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印度空軍公開表示,受俄烏衝突的影響,俄羅斯現在已無法向印度軍隊提供重要的國防物資。
印度購買的蘇-30MKI戰鬥機,相當一部分關鍵機載設備來自法國、以色列等國。
從冷戰時期開始,蘇聯/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最重要的裝備及技術提供者。直到今天為止,印度裝備序列中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源於俄羅斯的出口或者授權生產。因此在俄烏衝突全面爆發之後,印度一直擔心俄羅斯的相關出口受到影響。
這種擔心顯然有著充足的先例作為依據:2008年喬治亞戰爭中,俄羅斯曾緊急徵召原本應該交付給印度的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
而相較於喬治亞戰爭,2022年爆發的俄烏衝突中,俄軍的損失更大,而且目前戰場形勢依然處於膠著狀態,無法預計衝突將在何時結束。
但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出於外交上的顧慮,印度一直掩飾著這種憂慮。而3月份的這一聲明,則是印度空軍的首次官方表態。
雖然印度海軍暫時還沒有做出類似的表態,但想必同樣的問題也不可避免。負責相關業務的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截至目前還沒有作出回應。
印度空中力量盤點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的結果,目前印度軍隊已交付的、處於服役狀態的主要作戰裝備情況大致如下:
印度「陣風」戰鬥機
戰鬥/攻擊機
米格-21,共計54架。目前米格-21機隊處於退役邊緣,主要作用是維持編制,正處於被LCA戰鬥機淘汰替換的進程中。米格-29陸基型戰鬥機,共計65架。米格-29K艦載型,共計35架。蘇-30MKI戰鬥機,共計247架。
這幾種飛機均來自俄羅斯,特別是搭載部分西方機載設備的蘇-30MKI,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印度空軍的核心力量。
「幻影」2000戰鬥機,共計44架。「陣風」戰鬥機,共計36架。這兩種飛機來自法國。「陣風」是近年印度進口的最新裝備,用於部分取代蘇-30MKI,在印度空軍中承擔「尖刀」定位。
「美洲虎」攻擊機,共計130架。這是英法聯合研製的輕型攻擊機,因為設計和生產年代較早,目前僅有印度空軍仍在使用。
預警機
EMB-145AEW&C輕型預警機,共計3架。該機平台基於巴航工業的ERJ-145小型支線噴氣客機改裝而來,由印度國防部所屬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與巴航工業聯合研發——巴航工業提供機體平台與改裝工作,印度方面則提供自行研製的機載任務系統。
除了艦載預警機外,印度的電子類特種飛機已經實現了全面西方化。即使是A-50EI,任務系統也是西方的。
A-50EI大型預警機,共計3架。該機由以色列航宇公司(IAI)和俄羅斯別里耶夫公司聯合為印度開發,以伊爾-76為機體平台,搭載由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發的機載任務系統。
卡-31預警直升機,共計14架,配備印度海軍航空母艦。
偵察/監視/電子戰飛機
監視飛機,共計5架。其中3架由美國提供,分別改裝自波音707平台(1架)和波音737平台(2架);2架由以色列提供,改裝自「灣流」G1000平台。
電子信號情報飛機,1架。由美國提供,改裝自龐巴迪「環球」5000平台。
電子戰飛機,3架,由美國提供,改裝自「灣流」III平台。
海上巡邏/反潛飛機
伊爾-38,共計4架。
波音P-8,共計12架。
基於多尼爾-228平台改裝的監視飛機,共計20架。
基於布里頓·諾曼BN-2平台改裝的巡邏飛機,共計4架。
印度伊爾-38反潛機
空中加油機
伊爾-78MKI,共計6架。改裝自伊爾-76平台,安裝以色列研發的燃油輸送系統。
運輸機
伊爾-76MD,共計17架。
安-32,共計103架。
C-17,共計11架。
C-130J,共計12架。
HS-748,共計57架。
多尼爾-228,共計53架。
波音-777,共計2架。
波音-737,共計3架。
基於ERJ-145衍生的「傳說」600飛機,共計4架。
直升機
武裝攻擊直升機:米-24系列,15架;AH-64E「阿帕奇」直升機,22架;印度自研的HAL Prachand「普拉昌德」直升機,7架(空軍4架、陸航3架);HAL Rudra直升機武裝型,66架(空軍16架,陸航50架)。
通用/運輸直升機:米-17V-5,共計223架;CH-47F,共計15架;HAL Dhruv「德魯夫」,228架(空軍107架,陸航118架,海航3架)。此外還有HAL公司獲得法國授權生產的兩種輕型直升機,Alouette III,共計81架(空軍77架,陸航4架),SA315B,共計76架(空軍17架,陸航29架,海航30架)。
海上搜索/救援直升機:英國韋斯特蘭WS-61直升機,共計25架;美國西科斯基SH-3直升機,共計6架。
無人機
監視無人機:以色列「蒼鷺」系列、「 搜索者」 等型號共計 111架( 空軍49架、陸航20架、海軍42架)。
察打一體無人機:美國MQ-9,共計2架。
裝備採購趨勢越來越顯著
雖然這份裝備清單比較粗略,但顯露出一個清晰的趨勢:
近十年以來,印度對先進技術裝備的採購重心,尤其是高度依賴於先進電子電氣技術、以機載設備為核心的特種飛機的採購,早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就已經在向歐美製造的型號偏移。
這種趨勢的成因有很多:
一方面,俄羅斯相關工業科研領域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而且其在五代機總體規劃等決策上出現了嚴重失誤,其產品在世界軍貿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不斷衰減。
另一方面,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印度和西方正在變得越來越親密,西方在不斷放鬆向印度出口先進武器裝備的政策限制,並投入越來越大的力氣對印度推銷其產品。
印度拒絕了蘇-57項目的合作引進。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一方面,在俄羅斯航空產品所不及的空白領域,印度市場已經完全被西方占領,如無人機。
另一方面,俄羅斯原本占據的高價值裝備市場份額,也正在不斷被西方國家侵蝕——比如反潛機,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而在戰鬥機這樣的拳頭產品上,印度也對俄羅斯的第五代產品反應極為消極,寧願採購西方生產的三代半產品。
而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顯然對俄羅斯軍事工業形成了極大的壓力。
據媒體報道,2023年春季,俄羅斯將一批T-54坦克運往烏克蘭前線。這或許佐證了俄羅斯目前無法對相當多的T-72/80庫存坦克進行有效修復,只能派出修復技術相當簡單、車載動力系統和火控觀瞄設備簡單得多的更老式產品。
一方面,衝突持續所帶來的裝備缺口正在擠壓出口產能;另一方面,俄羅斯軍工和裝備現代化,此前一度非常依賴歐洲地區的技術輸入。而目前西方已經對其施加了空前嚴厲的技術封鎖和經濟制裁,各種先進數控工具機、晶片在內的生產設備和高性能關鍵元器件,對俄羅斯來說都變得難以獲取……這些情況都令俄羅斯正在喪失很多此前一度擁有的、先進裝備的生產和出口能力。
綜合最近印度在軍貿領域的多次動向和表態,印度在軍事合作上疏離、甚至在政治立場上與俄羅斯切割的態度已經相當明顯。
排版:郭雯斐
策劃 | 文案:候知健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印尼採購F-15」板上釘釘「,俄羅斯丟失重型戰機「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