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怡霖
5月2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公布2021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評審結果的通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文藝工作和網際網路工作的重要論述要求,發揮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的示範引領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視聽生活新期待,匯聚起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2021年季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評審工作。最終有10部特別節目,9部網絡劇(含微短劇),7部網絡電影,35部網絡紀錄片,4部網絡動畫片,10部網絡綜藝節目,2部網絡音頻節目,2部網絡直播節目,16部短視頻和1部網絡公益廣告入選2021年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優秀作品目錄。
開掘精品,
助力重大題材的全新闡釋
隨著網絡視聽的話語創新,主流價值與青春活力不斷取得共鳴。國家廣電總局因勢利導,充分開掘網絡視聽助力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佳作優化傳播的重要作用,鼓勵作品以多元視角刻畫祖國發展的難忘瞬間,用珍貴影像銘刻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為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帶來全新契機。
網絡電影《浴血無名川》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該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作戰,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的故事。鄉村振興題材網絡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聚焦國家重大節點,通過小切口的大開挖,以原生態的美學品格融入鮮活的現實土壤。
在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背景下,湧現出一批導向正確、質量過硬、形式鮮活的黨史題材網絡視聽作品。微紀錄片《百鍊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採取短小精悍的形式,通過講述100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黨史故事,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青少年觀眾提供寶貴的精神食糧。
創新創優,
引領文化自信的多元表達
立足傳統文化,面向當代審美訴求的文化類節目紛紛上榜,這些節目以文化人,以藝通心,在弘揚時代精神、跨屏融合發展等方面不斷開疆拓土。「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火爆全網,節目在展示傳統節日習俗的同時,為中國深厚的歷史底蘊、繽紛的文化面貌注入活力。網絡綜藝節目《指尖上的非遺》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為核心,選取代表性非遺項目,吸引受眾了解非遺並愛上非遺。網絡劇《風起洛陽》則是抓住年輕人喜愛的懸疑元素,讓觀眾在環環相扣的劇情和真實壯觀的場景中感受東方美學意蘊。
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全新技術的賦能下,用精美的視覺體驗、沉浸的影像觀感、深化的價值內核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不斷塑造觀眾的藝術人生。
響應觀眾,
聚焦平凡生活的不凡夢想
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推優的精品力作並非曲高和寡,而是深獲觀眾讚譽和業界認可的好作品。眾多作品通過對現實題材的充分打磨,以平凡樸素之美深刻凝聚人性的溫良恭儉讓,關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夢想。
網絡紀錄片《小小少年》用豬肉店的跳舞女孩點亮夢想的微光,《袁隆平的世界》和《袁爺爺,我們來收穀子啦!》兩部作品關注袁老與他的「禾下乘涼夢」,在觀眾的心中播下一顆想念與致敬的種子。從具有國際視野的《柴米油鹽之上》《勇敢者的征程》,到聚焦傳統文化的《敦煌:生而傳奇》《國寶皆可潮》,再到人文類紀錄片《棒!少年》《小小少年》,我們看到網絡視聽節目堅定文化自信,逐漸成為用情用力用心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面。
藝術創作紮根泥土,以時代為筆繪下人生的最美芳華,國家廣電總局不斷推出精品,鼓勵求新求變的藝術之靈、滿腔熱情的創作之魂在視聽藝術的舞台上煥發生機,鼓勵廣大創作者真情傾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