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習慣用高擋位、低轉速,真的會增加積碳嗎?

2023-04-18     愛車大家說

經常聽人們說「高擋位低轉速行駛」更容易產生積碳,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高擋位低轉速也分很多種情況。

比如車速80,掛5擋時發動機轉速為2000,掛4擋時發動機轉速為2300,對比來說掛5擋就屬於高擋位低轉速。但此時發動機轉速並不算特別低,而且對於大部分車來說反而處於較高效率區間,燃燒良好,不僅不容易積碳,還省油,這種情況可以稱為健康的高擋位低轉速

但是車速40的情況下掛4擋轉速1500,掛5擋轉速1000,此時用5擋行駛也屬於高擋位低轉速,這就屬於容易產生積碳的轉速了,主要是因為發動機的燃燒條件惡化了,從而導致積碳增多。這種情況可以稱為「不健康的高擋位低轉速」

不健康的高擋位低轉速之所以會引起積碳增多,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

1、低轉速影響混合氣質量

汽油進入氣缸後要蒸發成氣體並且與空氣充分混合才能被火花塞點燃,而且蒸發越充分、混合越均勻,燃燒就越徹底,就越不容易產生積碳。

在進氣衝程進氣門打開,氣流快速進入氣缸,在碰到氣缸壁和活塞後氣流會在氣缸內翻滾運動,這個運動可以快速打散汽油,促進其蒸發並且與空氣混合。

而轉速太低的時候氣流進入氣缸的速度也隨之降低,氣缸內氣流運動不劇烈,就不利於汽油的充分混合。而且車速相同的情況下,擋位越高發動機輸出的扭矩越大,噴油量就越大,這就更容易導致燃燒惡化,積碳增加。

2、低轉速影響排氣效率,間接加速燃燒惡化

我們都知道在排氣衝程活塞會把廢氣推出氣缸,但活塞運行到上止點後燃燒室那部分還殘留有一些廢氣,活塞是沒辦法把它們一起推出去的。只能靠之前快速流動的廢氣產生的慣性把它們帶走。

而低轉速下活塞運動速度慢,廢氣氣流速度低,慣性自然更小,因此廢氣殘留會更多。廢氣多了自然會影響下一循環混合氣的質量。特別是轉速低於1000轉的時候氣缸內廢氣殘留更多,嚴重影響混合氣質量和正常燃燒,此時為了保證穩定燃燒不熄火,發動機控制系統會增加噴油量,因為混合氣越濃越容易燃燒,但這樣做很明顯會導致燃燒進一步惡化,積碳產生的速度會更快。

如何判斷高擋位低轉速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

在日常行駛中,想要判斷高擋位低轉速是否健康,其實方法很簡單。

對於自動擋車來說你幾乎不需要自行判斷,因為它的擋位、轉速都是工程師提前根據發動機特性表定好並寫入控制系統的,這些都是既能保證發動機健康工作又有利於降低油耗的,所以你只管踩油門就行,不必要擔心轉速高低。

對於手動擋車來說我們可以從發動機聲音、發動機運行平順性和再加速能力來判斷。

如果發動機聲音沉悶,車身也跟著產生比較明顯的共振,整個車廂都有嗡嗡的低頻噪音,耳朵感覺不舒服,甚至發動機還伴隨有「哐當」的爆震聲音,踩油門再加速時疲軟無力,那說明擋位太高了,動力嚴重不足,要及時降擋,不然不僅會加速積碳生成,還可能增加發動機的磨損。

如果行駛中發動機聲音平穩有力,車身雖然有震動但很輕微,頻率很高,踩油門後有加速感,那說明當前的車速和擋位匹配良好,保持當前擋位並不會增加積碳。

不建議什麼情況下都「堅守」高擋位低轉速

雖然健康的高擋位低轉速並不會導致積碳快速增加,而且還能降低油耗、提高舒適性(噪音和震動更小)。但我們並不建議在任何情況下都用高擋位低轉速行駛。

因為燃油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不完全燃燒,比如冷啟動初期、比如猛踩油門提速的瞬間,這都會產生一些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是正常情況下它們在發動機和排氣系統積累的速度慢一些而已。但隨著公里數的增加,日積月累也會攢下足夠的量,此時發動機就會出現問題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用車時也應該適當讓發動機「撒撒歡」,用低擋位拉高轉速跑一跑,這樣有利於把剛剛形成的沉積物清理掉,從而進一步減緩發動機積碳生成的速度。

我平時是這樣做的:在平路,勻速行駛的狀態下儘可能使用高擋位低轉速,因為此時驅動車輛的功率需求很低,高擋位低轉速是最合適的。而在遇到上坡路的時候與其用高擋位勉強維持住車速還不如直接降低一個擋位,手動擋直接降擋,自動擋可以掛入S擋或者用手動模式限制一下擋位,讓發動機充分運動起來,這樣進氣氣流更猛,汽油蒸發混合更均勻,燃燒更迅速徹底,大量的高溫尾氣還有助於清理排氣系統和三元催化器內部的沉積物,這對發動機是有好處的。

就像人一樣,平時總是不怎麼運動,時間長了肌肉不結實了,關節也僵硬了,適當運動一下反而有利於活動關節、促進血液循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d5bf975cbc7dc986395b694b2b7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