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還要有精心的情緒照料和快樂體驗

2022-05-18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嬰兒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料,還要有精心的情緒照料和快樂體驗

若是有機會長時間和小嬰兒們打交道,就會發現:有些小嬰兒的脾氣很好,吃飽喝足之後,就會滿足的自娛自樂,看到人也樂於打招呼,笑逐顏開,可愛至極;但是有些小嬰兒則不然,吃著也鬧、喝著也鬧,看見陌生人更是鬧得不可開交……

而由小嬰兒轉向觀察他們的照顧者,也許就是答案所在。

但凡脾氣很好的小嬰兒的照顧者,也多是對寶寶關懷備至、情緒溫和的;而脾氣比較鬧的小嬰兒,他們的照顧者多呈面無表情狀,要麼在扣手機,要麼在做自己的事情,除非是寶寶鬧得厲害了,才會匆忙的看上一眼有沒有什麼狀況……

是的,小嬰兒的情緒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步展開的。

他們最先接觸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直接照顧者。親子關係是他們情緒與人際關係的起點,親密的親子關係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讓他們感到安全;而長時間被忽視的小寶寶,則會處在惴惴不安中,總是不自覺用哭鬧來為自己爭取被關懷的權利。

有實驗證明,每天生活的多姿多彩且有良好情緒的寶寶與生活在單調無聊的環境中的寶寶做對比,前者的反應比後者要靈敏,專注力與安全感也秒殺後者。

因此,快樂的情緒,才是寶寶智力發展、語言提高的有力保證。

如何讓寶寶擁有快樂的情緒呢?

1、多抱抱小嬰兒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指出,那種對小嬰兒實施「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行為,就是對寶寶的冷暴力,後果很嚴重。

事實上,對於小嬰兒來講,只有通過與父母的肌膚親密接觸(抱抱),才能夠體會到安全感,才能夠知道自己是被疼愛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寶寶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在爸爸寬闊的胸膛里,清晰地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他們最愛在這樣的狀態下,努力凝視爸爸媽媽的眼睛,盯著爸爸媽媽的口型,聽著爸爸媽媽溫柔悅耳的聲音,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幸福感。

想要寶寶的情緒穩定、充滿自信,就不妨多抱抱寶寶吧。其實,抱著抱著,小寶寶就長大了。

2、關注小嬰兒的哭鬧

正常狀態下,吃飽喝足小日子滋潤著的小嬰兒,是很少哭鬧的,即便是哭鬧,也很好哄。若是寶寶一直哭鬧,就一定是有問題了。

比如他餓了、大小便了、身體不舒服了,或者就是單純孤單寂寞了……所以,寶寶只好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用以提醒爸爸媽媽和照顧者,快來看看我吧,我需要你啊!

如果爸爸媽媽及時關注了寶寶,替他排憂解難後,他的苦惱解決了,就會瞬間開心了。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及時關注寶寶,偶爾還無所謂,但是久而久之對寶寶的呼喚都沒有回應,那麼寶寶就會開始無助、習慣性悲觀消極,性格也會漸漸改變。

所以,關注到寶寶的哭鬧,並且嘗試從寶寶的哭鬧中找出孩子想要表達的不同意思,及時地幫助到寶寶。

這樣時刻得到關注的寶寶,怎麼會性格不快樂,生活不幸福呢?

3、給寶寶滿滿的安全感

一直強調安全感、安全感,為什麼安全感這麼重要呢?

事實上,在安全感中長大的孩子,自信、自省,不畏失敗,敢於嘗試;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背後永遠有爸爸媽媽的愛。

而沒有感全感的孩子,會自卑、自戀、急於得到幸福卻又往往抓不住幸福,得到的不會珍惜,失去了又放不開,整個糾結萬分的人生,又怎麼有幸福可言?不怪孩子,怪他從小就沒有感受到安全,更不知道如何得到安全。

所以,在寶寶需要的時候,尤其是0-6月齡,最是離不開媽媽的時候,媽媽多陪伴寶寶,給他足夠的照顧和愛撫,讓他時刻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聽到媽媽的聲音,聞到媽媽的味道吧!

就這麼簡單的做法,已經給寶寶的安全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所有的情緒都是共通的,生活在快樂的氛圍中,更容易得到快樂;而生活在壓抑中,只能得到不安。

因此爸爸媽媽陪伴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先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寶寶的面前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73c59ae538131c4a418f8df939bf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