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刻簽了!7國不准兩岸統一,賴清德致謝,大陸宣布全軍備戰

2024-06-24     利刃號

就在近日,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發表了聯合聲明,其內容多次提及中國。比如說,聲稱維護台海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東海、南海現狀的企圖;反對中國在南海使用海警與海上民兵;宣稱中國在南海的主張「無法律依據」,海牙對南海的仲裁對中國「有約束力」等。

從G7的聯合聲明可以看出,西方國家抱團「圍獵」中國的態勢已初步形成,而這種「集團化對抗」是中國一直希望避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中國之所以沒有徹底、全面地倒向俄羅斯,而是在俄歐之間尋找某種「微妙平衡」,就是不想看到集團化對抗的出現,簡單來說,是既不希望自己被視為俄羅斯陣營的一員,更不希望歐洲徹底倒向美國的懷抱,所以中國才會在俄歐之間「走鋼絲」。這當然需要非常高超的外交技巧,很容易就會「過界」、「脫軌」,甚至「兩邊不討好」。

以最近的中俄歐活動為例,今年5月上旬,中國領導人訪問歐洲;5月中旬,俄羅斯領導人訪問中國。這都是悉心安排的,就是為了在俄歐之間「保持平衡」,凡此種種都說明,中國絕不希望「集團化對抗」的出現,不想重返「冷戰2.0」,但正如「墨菲定律」所言,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性,那麼不管其幾率有多小,它總會出現的,G7的聯合聲明,就意味著西方已抱團來針對中國,「集團化對抗」最終還是出現了。

這種集團化對抗之所以會出現,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美國「成功整合」了西方陣營,而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最主要的原因,又在於製造並啟動了俄烏危機,讓整個歐洲都面臨戰火的威脅,不得不「依賴」美國。所以,咱們才會一再表示,俄烏衝突表面上是衝著俄羅斯去的,但本質上,是為了對付中國,是為了以「最廉價」的方式,來建立「反華統一戰線」,目前美國的這一戰略,基本上已經實現了。

從G7峰會聯合聲明的內容看,西方不僅「反對大陸武統台灣」,且「準備武裝干涉台海衝突」,而且還「反對中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如果中國在這場「集團化對抗」中輸了,那麼損失可能極其慘重。

美國曾成功肢解蘇聯,但由於「分裂」得不夠徹底,所以俄羅斯「鹹魚翻身」了,如果中國輸給了西方集團,崛起沒能成功,美國還會給中國「第二次」機會嗎?顯然不可能。如果輸了,最好的情況,也是失去南海、台灣的主權,被牢牢鎖死在「第一島鏈」;最慘的情況,或許只能保留「漢地十八省」,也即秦始皇統一時的版圖,其餘的部分,要麼被分割,要麼「獨立」,從此再無崛起的希望。

有人可能表示,「這絕不可能」,但蘇聯人也想不通,坐擁上萬顆核彈,怎麼就解體了,而且還是「一槍未開,一炮未響」?這就是集團化對抗失敗的慘烈結局。所以,一方面,目前咱們固然要延緩「集團化對抗」的趨勢,繼續爭取歐洲;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與俄羅斯「組團」對抗西方的準備。從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來看,大國崛起7成以上以戰爭結束,這麼看來,如果能夠避免戰爭,「冷戰」其實也並非不能接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1903bfed6064ec1d73b5047190384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