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訂閱 收聽音頻
農村的老人也是老人。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國慶回村一趟,幾次路過村衛生所,總是一種可開可不開的景象。
一天晚上7點,門就是關的。後來醫生說去過生日了。第二天下午4點,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意興闌珊的醫生,一個是呆坐的看門的奶奶,房子裡的燈昏昏亮著。
來源:小巴拍攝
再到晚上6點,只剩下奶奶一人,說醫生去吃飯了,要一個小時後才能回。
小時候經常去村衛生所,漸漸也就混熟了。那時房子裡總熱鬧,通明,老醫生很有威嚴,精力旺盛。
長大偶爾去時,也有一些餘味,老醫生的兒子和兒媳婦忙前忙後,畫面頗為和諧。
而如今這番景象,大概可以判斷老家的村衛生所是沒落了。
村醫群像:與時代的進步擦肩而過
翻開衛健委每年都有的統計公報:2017年,鄉村醫生有90.1萬人。2018年,是84.5萬人。2019年,是79.2萬人。2020年,是74.2萬人。每年平均以5萬人的數量減少。
2021年,沒有再明示鄉村醫生的數量變動。但有一個數據似乎更赤裸,「持鄉村醫生證的人員和衛生員」2020年數量是79.6萬人,到2021年是69.7萬人,相差近10萬人。
陝西商洛市某行政村村醫李光明,今年馬上要40歲了。在他們鎮的38個行政村中,40歲左右的村醫仍是中堅力量。
李光明一個人「一條槍」管著村衛生所,2000個村民有啥頭疼腦熱都是他的事。這一干就是二十年,以至於家也牢牢固定在村子裡。他中間也有過動搖,特別是有了兩個孩子以後。
以往的一幕幕不斷浮現他的眼前,邁步飛奔的城鎮化把越來越多人帶去了城市,他們在那裡買了新房、安了家,他們的孩子在那裡上了學,硬生生地把他們的人生劃出了兩條路,別人走的是一條是陽關大道,他自己走的卻是一條是崎嶇小路。
臨近四十歲,他為自己後路考慮的心理更迫切了。
如今,他年收入總數大約在4萬元。沒有編制(但受鎮衛生院管理,有事須請假)。沒有主流企事業單位的五險一金,只有一個保險。
如果退休,每月會有兩百塊錢的退休金,這是身邊已退休村醫的情況。上有兩個老人,下有兩個孩子,但他當不了家裡的頂樑柱,還得靠老婆外出打工賺錢。
他的爸爸去年做了五個心臟支架,媽媽長期高血壓、糖尿病。此外,「今年我丈母娘宮頸癌又花了一大筆錢,弄得人手裡沒點存貨,心就慌了」。
李光明的爺爺曾是縣裡的醫生,曾建議他從醫,最終他大專畢業(那時的大專學歷未必很差),落得個村醫當。如今,他總覺得未達到爺爺的期待。
來源: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李光明的尷尬處境不是個例。濟南一位四十來歲的女性鄉村醫生張健,乾了十來年,每個月收入2000元。一開口就說,不想干、想改行了。
河北省衡水市高新區蘇正辦蘇義村的村醫何文庫,42歲,月薪2000元,半年開一次工資。「這編制問題,國家衛健委早就說解決,到現在還沒解決呢。」何醫生對小巴說。
山東泰安的韓醫生,今年57歲,從1986年開始干鄉村醫生,目前月收入還不到2000元。
黑龍江大慶的畢醫生在今年4月退休,從二十多歲開始干,乾了有38年,負責1400個人,月薪2000—3000元。每月退休工資是300塊。退休後,他也就不被允許行醫了。
「要不說鄉村醫生悲哀。」電話那頭嘆息道。為補貼家用,畢醫生種了不到八畝地,每年多掙個萬八千。
從全國看,只有少數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村醫才有編制和較可觀的收入。李光明們的遭遇則更為普遍。
村醫的消亡重要嗎?
有人可能會說,選擇權就在他們自己的手裡。
有想法、有理想的村醫都走了,而李光明之所以還在猶豫,是估摸自己也幹不了別的,並且能從這項工作中獲得一些成就感。
村裡曾有一個老太太有心臟病,一有頭疼腦熱就容易發病。去大醫院一次可能要幾千上萬元,但在村衛生所只需要四五百塊。還有一個老人腦梗、半身不遂,躺了十幾年,李光明記得給他打針時,老人指甲縫裡頭都是泥。
來源: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那些大學生,能吃得了這種苦嗎?」他說道。過去鎮衛生院曾來過一些中醫大學畢業的本科生,但最後都沒有留住,待不到半年就走了。平時,鄉親們也會給李光明送點自種的黃瓜、豆角、土豆和紅薯,以示感謝。
無論是同行,還是領導也都在說,國家慢慢在重視這一塊。前年,省衛健廳一個副主任下來調研時,就跟他們聊了很多奉獻。
「不會把你們忘掉的。」對方許諾說。
濟南的女鄉村醫生張健對於外出打工的同鄉「有點眼紅」,但有時候也自我安慰。
「想想也挺甜蜜的,在家最起碼和老人、孩子能在一起。」他們家共八口人,都居住在農村。
但不斷嚴峻的現實情況,衝擊著他們的底線。「我奉獻可以,但我孩子怎麼辦?」李光明說。
「孩子考試一塌糊塗,我也管不了。」張健無奈說道。
從2010—2012年左右,單幹散布、自負盈虧的村醫實際上被政府納入公共衛生項目,不再允許單幹。
村醫的收入主體不來自看病、賣藥,而是來自財政撥款,工作內容是定期採集村民身體信息以及隨訪,成果接受上級的嚴格管理和考核。而後者擠占了村醫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
來源: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黑龍江大慶的畢村醫說,每個季度都要去隨訪,測血壓、測血糖等,一次要花上十天半月。孕產婦、0~6歲兒童、65歲及以上老年人都得歸他管。上班需要錄指紋,村衛生所全程接受視頻監控。
「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重點人群的聯繫電話不能停機,停機就扣分,扣分就扣錢。」山東泰安的韓村醫說。
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其中農村老人占近一半。
公共衛生項目就像一張大網,打撈起了廣袤鄉村土地上難以採集的老人、幼兒、孕婦的身體狀況信息,起到對鄉村醫療情況統一管理,提前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作用。
比如,「2020年老年人體檢發現冠心病問題,檢查結果和大醫院查出來的一樣,這才讓我村的老百姓豎起大拇指來,說我們的公衛體檢太好了。」何文庫說。
近三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74元漲到84元。一般是衛生院拿60%,村醫拿40%,多勞多得。
而藥品則由上級醫院或者承包商統一配送,利潤空間小,藥品少且貴。
至於村醫的老本行——看病和賣藥被徹底邊緣化。
「後來就不太願意看病了,因為公衛的事務繁忙、藥品不便宜,出了問題可能連累到上級部門。」畢醫生說。
但是,不論是作為村民就近醫療的必要存在,還是類似有關部門聘請的臨時工作人員,村醫都承擔著關鍵的作用。
並且,一旦發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如新冠疫情,村醫也被號召戰鬥在一線。
「2020年大年初一,就接到醫院通知需要去高速值勤,自己帶著方便麵和熱水……」何文庫說道,儘管他自己也覺得無怨無悔。
「農村的老人也是老人」
結合這樣的現實,再看我們的宣傳環境。以下是常見的幾則官方新聞:
1. 溜索出診的雲南村醫,終於不再溜索,當地通了公路。他說:「一輩子當村醫,絕不後悔!」
2. 江蘇鹽城的鄉村醫生13年資助150名殘疾孩子。
3. 四川自貢市的「跛腳」村醫,服務村民21年。「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只要跟黃醫生聯繫,他都會隨時過來。」村民說。
村醫新聞總是與無私奉獻綁在一起。一部分村醫的偉大,似乎成了全部村醫的行為準則。
而顯然這也對更多的廣大村醫形成了一種道德的宣導甚至綁架,致使村醫群體的待遇改善嚴重滯後於時代發展,甚至對不明就裡的局外人造成一種錯覺。
老百姓不理解他們,認為他們是國家公務員,有豐厚的待遇。「你們多好啊!開著公務員的工資」「你們都領著國家的工資,都是應該的」——老百姓經常說這些話。但他們很難解釋,常無言以對。
村醫群體,讓小巴聯想到疫情期間同樣承擔一線工作的社區工作者群體,他們和村醫類似,收入不高、沒有編制,卻事實上成為了苦活累活的承擔者。
在媒體上,他們也有類似的無私奉獻的面孔。可見這是我們的一個「傳統」。
而據小巴了解到的情況,立足於城鎮社區的社會工作者的崗位或許還有後續的補充,而鄉村醫生的崗位,則未必後繼有人了。
來源: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如今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展開的定向培養大學生村醫的工作,需花錢簽約醫學生,後者承諾在鄉村服務若干年。
但據甘肅省衛健委官網披露,甘肅省2015年至2019年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違約者數達251名,從2015年違約5個人飆升到2019年違約85個人。違約者將面臨收回培養費、收繳違約金,不誠信行為記入個人檔案等措施,但即便如此也擋不住違約形勢。
在社交平台,違約和跑路的醫學生故事比比皆是。今天的年輕人對於個人利益問題更加敏感,不願意接受沒編制,常被拖欠工資且強度大、環境差的工作。
更何況,要干好公共衛生項目,需要較長期紮根服務村民的耐心,要做到這些,需要李光明、何文庫這樣十年如一日頑強奮鬥的中流砥柱。
何文庫說:「最初公衛工作特別頭疼,好多老百姓不理解,現在好多了,我沒事了就和老百姓拉家常,從中給老百姓宣傳咱們公衛的好處……我必須啃下這塊骨頭,後來全部被我拿下了。」
李光明的方法總結起來是:通過看病跟病人先建立信任關係。如果缺乏這一層關係,病人不可能完全按照醫生的想法去做,包括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按時吃藥等。即便是一開始跟得上,後期也跟不上。
一位上級委派的扶貧醫生曾去到一個病人家裡,和病人囑咐了少抽煙、戒酒、飲食少油等禁忌。病人一開始跟得上,但後期就走偏了,因為他自己也不太懂,結果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導致營養不良。
顯然,再高明的醫學建議也不能生搬硬套,再高明的醫生也不能一次性解決問題,需要長期細緻的隨訪和醫學普及。
但是,他們的待遇如此不堪,難以對年輕一代產生吸引力。
來源:網絡(配圖與內容無關)
小巴出身農村,清楚知道擁有6億規模人口的農村的許多東西都在坍塌,無論人口、教育、醫療、商業資源等都止不住流失,這並不足為奇,但村醫群體的坍塌卻可能是致命的。
因為老人們離不開農村了。李光明最後說:「之前國家說要讓全民健康,農村老年人的健康也是這一部分。農村的老人也是老人。」
註:除何文庫,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本篇作者 | 林波|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訂閱《每周來份曉報告》,把握養老、醫療、眼科等熱門行業報告,挖掘數據里的財富密碼。
點擊下圖立即訂購