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珂
因為內地市場疲弱,加上疫情相關政府補貼減少等原因,維他奶的2021財年過得並不輕鬆。
昨日,維他奶國際公布了其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報告期內,維他奶實現營業收入65.01億港元,同比下降14%;股權持有人應占虧損1.59億港元。此外,2021財年維他奶毛利率為47.2%,較去年同期下降約6個百分點;EBITDA(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下跌73%至9.41億港元,EBITDA占銷售利潤率由去年的17%下跌至5%。
從具體區域來看。報告期內,在中國內地市場,維他奶的收入大跌23%至39.13億港元;集團經營虧損3.40億港幣,較去年5.24億港幣的經營利潤下跌35%。不過,好消息是,雖然中國內地上半年銷售疲弱,但下半年銷售情況已有所改善
在香港市場,維他奶銷售收入提升4%至19.34億港元,但由於疫情相關政府補貼按年顯著減少,以及下半年原材料成本、油價上升,經營利潤下跌44%至1.99億港元。情況同樣難言樂觀。
這份令人失望的年度業績披露後,維他奶表示,截止3月底止,全年業績盈轉虧,全年不派息。受此消息影響,維他奶國際昨日持續走弱,截止收盤股價下跌6.84%,市值已不足150億元人民幣。
快消君留意到,維他奶首席財務總監吳茵虹在交流會上表示,原材料價格過去一年內上升幅度不少,相信有關趨勢將持續至本財年,預期不同材料價格將有單位數至雙位數增幅。
對此,她還提到,集團已經接觸了不同供應商進行一系列價值工程,包括簽定合約鎖定原材料價格等,嘗試降低成本。此外,物流費用上升,不能單靠成本控制保持盈利,集團過去6個月內於部分市場進行了一定程度提價,本財年將繼續審視不同市場狀況,於適當時候因應個別產品提出價格調整。
會上,執行主席羅友禮表示,雖然維他奶於2021財年下半年錄得強勁復甦,但在現行疫情及不明朗經濟下,集團需要小心觀察前景,目前首要工作是將中國業務恢復至健康狀況。
對大陸市場的恢復情況,羅友禮在會上透露,雖然受到疫情限制,但核心業務和創新產品均恢復了銷售動力。去年11月開始,維他奶啟動一系列廣告和促銷重新吸引消費者;12月,維他奶重新調整店內促銷標準,加強所有渠道執行力,大大提升了每間店鋪的收入。
他同時強調,維他奶多年來相當樂意與股東分享盈利和營運資金,但過程需要平衡公司長遠發展利益,以及派息比例。如果錄得預期盈利,會作出適當分派。
展望未來,公司管理層表示,各個市場仍有繼續爆發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或對本財年上半年度造成嚴重影響,繼續為營運、物流等帶來阻滯,至於能源及商品價格上升加劇通脹,均會令情況惡化。集團將靈活調整計劃,調節外圍多變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被譽為「奶茅」的維他奶曾經創造了10年間股價翻了10倍的神話,更一度頂著60倍的估值屢創新高。不過,僅一年過去,維他奶就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股價危機,更陷入曾經難以想像的虧損泥潭。而這,無疑為需要善待中國大陸市場的境外企業提供了又一個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