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打了勝戰,滿城百姓敲鑼迎接,他揮著手笑著對部下說:屠城

2020-12-04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將軍打了勝戰,滿城百姓敲鑼迎接,他揮著手笑著對部下說:屠城

有一句古諺語叫做「殺降者不詳」。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似乎就是一語成讖,這位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年僅39便去世了,且其去世之後,一家俱亡。不僅是應了這句讖語,也給他的死亡提供了一個近乎於玄學的解釋。

常遇春早年間出生於貧寒之家,少年時不甘一生種地,便開始練習武術。長大後以綠林為生,跟隨當時的綠林大盜劉聚燒殺搶掠,維持生計。也許正是這一段經歷,為其以後的嗜殺行為埋下伏筆。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也就是元末各路起義軍揭竿而起的時代,劉聚帶著常遇春在和州搶掠,恰巧朱元璋正在率軍攻領和州,早就聽人說過,朱元璋英勇無畏。他利用在賀州開會的機會,裝作一個普通人來觀察朱元璋的行為。

他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的作風,視士卒如兄弟,也看到了朱元璋對軍隊的嚴格紀律,這對人民沒有害處。相比較而言,他知道朱元璋是一個偉人,而劉巨只是一個土匪,無法與朱元璋相比。他主動決定去賀州找朱元璋。

「策蹇龍游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

朱元璋在有了常遇春這一名悍將之後,興奮的難以自持,揮毫寫下了這一首極盡誇耀之詩。而跟隨朱元璋的這一次選擇也開啟了名將常遇春的輝煌時代,化身「不敗將軍」。

可不論是戰績多麼傲人,戰功如何之多。也改變不了這位將軍心狠手辣,殘忍暴虐的事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在常遇春和陳友亮的戰爭中,4000名投降的士兵被活埋。

洪武元年,常遇春攻占泰州,並屠城。在北上滅元的時候,他又下令,要殺死山東中部濰坊縣的全部元軍以及大部分居民。在北伐中,又屠殺了東昌這座城市,城市和附近的村莊幾乎被人煙斷絕。

元至正二十九年(公園1369年),常遇春征討平饒之時,又開始血腥的屠殺整個城市。 如此行徑在常遇春行軍途中大量發生,不勝枚舉。常遇春殺降屠城的行為眾所周知,連朱元璋也常常叮囑他不要嗜殺。

常遇春一生隨著朱元璋四處征戰,戰功赫赫。一生 為將未曾敗北,立國後被封鄂國公,卻在洪武二年就病逝了,其大子二子先後戰死沙場,三子不知所蹤。戎馬一生,卻也寥寥。

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一切都有報應,而他的報應就是戎馬一生,卻未有歸途。常遇春病逝後朱元璋十分傷心,揮毫寫下悼詩: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並且專門為其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意為與其共坐江山。對於始終將權利看的十分之重的朱元璋來說,是真的將其當成了生死與共的兄弟。而這這可能就是常遇春最後的安慰吧。

不擇手段的是常遇春。嗜殺成性的也是常遇春,可結束了當時的混亂朝代,帶來和平的也有常遇春的一份,這其中的是非功過真的不好評說。也許真的是應了那句「殺降者不詳「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lh0LXYBjdFTv4tAf6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