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一金」變「六險二金」?新增一險一金是啥?作用有多大?

2022-02-18     小梅趣圖

原標題:「五險一金」變「六險二金」?新增一險一金是啥?作用有多大?

引言

在當下社會,求職者在找工作時,除了關注薪資以外,也要注重待遇保障,而這大多指的就是五險一金,甚至可以說很多求職者都將公司是否提供「五險一金」,作為自己衡量工作是否可以接受的標準。

這也得益於國內社保和公積金待遇保障力度不斷加強,才在國內奠定了如此重大的影響力。「五險一金」變「六險二金」?新增一險一金有啥用?答案來了。

據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269萬,較前一年增加了83萬,而從新增數據結果來看,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度突破上千萬,這都意味著自明年開始國內求職市場的競爭壓力還將繼續增大。其實不管是那些剛剛走出校園即將進入社會打拚的畢業生,還是那些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老油條,他們在找工作時,都不再單一的只考慮工作環境和薪資水平,完全可以說是否繳納五險一金,在他們眼裡變得更重要。

同樣的工作內容4000元繳納五險一金和5000元不繳納五險一金,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而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包括的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一金則指的是公積金。

公積金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為職工買房時提供便利支持,若繳存多年公積金,在買房時則可以享受公積金的低利息貸款,超出部分,再按照正常的商業貸款計算,則更加合算,而且這也能減輕大家的購房壓力。而這些年來國家也在不斷改革這些福利保障待遇,五險一金也變成了「四險一金」,因為國內已經有多個省份都將生育保險與職工醫療保險合併。但要注意的是,這兩種險種合併後並不意味著成為一種險種,而是兼并在一起管理,公司為員工繳納社保仍然費用不變,員工所享受到的保障待遇也沒有改變。而像是我們所繳納的五險一金,通常都是由員工自己和公司共同承擔的,但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則是由公司獨自承擔的,至於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都是按照公司承擔大頭,員工繳納小頭來計算。

其實很多人對於五險的態度非常矛盾,大家既希望能夠享受到國家為職工提供的福利保障待遇,但另一面大家卻也希望能夠多開幾百塊錢的工資,可謂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實對於各大企業來說,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也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壓力。比如京東老總劉強東就曾提到他共為員工繳納了60億的公積金與社保。雖然說他能夠通過勞務外包和少交多賺50億,但是劉強東仍然選擇為京東的職工提供這些基本保障。

而在當下,大多數人也將企業願意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視為正規負責的標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五險一金已經再度升級,變成了六險二金,這其中都新添了哪些內容呢?

其實六險二金就是在原有的五險一金中,多了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指的就是對現有的醫療保險進行補充,可以讓我們原本享受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擴大,即便自己在無法滿足基本醫療報銷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享受醫保報銷。

舉例來看,北京市某個企業就給員工支付了零免賠,90%報銷的補充醫療費用。在公司,某位員工因病住院後住院的,最低賠付金額為1300元,而員工總計花費1萬元,若按照規定:這些錢都是在醫保範圍內使用報銷比例則達到90%,實際報銷費用為7830元,至於剩下的部分,則可以按照企業補充保險來報銷。

至於新增的一金則指的企業年金,他是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增加的一筆養老積累金,同樣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這筆錢繳納後交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讓他們通過投資操作達到錢生錢的水平。假設某人工作時長達30年,總計繳納了3.6萬的企業年金,那麼同樣公司則為員工繳納了7.2萬的企業年金,在退休後,員工則可以多獲得10.8萬的養老金,若是在此後的這些年,企業連接每年漲幅為3%,則意味著這筆錢還有可能漲到17.6萬。

結語

不過和五險一金一樣,新增的這一險一金,同樣是以個人意願為主,看大家的實際需求再做選擇。

今日話題:「五險一金」變「六險二金」?新增一險一金是啥?作用有多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05be1157229cad8f1624bcacd8530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