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
作者:威廉·布萊克 [英]
我愛快樂的舞蹈
和輕輕吟唱的歌曲,
純潔的目光在閃射,
少女咬著舌頭低語。
我愛歡笑的山谷,
我愛山中的迴音繚繞,
那兒歡樂永不中斷,
小伙子盡情地笑鬧。
我愛幽靜的茅屋,
我愛無憂的亭蔭,
我們的園地褐白交錯,
像日午果子的鮮明。
我愛那橡木座位
在高大的橡樹蔭下,
所有的老農聚起來
哈哈笑著,看我們玩耍。
我愛我所有的鄰人——
可是呵,凱蒂,我更愛你:
我將要永遠愛他們,
但你是一切加在一起。
穆旦 譯,選自《布萊克詩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原文參考
Song
by William Blake
I love the jocund dance,
The softly-breathing song,
Where innocent eyes do glance,
And where lisps the maiden's tongue.
I love the laughing vale,
I love the echoing hill,
Where mirth does never fail,
And the jolly swain laughs his fill.
I love the pleasant cot,
I love the innocent bower,
Where white and brown is our lot,
Or fruit in the mid-day hour.
I love the oaken seat
Beneath the oaken tree,
Where all the old villagers meet,
And laugh our sports to see.
I love our neighbours all,
But, Kitty, I better love thee;
And love them I ever shall;
But thou art all to me.
一粒沙里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國
——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 關於作者 -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代表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深沉,充滿神秘色彩。
深深去愛,淺淺歡喜
「留言」:近來有哪些事讓你感到快樂
﹀
﹀
﹀
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吃飯睡覺,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 梁實秋《快樂》
近幾年突然流行起這樣一句話,「如果快樂太難,那麼祝你平安」。真的很奇怪,從什麼時候開始,快樂竟變成了一件難事呢?尤其考慮到,在物質極度發達的當下,生活已是前所未有的豐富。
反觀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工業革命才剛起步,那可是沒有空調,沒有手機和WiFi等度夏神器的二百多年前啊。
可讀著這首詩,歡快的節奏仿佛穿越時空,把歌聲和舞蹈,茅屋和亭蔭送到我們面前。詩人的告白濃情款款,心意清澈透明。
那時候,布萊克25歲,和花匠的女兒凱薩琳結了婚。他教妻子讀書、寫字、畫畫,她協助丈夫進行創作。布萊克在銅版上刻下自己的作品,凱薩琳負責壓印、上色和裝訂。就這樣,兩人攜手出版了詩畫集《純真之歌》。
這本集子僅賣幾先令,銷量仍少得可憐。事實上,終其一生,布萊克與妻子以繪畫和雕版所得的微薄酬勞,過著簡單平靜的創作生活。清貧,也富足。
他被朋友們稱作「不戴面具的人」。或許布萊克的快樂,源自「他能夠不帶著功利性或是同功利性相關的事物,來表達他心裡的各種美好情感,這對於他而言就心滿意足了。」(葉芝《威廉·布萊克與想像力》)
布萊克的為《仲夏夜之夢》所創作的插畫
難道,人們擁有得越多,反而越不容易快樂嗎?
就像《射鵰英雄傳》里,黃蓉對郭靖說的那樣,「咱倆武功越練越強,心中卻越來越不快活,反不如小時候甚麼也不會,倒是沒牽掛,無憂無慮。」
實則不然。
「擁有」不使人焦慮,對自己所擁有的視而不見,才容易讓人陷入慾望的怪圈。
往往如此,一個人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隨之越多,期望總在「水漲船高」。身邊人得到了什麼,自己也想要一模一樣,甚至更好的。久而久之,心中只剩下追逐,而忘記了知足。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這首《歌》。看質樸的詞句中,掩藏著怎樣的人生真諦:
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深深地去愛吧。從一顆果子,一首歌愛起,愛到身旁的那個人,相守一生為止。
哪怕過著最單調的那種生活,都盡情地汲取快樂吧。
試試看,每天吃一顆糖,
然後告訴自己——
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 三毛
來源:為你讀詩
編審 | 張丹 主編 | 錢岩 責編 | 曾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s123MBeElxlkkaCi3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