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神舟十八號航天員首次出艙,細節出來了,還是為了中國空間站太陽翼這一塊任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只能說這一次任務還是挺重要的,對未來的空間站運行也是具有極大的幫助。
下面就詳細來看看,首先來說明一下關於這一次出艙任務的問題,到底實現了什麼成果,再來說明細節問題。
神舟十八號首次出艙
沒錯,自從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進入空間站之後,各項任務的開展都非常地順利,並且也進行了給大家展示出來不少成果。
比如:完成了我國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組裝、測試,完成了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實驗腔體的樣品更換、軸心機構維護等工作。
而這一次首次出艙任務,也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為我國空間站被撞擊之後,再一次提升的一次任務,主要是提升防禦措施,安全係數的提升。
在此前中國空間站的運行過程之中,由於太空微粒的問題,將中國空間站太陽翼撞擊了。
雖然沒有影響到整個空間站的運行,但是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也是先後兩次進行了出艙,將太陽翼的問題進行了修復。
然而,這問題解決了,並不意味著整個任務也就結束了,還有後續問題,那就是中國空間站未來面對的問題依然較多,因為太空垃圾並沒有減少,而是在不斷增加之中。
人類的太空太空飛行器發射不斷增多,太空垃圾也會快速增多。
因為人類還沒有辦法進行太空垃圾的處理,什麼雷射處理,太空網拖走等,都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其他的還不現實。
所以,在沒有辦法處理太空垃圾不斷增長之下,只能夠在自身提升防禦才行。
那就是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的任務之一,所以也就有了出艙活動的問題。
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在5.28時段出艙,經過約8.5小時的出艙活動,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
航天員葉光富、李廣蘇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葉光富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員李廣蘇首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
雖然這裡說得並不多,大家也只看到一部分,但是從詳細的出艙視頻大家看到了,那就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細活還是不少,並且更多的細節暴露了出來。
中國空間站「線纜」不安全?神舟十八號出艙修復
沒錯,從公布的視頻畫面來看,網友「空間棧」也發現了,並且也給大家披露了該情況,那就是在中國空間站實驗艙的末端區域,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在實驗艙末端的太陽翼驅動這一塊,有很多暴露在外的插頭,而從大的方面來講,有非常明顯的線纜漏出現象。
並且一直在外面,那是不是不安全?
其實可以說中國空間站「線纜」不安全,畢竟沒有徹底的保護起來,但這都不是大問題。
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為了避免後續可能性問題的出現,就進行了一次「安裝升級」,在出艙的過程之中,安裝了防護板把它們遮擋住了,就算是未來再次遇到了太空微粒的撞擊,那外面的防護板也就不會帶來任何影響了。
當然,神舟十八號出艙修復,也完全是達到了預期效果,並且實現了空間站的安全能力提升。
這裡擴展一下,那就是中國空間站線纜暴露在外面,長時間不處理的問題,可能面對的問題。
由於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完全不一樣,會遭遇空間等離子體環境和高能帶電粒子輻射環境,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也就不是簡單的關於擔心太空垃圾帶來的風險等問題,如果久了,甚至還會增大其安全隱患。
雖然我國可能在最初的研究之中,也就考慮到了太空環境的材料問題。
但作為整個空間站的長期運行角度來講,必然進一步提升安全係數,排除所有的風險問題,這才是最為關鍵性的。
所以,加上防護板,也讓空間站更加安全,這沒得說,也不會讓其直接暴露在太空環境之中,也會降低其影響過程,這就是整個神舟十八號的情況。
而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之下,關於神舟十九號也有消息。
神舟十九號待命中
沒錯,這也是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我國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任務的那一刻,神舟十九號就待命中,它一直處於「應急救援」的狀態,這是為了保證我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安全問題。
如果在航天員執行任務的過程之中,遭遇了緊急情況,那我國就可以將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快速從地面發射,將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接回地球,這樣來確保整個航天員的安全。
很顯然,我國航天的策略就是把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安全放在了首位,這是相當不錯的策略,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要每次進行任務的時候,要多備一艘飛船。
要是在執行任務的整個過程之中,沒有任何問題的出現,那這一艘飛船也就將其作為下一次任務。
所以,這就是依次進行輪換的任務,確保整個任務的順利。
不過話說回來,不希望這一艘備份飛船出現,我也相信我國航天的實力,不會用上,只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真的用上了,那中國空間站就可能遇到了大事情了。
那麼,不希望未來任何時候看到這一幕的出現,也期待每一個航天員乘組執行任務,能夠完美,成功的執行所有任務。
而這裡既然說到了航天員乘組,也多說明一下,那就是神舟十九號任務的航天員也是確定了,但名單沒有公布。
三位航天員繼續在封閉性的進行訓練之中,預計在10月就會與大家亮相了,因為這個節點是執行任務的輪換時期。
所以,要想看到是誰執行這一次的航天任務,大家還要繼續等待。
按照規定,這一名單應由裝備發展部載人航天辦公室按照規定程序適時宣布,因此相關人員必須三緘其口,絕對不能對外透露消息,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