不會以為出了國。
當地人說的是中國話,用的是人民幣,用微信支付寶就能在當地交易,偷渡到這裡的詐騙犯們,在這裡能找到到「家」的感覺。
佤邦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
更重要的是,因為與中國接壤,甚至能接收到移動、電信等運營商的信號,可以說為電詐集團詐騙業務提供了極大便利。
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 這也是為何,在中國對國內詐騙犯罪採取嚴打態勢之後,緬北成為電詐犯罪團伙流亡的首選之地。
也正是因為電詐集團緬北也能夠利用移動聯通電信的手機號,實施詐騙犯罪行為,這才有了所謂「通過斷網打擊緬北電詐」的流言。
但很可惜,該手段只是網友的單方面的幻想。
首先切斷整個緬北的光纖、拔除當地通信基站,讓當地的通訊網絡陷入癱瘓,將會嚴重干擾緬北地區數以萬計的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僅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也背離了打擊電詐集團的初衷。
至於讓運營商提前鎖定詐騙號碼,在詐騙電話撥出前進行封號,在實際操作層面也有極大的難度。
儘管詐騙組織團員很多時候使用三大運營商的詐騙電話卡,但在實施詐騙犯罪之前,對於運營商而言,鎖定電話號碼並確定電話號碼為詐騙團伙詐騙工具可能性幾乎為零。
而且也面臨著誤將國內用戶普通號碼鎖定為詐騙號碼的風險。
一般情況下,往往只有開始實施詐騙行為後,經過受害人報警,警察和運營商才能進行號碼標記以及之後的封號處理。
而對於詐騙園區里詐騙組織而言,電話號很多時候被視為一次性消耗品,他們一般成功詐騙完一個人,進行詐騙的手機卡就會作廢不再使用。
那數量如此龐大的詐騙電話號碼,又是從何而來?
儘管絕大多數手機卡都需要實名登記,但市面上仍大量存在不記名或者虛假記名手機卡,部分來自於用戶實名到運營商開卡之後為了貪圖小利將電話卡進行販賣,也有部分利用竊取來的實名信息進行登記。
大量的未實名以及虛假實名的電話號,在經由上游號商通過非法途徑收上來之後,再轉手賣到詐騙集團手中。
前段時間,《今日說法》欄目曾揭秘國一起「黑灰產」案,公安機關抓獲了與詐騙集團勾結的23名運營商「內鬼」,警方從犯罪嫌疑人手上查獲的電腦中恢復的手機號碼數據高達8000萬條。
《今日說法》欄目截圖
運營商內鬼通過簽訂虛假號碼池業務合同,騙過運營商內部審核,在運營商機房搭建伺服器,非法侵入運營商簡訊系統,將接口提供給下游微信註冊商使用。
再通過運營商號碼池抽取空號資源,使用大量空號接收、發送簡訊驗證碼。
該案件曝光後影響重大,甚至引發了關於「吉林電信向緬北詐騙提供8000萬號碼」的不實謠言。
從此案中,也可以看出電詐集團犯罪活動背後,擁有一套完整販賣手機號、微信號等詐騙帳號的灰色產業鏈,且現代化程度相當之高。
吉林電信官號闢謠
發達的信息技術使得虛擬電話號碼技術不斷翻新,更是增大詐騙電話追蹤難度。
在電詐集團一眾作案工具中就包括了GOIP,GOIP是一種虛擬撥號設備,能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詐騙分子可以通過遠程操控撥打詐騙電話。
也就是說,通過這種設備,犯罪分子可以在境外接入國內的通信網絡,打詐騙電話,躲避警方順著電話進行倒查。
警方查獲的GOIP設備
因此,如果按照部分網友所言,通過追查卡主姓名鎖定詐騙號碼,最終就會發現,要麼號碼尚未實名,要麼可能只是一個毫不知情的普通民眾。
總而言之,徹底清除緬北地區的電信詐騙集團,遠非斷電斷網這種簡單而又極端的手段就能夠實現的。
清除了一群緬北電詐集團,誰又能保證不會有另一批境外電詐集團再度崛起?
只要電詐犯罪的背後的利益存在,電詐犯罪活動就永遠不會停止。
或許,能做的就是發現一起詐騙犯罪,消滅一起的同時,儘量做好防詐技術和知識的推廣普及,減少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