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多攝當道,蘋果「浴霸」不再是「致敬」對象

2019-12-31   科技知聲

iPhone 11 Pro三攝「浴霸」再丑,依然擋不住其成為朋友圈最佳手機背面。



原因不必多說,iPhone手機正背面設計都有極強的辨識度,以蘋果深遠的品牌影響力,不管美醜,用戶曬出來都能成為消費階級的象徵。


但肉眼可見的趨勢是,以往iPhone發布,劉海屏、豎排雙攝等設計都能成為國內廠商瘋狂「致敬」的對象,但今年蘋果三攝「浴霸」一出,在消費者中依然能打,卻再沒有一家做出類似設計。

iPhone的設計看來真的「過氣」了?


多攝的組合邏輯


其實,採用「浴霸」設計的第一家並非蘋果,而是華為。


2018年10月,華為發布Mate 20時就在背面採用了四四方方的多攝組合,「浴霸」設計由此而來,蘋果iPhone 11 Pro卻是2019年9月發布,足足晚了快一年。


那這是蘋果開始逆勢而為,反向「致敬」起國內廠商來了?


不是的。


消費者對手機攝像功能追求正進一步升級,多攝變成手機未來的必然趨勢。隨著國內手機技術產業鏈等趨於完善,對於多攝的探索,國內一眾廠商與蘋果幾乎是同時開始的,計較絕對的誰先誰後已經沒有意義。


這裡先拋除外觀設計,廠商們首選對多攝的組合邏輯都不甚相同。


一類方案是,新加入的鏡頭僅作為不同焦段的鏡頭所用,不同的鏡頭都是單獨運行的,比如拍攝廣角端的照片,完全只用到廣角端的鏡頭,拍攝超廣角的時候,只用到超廣角的鏡頭。



而第二類,也是更多的廠家,包括華為Mate系列與iPhone11 Pro用到的,多鏡頭同時運作的方案,在拍攝不同畫面時,多顆攝像頭是協作運行的,根據算法來合成最優的畫面,甚至可以同時拍攝多個視頻。


當然,這背後需要一顆強大的芯來處理訊息,不然就會造成卡頓等不佳的體驗。所以華為蘋果才會大肆宣傳他們晶片的強大。



多顆攝像頭的作用不同,廠商們對其也會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案。


時至今日,各大主流手機廠商華米OV的旗艦機,基本都已經標配廣角、長焦和超廣角這三駕馬車組合,有的甚至還引入了2個長焦鏡頭,進一步改進人像、遠攝等關鍵場景的成像;有的則靠微距、ToF 等特殊鏡頭來擴展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都知道多攝會讓外觀變醜,但是廠商為了拍照體驗以及最終成像的優質,這時候只能暫時犧牲美感了。


不用再迷信蘋果


多攝的走向已不可更改,那攝像頭要怎麼擺放才合理呢。

華為Mate 20 與蘋果iPhone 11 Pro都是浴霸後背,也都在發布之初招致了許多爭議,但它們的優質成像有目共睹,消費者後來也都紛紛「真香」了。


其中有一點很有趣,華為為了與蘋果打出差異化,將攝像頭組合放在了手機後背正中,攝像頭的擺放也與蘋果的三角處理不同,選擇了與閃光燈形成四方格局,且在後一代Mate 30中加入了更體現品牌特色的圓環設計,徹底不再「致敬」。


採用類似「浴霸」設計的還有一加,且一加也是正中心圓環設計,與蘋果不盡相同。



也有採用非「浴霸」式設計的,OPPO、vivo、小米還有華為部分機型都採用了「交通燈」式設計,就是把多攝完全橫向或豎向擺放。目前來看,這樣的設計好評率都高於蘋果。


為什麼各廠家都心有靈犀般地不再迷信蘋果?

除了蘋果這外觀真的丑以外,至少在國內,蘋果的影響力正在削弱。


數據顯示,2019年蘋果手機在國內市占比進一步縮水,銷量下滑明顯。新機iPhone 11系列反響不如預期,外觀功能創新不夠,但依然堅持高價路線不改,消費者顯然對這套已經不買帳了。



同時,國內品牌崛起,華米OV無論是在高端還是中端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貴」與「好用」都不再是蘋果的標籤,且國內廠商在全面屏、多攝、晶片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技術突破。


不再「致敬」蘋果,是因為國內廠商真的沒有必要了,不再被「致敬」的蘋果,也真該感受下危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