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劉少奇之女劉愛琴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一遺願

2024-07-25     文史風雲

2020年,劉少奇之女劉愛琴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這位曾當過童養媳,中年家破人亡的老人,生前的唯一遺願,是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為醫學研究做一份貢獻......

而她有這種覺悟,是得益於他父親對她的教導,她的父親叫做劉少奇,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之一。

劉愛琴是劉少奇的長女,說起她曾經的過往,真可以用一路坎坷來形容。

劉愛琴出生於1927年,老家是湖北漢口。

在這個時間節點,劉少奇早已投身革命,只能將她交給漢口的一戶工人家庭撫養。

可革命是漫長的,隨著時間推移,這戶工人家庭也逐漸無力撫養她,只能將她送去富戶家寄養。

就這樣,劉愛琴成為了別人的童養媳。

童養媳的那段時光,是灰暗的,幸運的是,黨組織在1938年將她接回延安。

又在一年後,安排她和哥哥劉允斌,結伴前往蘇聯莫斯科的莫尼諾國際兒童院上學。

在蘇聯讀書的那段日子裡,劉愛琴第一次體驗到孩童時期的快樂,她能和同學們談笑風生,在閒暇時光閱讀名著。

也是在這裡,她開始了解馬克思,了解共產黨,了解革命。

可這種平靜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

在三年後的1941年,蘇聯的衛國戰爭爆發了。

法西斯德國的全面進攻,徹底打亂了他們的校園生活,因為隨時都會有敵軍的炮彈從空中落下。

孩子們需要擔負起保衛校園的工作,不但要站崗放哨,還要通報敵情。

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要負擔的責任更多。

此時劉愛琴剛滿14歲,但依然要負責照顧兩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孩子。

劉愛琴的成熟遠超當時的同齡人,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她不但給前線的將士們,送上自己親手製作的手套和棉衣,還主動提出去醫院照顧傷員。

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年裡,國內正在進行解放戰爭,劉愛琴回國的時間又推遲了。

在這段日子裡,她十分想念自己的親人和父親,想念故土。

終於在1951年,國內穩定下來後,她被父親接回了祖國。

剛回到國內,劉愛琴並不太適應。

常年在蘇聯生活,使得她從語言到生活習慣,都與國內格格不入。

劉少奇看在眼裡,對女兒照顧的更細心了。

後來,劉愛琴主動申請加入支援內蒙古的行動。

在內蒙的這段時間內,她和其他人一樣,吃著窩窩頭,住著破舊的房子,可她的內心卻越來越充實。

她開始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和父親為之追求的理想。

終於在1966年,她成功入黨了。

在那個夏天,她回到了父親身邊和他分享這一切,可這次見面卻成為永訣。

劉少奇在這之後的日子裡,受到了錯誤的批判,於1969年病逝。

普通人遭逢這種大難,很難不崩潰,但劉愛琴還是挺過來了。

她堅信自己,會等到為父親平反的那天。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1980年,她迎來了這一天。

此後,她還專門為父親撰寫了回憶錄,以寄託相思之情。

除此之外,她仍然如從前一樣,為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奮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就是這份意志,貫徹了她的生命,而這樣的她,也足夠對的起父親的期待!

參考資料:

《偉人的兒女情懷》 黨史文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bb33735a8b2011b18bc5d818336ba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