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艱苦絕倫的思考,填上了平衡利弊的選擇。但人生痛苦的地方就在於,當你在填報志願時搶破頭的專業,到畢業時分分鐘的就業尷尬。
選興趣,還是選出路?爸媽選,還是自己選?據研究報告表示,30%以上的畢業生工作與專業並不對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風水輪流轉的速度,一年一番,熱門隨時失寵。現在的「職業期待」,未必符合將來的職業行情。
於是,大家一腔熱血、半腦模糊地填報了志願。四年後,在應聘網站進行相關專業職位搜索時,他們突然開始懷疑二十餘年的人生。
1、生物工程
就業風口可能還要再等20年
連續數年的紅牌專業,由於國內生物科研製藥行業的發展相對滯後,導致該專業畢業生面臨「在名校念到博士都沒出路,只有海龜還能教教書」的窘迫,常年盤踞在就業率倒數排行榜的前列,畢業五年薪酬僅超過18%的其他專業。
2、土木工程
如果你想買房,其實不必會建房
學生和家長貌似對「土木」有什麼誤解。眼看神州大地高樓平地起,房地產行業紅利居高不下,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十年內,我國仍然會是一個大工地。加入「施工隊」無疑會為未來之廈打下堅實地基。於是大家紛紛一頭熱地往志願表里填上土木,心裡畫好了畢業不愁就業的藍圖。
房地產雖熱,但財富一直高度集中在投資商手裡,土木人置身工地,手裡緊握的只有磚頭。在高校擴招導致大部分工科類學校都開設建築相關專業的背景下,生源質量良莠不齊,院校輸出質量與專業工作要求脫軌,加大了建築行業的供需矛盾。
3、法律
法官律師又不是人人能當
律師一直是高收入職業排行榜的常客,看起來十分體面。不過,這類專業性強的學科,雖然存在從業資格的可壟斷優勢,但也註定了對口工作的准入門檻更高。
目前高校的法學教育也存在尷尬之處,即便來自名牌大學,或者專業水平靠前的院校,一般本科畢業生都仍未達到從事法律職業的要求。法律系的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會發現,這個專業要背誦汗牛充棟的法律條文、理解紛繁複雜的案例卷宗,是先苦後甜而後勝者通吃的長線專業。
4、會計
拿健康和青春換未來
會計專業很熱門,因為就業率很高。實際上,早在2000年會計人才市場已經飽和。市場缺的不是普通財務人員,而是註冊會計師等高級從業人員,有香港或海外留學背景更佳。
入行容易,但易學難精。學會計的找到一份對口工作不難,難的是能在枯燥和高壓的工作中堅持不懈。四大名聲在外,不僅因為是「難進錢多」,也因為超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很容易讓年輕人吃不消。找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找到了又苦於會計工作本身不能創造價值,發展基本靠經驗和履歷。越來越多大學生,不願意選擇這樣拿健康和青春換錢的無趣行當。
5、新聞學
「無冕之王」風光不再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新聞系還是新潮專業。那時紙媒還處於「黃金時代」,報刊雜誌、出版社的編輯記者掌握著輿論的風向標。但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媒體時代到來,自媒體人層出不窮,智慧型手機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製造新聞、傳播新聞、接收新聞。傳統紙媒不再擁有叱吒風雲的話語權。
異軍崛起的新媒體行業的續航能力有待觀察,但從業人員准入門檻下降嚴重的事實,有目共睹。會打字即可當鍵盤俠,善表演可以錄小視頻,隨時隨地實況更新。傳統新聞的傳播渠道電視與報刊,已經在網絡時代的衝擊下潰不成軍。新聞系大四學生,如果沒信心成為全能媒體人,都跑去考研和考公了。
6、工商管理
或成專業「打雜」
工商管理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大類,專業涉及內容廣而雜: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均有涉獵。辦學門檻不高,各大院校均有開設,但專業實踐性強,僅學習書本理論相當於紙上談兵,需要大量實習機會豐富履歷,因此名校與普通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與薪酬待遇存在很大差異。
由於專業內容泛而淺,對於普通應屆畢業生,難以直接從管理崗做起,一般只能在銷售、前台、文秘、行政助理、客服、人力資源等基層崗位選擇起點。說得好聽點,就是就業面廣,說得直接點,即無一技之長。而缺乏專業技能的畢業生,在市場上並不吃香。
7、旅遊管理
與國際脫軌
旅遊管理與工商管理真是難兄難弟。本來是新興學科,被寄予厚望,展望未來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下設酒店管理方向和會展管理方向,看起來都很符合日益頻繁國際交流的大勢所趨。但這門學科在20年不到的發展時間裡,已頹態初現。
那些在當時風頭正盛的專業在如今的就業趨勢下也不得不低頭,所以嘛,就業環境瞬息萬變,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