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颱風艾雲尼生成有爭議!而我國南北大範圍降雨也可以確定了,又是一波強降雨的發展,不得不說,今年的雨水還是真的較多。
當然,這背後原因除了直接性的副熱帶高壓,冷空氣活動等影響之外,與厄爾尼諾的關係可能還不低,因為厄爾尼諾就是觸發這些因子的因素之一,也是「搭線」雨水帶的因素之一。
所以,大家不要驚訝,只是在後續厄爾尼諾轉向為拉尼娜現象之後,又會發生改變。
多雨,少雨的情況在不同區域就可能輪換了,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沒錯,降雨是一波接一波,完全是停止不下來,而且,當下依然是屬於分散性的強降雨為主,而大範圍區域都是小到中雨較多。
比如:廣西、廣東西部、貴州以及四川盆地南部、重慶南部、雲南東部和南部、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廣西北部和西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同時,這些區域注意「強對流天氣」發展。
然而,除了這一波之外,我國南北大範圍降雨再次確定,從5月10日開啟新一輪的降雨,這下不只是南方降雨,北方也是如此,這也說明了我國的雨水帶已經出現了北移狀態。
當然,還是有必要強調一下,那就是我國南方還是主要的,北方是次要的。
而且在5月中旬的雨水還不少,首先是在5月10日到12日這個階段,我國南北降雨都有。
南方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貴州中東部、江南、華南中北部等地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先後有大到暴雨。
其中重點省份的降雨在湖南,江西,福建等三省,局部區域有大暴雨。而北方就是分散性的大風,強對流觸發的雨水,這種天氣容易觸發極端性的模式。
所以,相對於南方更加需要警惕。
按照趨勢來看,預計在5月10日至11日,北方地區有大風和強對流天氣。
預計內蒙古及華北、東北、黃淮等地有陣雨和雷陣雨,局地有中到大雨,並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內蒙古、東北地區、京津冀、黃淮等地先後有4~6級風,陣風風力可達7~9級。
所以,在第一波的南北大範圍雨水之下,的確分布較為廣泛,如果說純純的降雨,那肯定就是東北稍微較為明顯。
而南方最強降雨時段,主要集中在5月10日夜間至11日。
然而,在這一波之後,我國南方的降雨還不會停止,在5月14日至15日,江南南部、華南大部及貴州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同時,在5月17日前後,南方地區還將有新一輪強降雨過程。
所以,5月中旬時段,南方總計3波降雨,這就需要注意強降雨的疊加。
當然,對於雲南來說,在5月中旬的降雨也明顯提升了,特別是在東部,南部方向的降雨面積提升。
而在雲南中部,西部依然不是那麼明了,需要繼續等待,這就是雨水的情況。而對於今年1號颱風艾雲尼生成有爭議!的確是呈現出來了。
西北太平洋在「雙颱風胚胎」共舞之後,已經形成了單個颱風胚胎活動,編碼為92W。
而從這個颱風胚胎的整體情況來看,其實也並不是太好,風速為15kt,相當於7.5m/s,一直保持發展之中。
但是,在它的周圍熱帶擾動活動依然較為活躍,所以,有可能會再次進行融合,發展,按照GFS的模擬數據來看,預計在不斷偏西發展之下,可能在5月16日的時候,在菲律賓近海區域發展出今年的1號颱風艾雲尼。
直接爆發到975Hpa,依照其他值來說,這依然是今年的第一號颱風。過後將會延續菲律賓近海北上,巔峰強度有所下降,給出了947hpa,最終朝日本方向靠近。
而很多人看到南海有熱帶擾動活動,已經減弱了。
而EC其實針對這個颱風胚胎也並不看好,也認為難以出現颱風。
但是,大家如果看了EC的「颱風線」圖,可能是針對熱帶擾動活動的方向存在疑慮,所以沒有給出增強的趨勢。
EC給出了兩個發展趨勢,一個是在靠近菲律賓之後北上,具有增強跡象,還有一個是偏西發展,一直進入南海,然後才會發展。
所以,從颱風線來看,其實EC也是有看好颱風出現,但是就是路徑無法確定,而與GFS有一個路線是一樣的。
所以,接下來如何走是決定今年1號颱風艾雲尼生成的基礎,這說明引導氣流還不是很穩定,需要繼續觀察。
這就是今年1號颱風艾雲尼生成有爭議的地方,繼續觀察吧,反正從活動趨勢來看,颱風的活躍度在上升,這是沒有多大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