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百度蘇坦|大模型「重構」智能汽車,將拉高智能體驗天花板

2023-10-20     每日汽車觀察

「繼大語言模型重構人類的信息世界之後,大模型還將走向多模態,進一步重構人類的物理世界,自動駕駛就是大模型重構物理世界的典型代表。」

10月17日,在首鋼園舉辦的百度世界大會2023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向外界展示了百度在大模型領域的最新進展,自動駕駛是其中重要一環。

當天下午,在百度舉辦的「大模型『重構』智能汽車」分論壇上,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智能汽車業務部總經理蘇坦發布了百度Apollo基於大模型技術實踐和探索的一系列成果。

百度Apollo量產城快/高速領航功能的行泊一體產品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此前已經在新嵐圖Free車型首發上市,該方案將在更多車型搭載,並計劃在2024年升級推出包含城市記憶行車、城快/高速領航功能行泊一體產品以及自主泊車2.0。

百度Apollo成功量產的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進一步演進,發布了全新一代Apollo City Driving,使用場景從封閉道路升級到城市開放道路,功能場景無限接近全域。

當天,極越發布國內首個BEV+Transformer純視覺高階智駕技術方案,並已在上海城區道路實現領航輔助駕駛。極越搭載的,正是百度Apollo的城市NOA產品——Apollo City Driving Max。作為國內首個純視覺城市領航高階智駕產品,其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量產落地。

同時,百度Apollo還行業首發了Apollo Robo-Cabin艙駕一體軟芯融合智算平台,這是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在單SOC上實現了艙駕融合運行的平台。

在智能汽車市場迎來規模化量產的前夕,大模型的出現讓智能汽車的底層邏輯發生了重構,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李震宇認為這種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語言大模型上車後,人車交互的方式會從「命令式」升級到「對話式」;其次,通過Transformer和BEV等新技術徹底重構自動駕駛技術棧,感知能力將獲得代際感提升,加速純視覺方案的成熟和普及;第三,未來的大模型還將走向多模態,塑造出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機器人。

對智能汽車來說,大模型上車後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最近無圖化趨勢盛行,高精地圖未來會不會消失?在深度內卷的汽車行業,主機廠都在談降本,對於百度這樣的供應商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2023年10月17日下午,在百度世界大會分論壇結束後,蘇坦接受了每日汽車電訊的採訪,對上述熱點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為訪談節錄,有刪節。

每日汽車電訊:大模型上車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蘇坦:大模型時代讓我們覺得非常興奮,當我們深入到這個領域裡面去以後,很強大地感受到大模型產品帶來的力量,因為它的底層邏輯變了,整個產品底層的開發範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過去大家講的所有的智能化產品,總體來看還是一個基於規則、經驗累積的基本邏輯,是傳統的軟體堆砌。但是模型時代,很多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的時代,在感知領域無數的小模型對齊,車道線有車道線的檢測,障礙物有障礙物的檢測,紅綠燈有紅綠燈的檢測,甚至到車方面,車輪有車輪的檢測,車邊緣有車邊緣的檢測,無數小模型集合在一起,數據搜集會存在很明顯的瓶頸,因為太細碎了。

智能化的構建也並不容易,因為無數小的case在一起還是基於一定的邏輯串聯。

現在我們用全新一代的4D的Transformer BEV,把所有的全吃掉,形成一個統一的邏輯,非常好地把整個動態環境重建出來了。

對於規劃控制也一樣,過去我們有無數的規則,積累下來一系列的邏輯,告訴你車該怎麼開,現在用模型的方式,我們學習人怎麼看,這樣就把體驗天花板拉高了。

過去的自動駕駛corner case越多,邊界越多,處理起來越複雜,而模型天然能夠處理這些,這是它的天然優勢。

每日汽車電訊:高精地圖會不會消失?

蘇坦:高精地圖會不會消失的問題現在討論得如火如荼,但是我們作為在行業裡面有非常深的地圖積累的一家廠商,同時也做了自動駕駛,我們對這件事情是非常淡定的狀態。為什麼呢?

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行業裡面某一些正在以無圖的形式對外宣傳的廠商,因為他們跟我們有合作,所以我當然知道它有圖沒圖。

我必須得說,未來在城市級別的智能駕駛的實現,由於城市場景的複雜,用過去的那種方法做高精地圖肯定會遇到很大的成本瓶頸和數據鮮度更新的瓶頸,這件事情在行業裡面是有共識的,這個共識就是過去的方式不太對。

但是有沒有新的方式讓這些事情變得可持續,目前站在百度的角度來看,我們比較堅信是有的,這個方案並不是原先意義上的無圖。

完全地看真實世界解決所有問題,依然會出現有很多的場景和corner case用這個方法不能很好地處理,最後是犧牲了用戶的體驗去換一個所謂的純無圖,這個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體驗,最後犧牲了安全和體驗達到了技術上的極致,這個顯然不是做產品追求的東西。

所以百度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嘗試用新的方式去做,比如現在這種超清的數據,清到什麼程度,清到跟手機地圖類似的程度,基於大模型的感知能力很強,同時數據的輕量級輕量到可持續,輕量到已經不再成為負擔,這樣它將來的規模化應用就會變得很好。

所以從長遠來看,我並不認為終局經典意義上的無圖會發生,在未來重感知輕地圖的結合會變得很好。

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已經發布的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跟嵐圖合作已經上市了,裡面有非常標準化的高精、標清,再加上算力平台,加上高速高清,這是非常好的融合。

所以在我來看,無圖還是有圖,是高精還是超清,本質上是需要兼顧體驗、兼顧安全的一個算數題,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科研問題。

每日汽車電訊:如何看待整個行業都在降本、卷價格?

蘇坦: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大家都在降本,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智駕產品讓更多的車用得起,所以一定程度上用技術創新從而驅動整車系統的綜合成本下降,這是我們毋庸置疑去做的。

整個行業對於降本的趨勢以及在降本過程中對於智駕本身的降本需求,實際上它對於有技術實力的廠商來看是一個機遇,而不僅僅是一個挑戰,為什麼呢?

因為智能駕駛這一代產品裡面,降本的核心不是或者不僅僅是通過供應鏈降本,它更多的其實是通過技術進步帶來了開發模式,帶來了傳感器組合、帶來了算力等等一系列突破,所以說在技術上有更強積累,有更大前瞻性的廠商對於成本的控制力會帶來這種相當於傳統廠商降維的趨勢。

這種例子很多,比如傳感器,你的純視覺做得足夠好的時候,周邊的那些雷達需求就會降下去,自定位的能力做得足夠好的時候,就不需要再購買那些昂貴的高精定位等等一切的東西,所有這些東西都來自於技術進步推動的一個對於整個產品結構式的推進。

像我們的Apollo City Driving 這個產品已經打通到通勤了,這不是一個新的產品,是整個的傳感器、整體的系統不發生大的變化的情況下,通過成本規劃、技術創新往上大幅度提升天花板。

包括今天提到的Apollo BEV Model,這些都不是說用最好的硬體來做我的技術,而是反過來用最好的技術來實現最大的價值。

所以某種意義上我會認為行業本身有競爭壓力,有降本的需求,這是行業必須要面對的事實,而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想要在智駕行業很好地發展,我們一定要順應這個趨勢。至於大家認為這種砍價會影響高科技公司的毛利率,我們不這麼看。

用更快的科技創新帶來結構性的降本,一方面可以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又可以讓你的智駕產品更快地上到更多的車上去,所以在我們看來降本是一個機遇。

舉個例子,新嵐圖FREE這個產品上市一周多時間,大訂就突破15000多訂單,這是嵐圖發布出來的數據。

因為我們的合作模式是上車了以後用戶需要付費激活,到現在為止激活率80%多,幾乎用戶買了以後都去付費激活了,我就是沖這個功能買的,這就形成一個正反饋。

越來越多的用戶感受到了智駕帶來強大的產品力,用了就回不去了,我們在後台看到滲透率很高,這一點我們很欣慰,用戶不是開通了一個功能,不怎麼用,偶爾用,而是天天用。而且他在不斷嘗試這個場景能不能用,一旦他試成功了,我以後要接著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23731d50cc18896dc9ab5252c11e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